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运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积极应对就业竞争压力?(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由原来的“统招统分”转变为今天的“双向选择”“竞争就业”。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求职者能力和劳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就业门槛越来越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由于我国就业市场发展缓慢,尚未完全形成灵活、开放、稳定的市场机制,社会需求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集中。所以相对于不断扩大的扩招规模,人才市场日益狭窄,签约率也在下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向选择”和“竞争就业”不仅给毕业生带来了择业的自主权,也激发了他们对理想和自我实现的期望。但是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他们很少考虑选择工作的期望值是否过高,是否现实,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性格和兴趣是否符合自己选择的职业等等。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心理健康。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制度改革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平等、竞争的环境和机会,促进了竞争观念的形成。但很多学生对社会提供的竞争机会心存顾虑,择业过程中“认关系、记笔记”的不正之风,在相当程度上使得毕业生就业竞争公开、公平。
以“求职技能训练”为重点加强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求职技巧是求职过程中的方法、手段和技巧。根据求职的环节,求职技巧通常分为三类:招聘信息收集技巧、求职文书写作技巧和求职面试应对技巧。在市场就业的新机制下,大多数劳动者都要经历求职、就业、就业、转岗、失业、再就业的职业生涯过程。求职技能的培训和指导将贯穿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在职业心理准备、就业目标选择、职业定位、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做出选择,并在此过程中持续开展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求职者正确认识、评价和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求职技能培训和指导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或优化组合,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速劳动力流动,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求职技能培训指导的任务是根据求职者的不同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各种咨询和分类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社会职业类别和需求状况,分析和选择职业信息,对每个人的求职意愿和求职观念给予建议和指导。
求职是一个双向的职业选择过程。个人求职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达成一致。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经常拥挤,有许多求职者,希望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工作。然而,大多数求职者往往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整体水平在技术水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工作经验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同时,要强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国家利益第一、社会发展第一、祖国需要与个人价值相结合的就业理念,立足基层就业,积极参与西部建设,主动奔赴灾区,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
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树立专业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学生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学生需求信息的有效性和利用率,以学生事务处就业办公室为中心,以高校就业辅导员为纽带,以学生外出实习找工作为基础,结合校园内外收集就业信息。在学生会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让全体学生干部参与就业信息的收集。当然,在如今的信息网络化时代,毕业生本身也可以通过多种现代通讯工具和手段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和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尤其是在“四二一”家庭的溺爱环境下,性格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极度外向,任性,自私,甚至霸道,不可能不开心;一个是极度内向,非常神经质,脆弱。在求职过程中,由于在设定求职目标时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当个人目标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时,就会自卑、胆怯,甚至自暴自弃。因此,要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准备意识,保持宽容心态,努力改善求职心理,防止就业受挫。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事情。它的发展是建立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加强立法引导和政策支持,将人才市场纳入法制化轨道。要深化劳动人事和就业制度改革,创造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社会条件。同时,要明确高校的法人地位,赋予其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不断提高其生存和竞争能力,激活其造血功能。只有这样,大学生就业指导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