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青年是一个鲜活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在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激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复杂背景下,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受到社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社会文化日益多元、价值观日益多元的冲击和影响。而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和特殊时期,迫切需要分清价值观的主流和支流,迫切需要价值引导和引导,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最佳契机。因此,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来塑造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内化为青年群体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就是要引导青年把内化的价值观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即引导青年把被动的、暂时的外化行为固化为持续的、稳定的自觉行动,从而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斗志,使青年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通过尊重国旗和国歌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主义。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通过“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接班人去弘扬。同时,青少年也要积极了解社会动态和国际新闻,了解社会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结合起来。“观其言,观其行”,当代青年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身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青年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还需要倡导当代青年通过服务社会来体验奉献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高尚品格。要倡导和推动当代青年更多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三农”活动、扶贫活动,把价值观建设从课堂延伸到社会,从理论延伸到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谦虚谨慎的性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只有在实践的实弹射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闪光其价值。

将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作为青年,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勤俭节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敢于指证他人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出贡献。

四、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礼貌诚信、团结友善、勤政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和文明风尚的熏陶,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希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紧迫责任。我们要以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为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坚持崇高的理想追求,塑造文明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