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短文急救~!!!!!!!!!
通过“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整个西方经济学体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来,特别是19的70年代以后,能够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控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的综合和系统化而形成的。由于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不同,西方经济学流派众多,理论繁杂,我很难全面系统地把握其本质和内涵。
严格来说,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应该称为“现代经济学”,但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为了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理论区分开来,所以称之为“西方经济学”。为了和课本衔接,我这里还是叫西方经济学。
一门科学应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西方经济学以其严谨的理论框架和独特的角度分析,使其有别于社会学和哲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一套对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的理论。
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曾说过:想成为经济学家,其实可以“速成”,只要记住两个理论:一个是相对价格,比如日本的房子小,而电视机比较大;在美国,房子很大,但电视很小。原因是日本的地价比美国贵,电视机相对便宜。这是相对价格。还有一种理论是收入效应,即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也会增加(但根据弹性的大小,增长速度会有所不同)。
其实这两个理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工具。只有掌握了工具,才能扬帆远航。记得曾经有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好像是罗伯特·索洛)说过,“经济学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所有的理论都可以写在一张纸上。”所以接下来就是看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基于它们的一些分支,如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现在还包括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贫困经济学”。
别忘了,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一些重要假设的基础上的,而假设发生了变化——由于环境资源或经济发展政策的变化,假设发生了变化,所以理论也要相应变化。只有这样,一些理论才能得到拓展和创新。所以你在简化模型的时候要注意理论假设。
虽然外国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地,其理论发展处于世界前沿水平,但中国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国家,在引进外国经济理论时,应该考虑理论是否水土兼容的问题。比如林毅夫老师说的,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重大的隐含假设,就是假设所有的企业都具有自生能力(“自生能力”的概念,我在《国有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中介绍过):即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假设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下不需要外部支持——即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能够达到社会的预期利润率,据说是有的。这在发达国家是适用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都是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所以都有生存能力,但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并不适用(详见《国有企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休克疗法”,导致经济崩溃。
因此,我们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但要强调学习其整个理论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有选择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