什么是被引量、其他被引量、被引量、被引率?

第三章核心期刊

期刊作为科研论文的载体,其评价关系到作者、刊物、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整体科研水平。作为一种起源于文学工作的理论,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期刊评价理论体系的成熟,核心期刊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工作的范畴。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学术成果申报、鉴定、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以及科研部门和人事部门的科研成果统计。因此,它是期刊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核心期刊的概念和特征

目前核心期刊的影响力非常广泛,但其历史不到百年。核心期刊的概念众说纷纭,其特征也逐渐清晰。

一,核心期刊的概念

“核心期刊”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的布拉德福德提出。“核心期刊”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从西方传入中国。其本义侧重于期刊发表的文章量。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核心期刊的概念现已涵盖信息量、学术质量和期刊利用率。

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oford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文献聚散定律,定量描述了文献的时序结构。它的原意是:“如果将科学期刊按照某一学科发表的论文数量降序排列,就可以从所有这些杂志中区分出发表率最高的‘核心’部分,以下区域包含的论文数量与核心部分相同。这时候核心区及以下区域的杂志都包括在内。a是“布拉德福德常数”,a >;1,a≈5,可按具体学科期刊统计。比如把一门学科的期刊分为三个区域,期刊数量分别为10,50(即10*5)和250(即10*25),正好符合这个规律。当然,现实不会完全一致,只是基本一致。这就是信息科学中著名的布拉德福德定律。虽然它是经验性的,很难准确反映不同时期文献的特征,但它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和筛选核心期刊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关于核心期刊的概念,冯元杰认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一个期刊是否是某一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主要看它是否集中发表了该学科的文献,成为该学科的主要文献信息源;(2)核心期刊归根结底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3)核心期刊是指发表与某一学科(或专业)相关信息较多、水平较高、能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特别受该专业读者关注的期刊;(4)核心期刊是指高质量、高情报含量、高退稿率、高引用率、高借阅率,被公认为代表学科(或专业)当代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

综上所述,核心期刊是指那些信息密度高、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被引率、被引率、退稿率、借阅率高,能够代表一个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期刊。这个概念综合反映了核心期刊的各个方面,但在实际判断中,很少有期刊能同时满足所有条件,一般只能集中和综合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严格来说,“源期刊”不同于“核心期刊”。源期刊是编辑根据编制数据库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的统计源,在学术性质和编辑标准上与核心期刊不同,不同源期刊的质量也有明显差异。但两者的筛选结果相似,基本或大部分重叠,尤其是学术水准高、质量控制严格的来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基本相当。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中,源期刊往往被视为核心期刊。

二,核心期刊的特点

与一般期刊相比,核心期刊具有以下特点:

1,浓度。指少数集中某一学科大部分高质量论文的核心期刊。1934年,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德揭示了文献聚散规律,为核心期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所以,中心化是核心期刊最基本的特征。

2.代表性。某一学科的一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代表了该学科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这一特征是由核心期刊的集中化决定的。因为一批核心期刊集中了某一学科的大部分高质量论文,自然代表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学科研究的每一个进展,基本上都首先体现在这些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上。通过跟踪这些期刊上的论文,我们可以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3.纪律处分。意味着核心期刊总是与某个学科相关联,某个学科的核心期刊就是关于该学科文献的核心期刊。如果放在另一个学科期刊,一般就不再是核心期刊了。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比较复杂,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少数期刊可能是多个学科的核心期刊,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包含一些相关学科的期刊是很正常的。

4.权威。意味着核心期刊的确定需要得到认可。在确定核心期刊的过程中,除了应用文献计量学原理进行筛选外,还需要吸收有代表性的学科专家的意见,以弥补学科知识不足带来的偏差。其研究方法必须得到学科专家的认可,其研究成果必须经过学科专家的鉴定。因此,核心期刊研究机构的权威性和研究方法的认可度非常重要,否则核心期刊的应用成果得不到认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等级制度。指核心期刊也分不同的级别,有的是本学科最重要的权威期刊,有的是级别略低的重要期刊。核心期刊定期修订。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摘要自1992第一版出版以来,每四年修订一次,南大出版的CSSCI源期刊每年修订一次。核心期刊最前沿的权威期刊,一般保持核心期刊的地位,具有连续性。而水平稍低的重要期刊,有时进入核心期刊,有时被淘汰出核心行列,不稳定。

