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闻一多先生的所言所行写一篇文学鉴赏论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诗人臧克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事例典型,结构精巧,语言凝练,抒情丰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质最本质的特征。全文充满了感人的力量。现在把它的妙处总结如下,我来奖励你。
1结构美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言传身教”来统领全文。前半段闻一多先生写“先做后说”,表现了闻先生的“学者相”;到了后半段,闻一多先生一言一行,言行如一,显示了闻一多先生的“革命一面”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用总是连接上面,总是打开下面的句子,使连接紧密,过渡自然。此外,文章多次运用照应,包括开头和结尾的照应,写作前后的多重照应,写作和话题的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形成旋律和气势,加强了感染力。
2剪裁美
作者选取的材料注重典型性,能事半功倍。作为一个“学者”,笔者只选择《唐诗三百首》、《楚辞修订》、《古典新解》三本书的写作。作为一个“革命者”,选取三件事作为例子: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发言,参加示威游行。作者仅从大量材料中选取这六件事,就已经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奋斗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对于材料的使用,根据中心的需要,作者有舍有得,有繁有简。比如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作者没有写他研究的是什么书,发现了什么新的思想,而是着重写他的研究目的和态度:“他要把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吃掉,消化掉”,“他要给我们这个没落的民族开一个文化药方”。这突出了温先生以救国为目的的学习研究;这些细节,如“从不往花园里看,从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少”,显示了文先生的勤劳精神;《像一群蚂蚁》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态度。这种剪裁,细致得体,能有效突出中心,可见作者在材料剪裁上的深厚功力。
3形象美
文中有很多对闻一多语言和肖像的具体描写。比如明亮的眼睛,凌乱的头发,昂着头,长长的胡须飘飘。还有详细的描述,比如“一本又一本的大方形竹纸书,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如蚂蚁排队。”这些都代表了闻一多先生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风格看起来是有形的。
4生动的美
不仅描写的语言生动,叙述和讨论的语言也生动。比如“他在钻古籍”这句话,本来就是一种叙事语言。说是闻一多在研究古籍,但作者没有用“研究”二字,而是精挑细选了“钻”,既有比喻,又有形象,又有意义,句式变成了“钻为”,叙述由静态变成了动态,给人的感觉不再是客观介绍,而且。此外,诸如“吃光”、“消化光”、“远视”、“突然冒出来”、“朝前走”、“起初小声说话”、“大声喊叫”、“报警后报警”等显而易见的例子。叙事和讨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形象。
5含蓄美
一个“说”字很普通,但作者赋予了它很多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就是宣布他要做的事,或者坦白他所做的事;第5段“他没有先说”,但他的“做”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都是吹嘘、吹嘘的意思。这里的“不”主要是赞美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一个革命者”,闻一多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其实不仅是“言”,更是“行”。一个“说”字居然表达了这么多意思!这种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赋予同一个词不同含义的表达方式,可谓言简意赅,含蓄凝练,耐人寻味。
6情感美
这篇文章的叙述和描写都是抒情的,让人分不清叙述和抒情。比如“爬得越高,爬得越辛苦;越钻越狠,越钻越坚持。”叙述中充满了赞美。再比如“昂首挺胸,胡须飘飘”明明是描写,却把赞美和敬佩的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再比如“差点忘了吃米饭”,这本来是一句很普通的赞美,但后面却是一句“他贪吃精神食粮”。这样一对比,意义就丰富多了。同样,“我晚上睡得很少”这句话也不是很含蓄,但却以一种挥之不去的“惜寸金”给人一种不寻常的感觉。因为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善于化平淡为神奇,能把平凡的句子变得不平凡,使全文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7音乐之美
这篇文章的音乐本体是现在:(1)作者善于运用成语或模仿成语结构,如“不看园,不下楼,穷年尽”,“专心致志,心会凝”,“全然不同”,“与往日不符”,“反复警报,形势紧张”等。这些词结构整齐,节奏感强。(2)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法,如开头的“别人说了我就去做”,“爬得越高,爬得越多;钻得越狠,钻得越执着”,“无声无息,默默无闻”,“触动你的内心,激发你的野心,在斗牛中发出声音”,“他是个嘴的巨人。他是高标准的。”这些句子有些是成对的,有些是对比的,有些是整齐的对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充满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