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台风会变强吗?

是的,台风的数量和强度逐年增加,这与温室效应密切相关。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Kevin E. Trombes教授多年来一直在跟踪调查严重风暴的情况。他说,自2004年以来,热带风暴的活动明显“猖獗”:4次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史无前例;10个台风登陆日本,超过历史最高纪录4个!2005年,北大西洋夏季飓风的数量再次打破记录,包括破坏性飓风卡特里娜和丽塔。但到2006年,飓风和台风的总数已经大大减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全球变暖真的对台风的发生有影响,为什么2006年发生的那么少?

我们来看看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的前身是热带大气扰动(大气的恒定状态被破坏或改变)。当扰动发展成一个有组织的雷暴系统时,它开始旋转。

如果风速超过每小时62公里,气象学家就会对其进行编号。如果系统最大风速超过每小时119公里,则称为热带气旋。但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

近年来,气象学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计算模型来模拟台风的生成。

首先,台风的形成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温暖的海水,它们的“发源地”多在热带海域。由于强烈的阳光直射,海水吸收大量热量后以蒸发的形式消散,蒸发的水蒸气凝结形成雨,最终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

冬天,风会把热量送到高纬度地区,然后辐射到太空;但在夏天,热量会停留在赤道,通过对流上升到天空。对流可以导致各种天气现象——从积云到雷暴。在适当的情况下,雷暴可以形成漩涡,从海洋中吸取大量热能,最终形成台风。

台风形成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涡旋,它来自大气扰动。比如北大西洋的大气扰动通常来自中非西海岸,因为非洲内陆的沙漠和沿海山区的森林温差很大,有利于大气扰动。

海面温度必须高于26℃等条件,水汽要充足,海洋表面有低压区,高低纬度之间的风切变(风切变是一种大气现象,是水平和垂直方向风速的突变)较弱,也是涡旋形成的条件。

总之,温度和涡旋是台风形成的关键因素。联系近年来众所周知的全球变暖问题,台风频发是否与此有关?

2005年发表在美国《自然》和《科学》杂志上的文章肯定了全球变暖导致台风频发的结论。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气象学家彼得·韦伯斯特(Peter Webster)及其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写道,根据过去35年的数据调查,强度超过4级(相当于强台风)的热带气旋数量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数量攀升了约57%;麻省理工学院的凯瑞·伊曼纽尔(Kerry immanuel)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认为由于热带气旋需要温暖的海面提供能量,因此全球变暖自然密不可分。

其他气候学家也认为,自1994以来,编号的北大西洋风暴和台风的数量逐渐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北纬10 ~ 20度的北大西洋海温也有所增加,这与飓风数量的增加是一致的。

然而,一些科学家认为,证据仍不足以证明全球变暖对台风有直接影响。例如,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特伦伯斯认为,这些研究指出的台风强度增加的趋势仍然不够有说服力,因为分析数据的时间不够长,只有30多年。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1994之后北大西洋海温的升高只是大西洋涛动(AMO)影响的反映。AMO是一个自然循环。在保持相对低温几十年后,北大西洋海温会升高几十年,然后逐渐降低(最大温差约为0.5℃)。

然而,无论是支持全球变暖对台风影响的人,还是反对的人,都无法合理解释2006年的异常现象。

只是推测这可能与“拉尼娜现象”(具体来说就是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连续6个月比常年偏低0.5℃以上)有关——拉尼娜形成于2005年底至2006年初,并在北大西洋带来强烈海风,使海温降低。2006年的海表温度低于2004年和2005年,所以2006年台风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