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施工区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存在于儿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指导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为出发点,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教给幼儿合作的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第一,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

大班幼儿合作的动机主要归因于对合作结果的认知,即幼儿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带来的好处,知道只有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个人目标或群体目标。此外,儿童在合作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加强幼儿对活动中合作成果的感知,在活动评价过程中对能够体现合作成果的方面进行重点点评,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好处,激发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快乐的情感体验。当孩子看到合作的成果,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自然会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从而为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比如大班建筑区,由于活动时间和活动材料的限制,经常会出现区域活动结束时出现“半成品”建筑的情况,孩子看到自己未完成的作品会有挫败感。当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建筑时,可以在区域活动结束时呈现一个完整的建筑作品,让幼儿看到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投入适当的材料,创造合作的条件。

为了提高大班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能力,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合作情境,提供合适的合作材料,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比如以大班户外运动活动中的“趣味球”为例,在幼儿掌握球类运动基本玩法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热情,教师通过投放适当的材料和有效的指令,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活动开始,练习两个人一起运球,提供的球数是孩子总数的一半。让两个孩子想办法用背把球从起点运到终点,在背球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其次,为了加深孩子对合作的理解,老师减少了球的数量,把孩子分成相等的组,组间举行传球比赛,比较哪组传球最快。这样,通过材料的变化,两个人之间的合作发展成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既提高了孩子的合作能力,也加深了孩子对合作的理解。

第三,开展小组合作,营造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幼儿在群体中的合作,不仅可以加深对合作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还可以培养竞争意识。

以大班的“让我们一起做书”教学活动为例。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分组制作一本简单的图画书。设计思路如下:(1)教师引导孩子分组,每组4-5人;(2)教师帮助孩子回忆制作书籍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3)引导孩子在小组内讨论制作什么样的书,并分工;(4)孩子们分组制作图书,老师巡回指导;(5)展示儿童作品。在孩子们分组制作图书的过程中,有的小组还自发选出了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讨论制作书籍的主题,分工合作,有的画封面,有的设计正文,有的写正文,有的负责装订...除了加强小组内的合作,老师们还注重小组间的合作。提供材料时,有意让每组缺一些材料,比如有的组缺彩笔,有的组缺画纸,有的组缺剪刀,有的组缺订书钉...因此,为了做出一部完整的书,每个小组都应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合作。老师也可以引导先完成任务的那一组去帮助没完成任务的那一组,这对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是合作的基础,良好的交流氛围既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提示教师不仅要尊重儿童的意愿,而且要在分组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和调整分组。尊重孩子的意愿,就是让孩子自由选择群体,而不是把他们分组,而不是告诉他们哪些人在一个群体里,哪些人在一起玩,让孩子在自己独立的环境和自发的体验中学会合作;正确的引导和调节是指教师要保证组内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通过调节使每个组的孩子水平相当,以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第四,教会合作方式,重在鼓励和引导。

大班的孩子有合作意识。大部分孩子愿意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或者和同龄人合作解决问题,但是自我意识还是很明显的。他们只关注自己看到的或者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意识到如果别人在做什么,自己也能做什么。大班的孩子还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在合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合作如何才能优质有效?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科学地引导孩子合作。

教师可以在幼儿中发起讨论,在讨论中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从而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比如图书馆区有一本好看的书,两个孩子都想看。他们应该怎么做?在户外运动游戏中,孩子不能移动运动器材。他该怎么办?角色区有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两个孩子都想穿。他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还应及时关注幼儿之间的合作,以提高幼儿合作的质量。比如在区域活动的大扫除环节,美术区的两个小朋友合作清理桌面和地上的面包屑。他们商量,一个人擦桌面,一个人擦地面,但两个孩子都不想先收拾,谁也不肯让步,合作无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老师说:“你想想。如果地面已经打扫过了,桌子上掉下来的纸屑把地面弄脏了怎么办?”两个小朋友想了一下,扫地的小朋友主动说:“那你先收拾桌子,然后扫地。”于是,一个孩子先清理桌面,然后另一个孩子清理地上的纸屑。两个孩子合作高效地完成了任务。老师一个简单的暗示,引导孩子思考合作的方法,帮助孩子理清安排的步骤,使孩子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如果合作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奖励,孩子之间的合作会更容易出现。这提示教师应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在群体中树立幼儿合作的典范。比如在活动中主动让别人先玩玩具的孩子给予口头表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好的孩子奖励小红花。

合作是个体和群体为实现同一目标而相互合作的一种联合行动。合作能力是个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进入大班的儿童语言更丰富,动作更熟练,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处于合作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这一时期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