6.相对论。指核心期刊,是相对于非核心期刊而言,但不是绝对的。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虽然人们一般会综合各种方法取长补短,但也不可能很准确。同时,核心区是人为界定的,核心区和非核心区没有明显客观的界限。所以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只有相对意义,没有绝对意义。

7.动态。指核心期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固定的。这里反映的不仅仅是核心期刊总数的变化,还有一些质的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记录和反映科学活动成果的科技期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期刊的出版、停刊、更名、合并、编目和改变出版频率;另一方面是出版期刊质量和水平的变化,包括原核心期刊排名顺序的变化和核心期刊出版类型的变化,即部分核心期刊因办刊质量下降而在新的评选中落败,部分一般期刊因办刊质量提高而进入核心期刊行列。在一定条件下,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会发生转化。因此,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确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核心期刊的功能

核心期刊的概念起源于图书情报部门。其最初的职能是指导图书情报部门的工作,后来应用于学术评价和成绩评定。核心期刊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优化期刊、节约经费、评估馆藏提供参考。

期刊数量多,任何单位都不可能订购所有的期刊,不仅经费不允许,馆藏空间也不允许,所以必须选择质量较好的期刊订购。核心期刊的研究最初是为了优化图书情报部门的馆藏服务。利用有限的资金,选择和收藏最有价值、信息量最大的期刊,是图书情报单位应该考虑的问题。许多图书馆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核心期刊表订购期刊,不仅节约了宝贵的资金,而且提高了馆藏期刊的质量,用较少的资金获得更多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满足读者的需求,降低拒借率。同时,对馆藏单位确定馆藏核心期刊或重要期刊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可以通过查看核心期刊清单指导图书情报部门调整订购期刊,也可以指导图书情报部门合理剔除馆藏期刊。

2.为图书馆引导读者阅读提供依据。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万种期刊。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期刊,一个科研人员不可能浏览或阅读其学科范围内的所有期刊。毋庸置疑,任何科研人员都只能选择性地专注于阅读本专业的核心文献。核心期刊可以指导期刊信息服务人员向用户推荐更有价值的期刊,帮助用户在更少的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指导参考咨询人员选择重要期刊进行信息开发。

3、为科研管理和科研机构扩大影响和提高水平服务。

学术机构可以通过鼓励其研究人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成果来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门可以了解本单位在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确定学术带头人,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聘用措施,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同时,科研人员通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扩大传播和影响,通过自身的理解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水平和效率。

4.扩大期刊影响力,提高学术水平。

期刊编辑长期以来都希望自己编辑的期刊和从事的编辑工作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他们的期刊一旦入选核心期刊名录,影响力就会扩大,发行量就会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会上升。同时,期刊可以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投稿,从而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虽然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尚未正式颁布核心期刊的正式名单,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文件中,如《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和新闻出版署《科技期刊学术评价标准》中,核心期刊在评价期刊学术和专业水平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认可。

5.为期刊论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在科研成果中,科研论文占有很大比重,对科研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成为科研成果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研究论文的评估都是由专家完成的。由于其公正性、客观性和规范性较差,近年来人们逐渐倾向于以期刊质量来衡量和评价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核心期刊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指标遴选,同行评议制度严格,学术质量高。利用核心期刊鉴定论文质量,不仅可以简化评价程序,提高评价效率,还可以解决由于研究领域不同或审稿人外行而无法公正评价论文水平的问题。利用核心期刊评价论文质量,可以为科研人员的成果评定、专业定位、评优晋级提供参考。

6.为我国社会科学和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提供依据。

受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定期发布《中国科技论文年度统计分析公报》,其基础工作是确定来源期刊列表。在本公告中,科学论文分为两类:国际和国内。国际类选取3000多种SCI来源期刊,国内类选取1000多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作为统计依据。目前国内的综合类和人文类、科技类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有多个版本,如北京大学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南大出版的CSSCI和中科院CSCD出版的来源期刊等,为国内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为数据库建设提供支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据库建设方兴未艾。在各种数据库中,全文数据库越来越受欢迎,但要建立期刊全文数据库,首先要确定期刊的范围。核心期刊的特点使其成为全文数据库的首选。至于SCI、CSCD、CSSCI等引文数据库的源期刊,实际上起着核心期刊的作用,很多单位都把这些数据库的源期刊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三节核心期刊的计量标准

