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3:小组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章

第三章“小组阅读的内涵及主要特征”,主要从本质上把握小组阅读,仍然从概念界定、文献综述、本质主义、价值论等角度进行介绍。从本质主义的角度,指出小组阅读的内涵是:确定题目——集体建构——达成* * *知识。

本章最大的触动点是对一对概念的澄清:主题和话题。关于两者的关系,该书说:“问题和主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话题和主题贯穿全文,但又大相径庭。首先,主题是从内容的角度,可能从内容或形式的角度提炼;其次,主题比较宽泛,话题一定要有重点,因为是读者讨论或者深入讨论的话题。比如‘战争’是一个主题,一切与战争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包含在这个主题中;战争中儿童的命运是一个话题,围绕它组织的文本必须围绕战争如何导致儿童不同命运的话题展开。再比如‘友谊’是一个主题,‘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朋友’可以作为话题。”(第78页)

从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书中以下几个例子甚至可能引起一线语文老师的骂声:有的老师以《如何斗法打佛》为题,选取《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段,组成一组选文,包括《石猴的诞生》、《拜师》、《蟠桃大闹》、《被五指山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迟到》等。这组选文围绕题目是一个整体,* * *展现了孙悟空是如何从兽性成长到人性再到佛性的。这不是一个单一的文本可以达到这样的理解。(P77)由此,作者得出一个简单的道理:群读一定是读者整体阅读和理解一组文本,单篇文章的叠加只是若干篇单篇文章。(第77页)

课堂围绕一个话题,带着学生一起寻找话题的答案,循序渐进,一层一层深入文章的核心。我觉得这应该是一堂语文课,尤其是一堂名著阅读课应该有的样子。有人说过,语文课是一张小纸,围绕一个中心深入。其实这个所谓的“中心”就是题目。和学生一起,一堂课,一个题目,一篇短文,三年就有一个好结果。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也就是所谓的“师生共同进步”。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一节课的话题。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我最能看出一个语文老师功力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中,看到别人能想到这么出彩的题目,我总是很羡慕,想着我怎么能想到这么深刻有趣的题目。有人说过,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你不妨把一个又一个题目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再凝聚成自己的题目去实践。或许这是现阶段提升自己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