核心期刊的计量标准原则上应以核心期刊概念的定义为基础,其外延应以核心期刊概念的定义来解释。由于核心期刊概念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不同,评价机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方法和筛选结果也不同。但作为核心期刊,一些基本标准是应该认可的,比如期刊内容质量高,引用率高,代表某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方向等。这些标准可以作为核心期刊的公认标准,以保证所选期刊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此外,高利用率、高退稿率、信息丰富等特征和影响因素也常被作为衡量核心期刊的标准。

1,期刊被引率,被引率,被引率,被请求率

引文是指一定时期内相关学科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引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相关学科每篇文章的平均引用率。Carfield分析了1961年SCI的被引数据,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均被引次数和被引论文数分别是全部被引作者的3 0倍和1 7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引用率越高,论文质量越高。因此,引用率无疑是稀有论文水平的重要标准。某期刊论文引用率高,说明该期刊影响力大,水平高。

但自引现象要客观看待。自引一方面表明期刊或作者研究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可能是期刊或作者信息交流范围狭窄或自我呈现的结果。因此,为了尽可能反映论文被引用的客观情况,最好将自引和他引分开统计。

与被引量和被引率类似的还有被引文章数、被引文章率、被引文章量和被引文章率,可以作为筛选核心期刊的标准。方法是根据某期刊被著名摘要或索引收录的数量和概率来确定核心期刊。参见第4节。

期刊引用率、摘要率和检索率的确定受所选源期刊、摘要和索引的影响。因此,所选的源期刊、摘要和索引都应达到相同的水平才具有可比性。

2.期刊学术水平

这是一个定性的衡量标准。为了客观公正,核心期刊评价机构一般会邀请相当数量的专业专家参与讨论。在确定核心期刊时,2004年版《中国核心期刊概览》和CSSCI版邀请了数千名专家参与讨论或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分析比较了相关期刊的学术质量,为确定核心期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为了平衡各专业核心期刊的数量比例,避免不同学科、不同专家之间的紧密度差异过大,推荐期刊过多或过少,期刊筛选人员首先要向专家介绍核心期刊筛选的概况和操作规则。

3.期刊利用率

期刊利用率是通过比较各种学术期刊被读者使用的频率来评价其重要性。利用率高的期刊比利用率低的期刊更重要。

由于期刊流通管理的特殊性,现刊流通很少使用计算机管理,过刊也很少外借。因此,很难全面收集期刊的利用率,通过抽样收集也不一定能反映期刊流通的客观情况。为了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利用情况,需要收集和比较几个综合性图书馆的利用数据。

4.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

期刊发表论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发表文章的数量是反映一个期刊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一个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多,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期刊信息量丰富,所以也更重要。反之,文章少的期刊,信息量少,重要性低。但很多人对此持不同看法,认为文章量大的期刊论文水平不一定高;相反,文章数量少的期刊也可能是优秀的期刊。比如有的刊物放松对论文质量的控制,提高稿件的征稿率,期刊由季刊改为月刊。结果,期刊发表的文章量增加了,期刊的信息含量提高了,而期刊的水平却下降了。

5.影响因素

影响因子是近年来期刊被引用的次数与发表的文章数的比率。它是从被引角度来检验一个期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参数,通常表示某一期刊的论文平均被引频次。它是由SCI创始人加菲尔德博士提出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衡量指标。由于文献计量学家普莱斯认为,科学论文一般在发表一两年后才能达到被引用的高峰,所以影响因素一般以最近两年为统计期。一般来说,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其被引用率越高,其影响力和学术水平也就越高。影响因子反映了近两年期刊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反映了期刊的近况,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期刊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引用次数偏差。即时性指数是一个类似于影响因子的概念,是指当年期刊的引用次数与发表文章数的比值。

第四节核心期刊的选择方法

确定核心期刊的关键是选择更科学、更适用的方法,这基本上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方法”到“专家方法”再到“文献计量学方法”的过程。目前,文献计量学的计量方法也从单因素分析转变为综合评价。

建立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关键是提高筛选核心期刊的科学方法。现阶段国内外筛选核心期刊的方法约有20种,如引用法、摘要法、区域分析法、图像分析法、累计百分比法、模糊集评价法、相对发表量法、读者利用法、专家意见法、编辑出版单位级法、利用法、直接观察法、图像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翻译法、综合加权法等。目前国内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很多,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还没有完善的、公认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当务之急是开发一种新的可操作的方法,能够整合各种方法的优势,准确率高,能够多角度、多渠道筛选核心期刊。

一,核心期刊筛选的主要方法

目前,运用科学原理选择学科或专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以下是一些。

1,布拉德福德定律判定法:主要研究文献的分布。利用布拉德福德图像分析法或区域分析法,选取期刊或书目等相关检索工具中所列的相关数据作为统计数据,用层次排列法列出布拉德福德型数据,然后选取适当的坐标作为图像,或将数据划分为若干区域,最后通过分析区域数据和图像确定核心期刊。

2.引文分析:这是美国著名情报学家E·加菲尔德对布氏定律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科学论文通常附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也称为“引文”。引用和被引用主题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关系。论文的相互引用显示了知识的相互继承和作用,说明人文科学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某篇期刊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客观反映该论文乃至该期刊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加菲尔德对20世纪60年代期刊引用的大规模统计分析表明,大量被引论文集中在少数期刊上,而少量被引论文分散在大量期刊上,这符合布拉德福德定律。因此,这种选择方法的结果应该接近第一种方法的结果。

引文分析的具体方法有:①选取一组与某一学科或专业相关的期刊;(2)统计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第一篇文献所附“参考文献”所在的各种期刊的引用次数;③按被引次数降序排列被引期刊;(4)将引用次数达到一定要求的顶级期刊作为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有人认为占全部期刊70%的顶级期刊可以确定为本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

3.摘要和索引的统计方法:该方法根据某期刊的摘要数、摘要率或请求数、请求率确定核心期刊。取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权威性强、收藏齐全的一种或几种知名检索期刊,根据被摘期刊数、被摘录率、被请求数、被请求率判断是否为核心期刊。即统计检索期刊收录的期刊的次数和比例,按照次数或比例降序排列,被挑(搜)次数达到一定阈值的前几名期刊作为某一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

4.累计百分比法:该方法截取一定量的累计文献对应的期刊作为核心期刊。具体方法是将与某一学科相关的所有期刊按照一定时期内发表的论文数量由大到小排列在一个表格中,将占文献总量80%(或70%)的期刊列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

5.用户调查法:用户调查法是文献采集机构经常使用的一种调查方法,也称问卷法。这样确定核心期刊。一种正式而严谨的用户调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调查范围和抽样对象;(2)确定问题条目;(3)准备调查,修改提问项目;(4)发送调查问卷;⑤回收利用;⑥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确定。用户调查有时采用专家咨询、用户讨论等简化方法作为参考辅助因素来确定核心期刊。

6.综合评价法。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有很多,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使用单一的方法,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都不够有说服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确定核心期刊时要尽量减少随机性。目前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确定核心期刊,有利于克服和减少随意性,提高科学性和准确性。综合评价法需要给出各个单项指标的权重。所谓权重,是指一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在实际筛选中,往往会综合考虑各种指标,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为每个指标设定不同的权重值。指标和影响因子加权后,综合分析并吸收各学科专家意见,最终遴选确定核心期刊。

7.核心期刊选择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时间系数加权。如上所述,核心期刊是动态的。根据渐变,在确定核心期刊时会更多地考虑各种期刊的现状,即从核心期刊的确认开始,时间间隔较短的期刊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能够准确反映期刊的发展趋势,这些年发表的文章的地位要加重。相反,遥远年份的影响力较弱,不能准确反映期刊的发展趋势,这些年份发表的文章的地位应被削弱。对于更新多年的核心期刊目录,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据此,可以将各年发表文章的绝对数量乘以一个适当的时间系数作为各年发表文章的相对数量,然后将各年发表文章的相对数量之和作为总的发表文章的相对数量。论文发表总相对数量是确定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的排名依据。对于时间系数的确定,我们可以将特定时期的中龄设为1,同比差为0.1。时间系数加权法可以有效消除或大大削弱期刊论文的离散性影响,有利于提高核心期刊表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有效时间域。理论上,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可以理解为核心期刊的周期,不同学科的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是不同的。因为反映期刊信息含量、论文学术水平、本学科读者关注度的所有指标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域内统计的,结果就是统计时间域内核心期刊的基本概况。因此,核心期刊有效时间域的起始时间应从统计时间域算起。但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为了便于操作,以核心期刊目录的出版日期作为核心期刊有效时域的起始时间,以每版出版时间的间隔作为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一般是不科学的。由于核心期刊研究的滞后性,从开始统计到正式发表往往有很长的时间间隔,时间差对核心期刊的质量有重大影响。

(3)核心比例。根据布拉德福德定律,至少30种专业期刊应该有一种核心期刊,约占3.3%。比例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学科的发展。核心期刊筛选过宽,最直接的一点就是降低了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同时也会影响本学科的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在确定核心期刊时,还需要参考各学科的学科规模、发展程度、发表期刊数量和现有研究人员数量。

二。学科、馆藏、高校核心期刊

学科核心期刊与馆藏、高校核心期刊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以下是三者的标准类别和筛选方法的比较。

1,标准和类别的区别

一般来说,核心期刊是指学科核心期刊,是指信息密度高、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被引率高、检索率高、借阅率高,能够代表一个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期刊。严格来说,学科核心期刊在国际上只能有一个标准,这些期刊才能真实反映该学科当前的世界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学科综合核心期刊包括当今世界所有学科和专业的重要期刊。

馆藏核心期刊是指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馆藏特点和读者主要需求,应长期收藏的期刊。图书馆的核心期刊利用率高,专业性和知识性强,相对稳定。由于性质、任务、学科方向和服务重点的不同,图书馆应在学科核心期刊的宏观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性质、任务、特点和书刊经费,确定自己的核心期刊。

高校核心期刊是根据高校的学科设置和研究重点,从大量相关学术期刊中筛选出来的,作为我校专业人员学术评价、考试晋升和科研管理的依据。一般由高校人事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评选,其发展目的与馆藏核心期刊不同。但由于两者的基本目标都是结合学校的专业方向和重点学科,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以学科专业设置为主体,以专业特色为主导的科学合理的核心期刊体系。所以原则上高校核心期刊的筛选结果应该和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期刊差不多。但由于历史原因或配合* * *建设的需要,部分图书馆的部分期刊被列为重点馆藏特色期刊,但可能不属于高校核心期刊。高校核心期刊和馆藏核心期刊不包括与其所在高校无关的专业期刊,其范围小于综合性学科核心期刊。

2.筛选方法的比较

学科核心期刊的确定一般采用布拉德福德定律、引文分析法、摘要统计法、百分比分布法、学科专家评议法和综合评价法。图书馆核心期刊的评价以读者在馆利用情况为重要参考,往往采用读者引用与参考文献统计、读者借阅统计、参考各类核心期刊目录、直接征求读者和有关专家意见等方法。在选择馆藏核心期刊时,指标的选择应遵循既反映期刊利用率,又反映期刊内容质量,强调可操作性,要求统计数据易于收集和计算,注重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核心期刊的选择方法介于学科核心期刊和馆藏核心期刊之间。一方面肯定了学科核心期刊的评选方法,认可了现有权威核心期刊的地位。因此,高校一般不会自行进行大量的统计工作,而是选择较有影响力的学科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名单作为蓝本,其他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名单作为参考。一般不考虑馆藏期刊的利用和特色馆藏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其方法接近于学科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另一方面,高校核心期刊和馆藏核心期刊的选择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紧密结合,排除与学校专业无关的期刊,重视学校专家的意见。从这个角度来说,类似于馆藏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

第五节中国核心期刊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期刊数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期刊必须进行评价的社会需求。我国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外刊价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