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哈工程核专业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5438+2月65438+2月。它是中国第一所由重点大学建立的“核学院”,也是中国最早开设核专业的大学之一。65438年至0959年,“哈尔滨军工”设立核电厂专业,专业任务是培养我国核电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开发和运行的专业人才。

学院现设有核工程与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学工程与核燃料工程、核技术与辐射防护、环境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核技术与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218”。拥有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为1万平方米。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4项。目前,该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国防基金、国防预研等高水平研究项目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6543.8亿元。

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学院聚集和培养了一批知名核电专家和优秀青年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高水平国际化教学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国外著名学者111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学术大师1人。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首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人,新世纪国家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其中多名为国家级。

学院与日本京都大学能源学院、日本冈山大学、数据传输单位、挪威能源技术研究所IFE(OECD NEA哈尔登项目)达成合作研究和交换研究生的协议,可为学生提供出国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的条件。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合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 * *实施原子能机构-CAEA核能教育项目,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培训核专业人员。

学院秉承“大学是真理,大成是至善”的办学理念和校训,以人才培养为重点,按照“眼界宽、基础强、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素质好、鉴别能力强、具备核科学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本科生862人,留学生18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学院培养了2000多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1800人,研究生300人。8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我国核能开发领域的设计、开发、生产、运营和管理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中国核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100%,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院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核科技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核科技领域基础与创新研究基地之一。

应学生要求,简单介绍一下核学院的老师。博士生导师信息转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

博士生导师:

姓名:张志坚

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核电运行与仿真;核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简介:男,6月1963 10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核能学会常务理事、海洋核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船舶工业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1989年5月硕士毕业,参加工作。1992年5月成为讲师。1994年晋升副教授。1999年,他成为了一名教授。2001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核电运行仿真和安全可靠性研究,在国内杂志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9篇,撰写科技报告6篇。* * *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人。1995年,他被CSSC授予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目前主持了多项国家和部委的科研项目。招收核电运行与仿真、安全与可靠性两个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姓名:严昌奇

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核电厂的性能

简介:男,出生于1955,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核电分委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海洋核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热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1980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电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晋升教授。他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学习。在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有:核反应堆热动力、两相流动与传热、强化传热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在强化传热技术等项目的研究中,获得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基础研究项目“核电站固有安全新方法研究”、“强化传热技术研究”、“仿真模拟器建造”。出版的著作有:《核反应堆工程原理》、《气液两相流》、《核能工程专业英语》、《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等。相关专业期刊发表论文52篇,EI检索论文5篇。1996被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获黑龙江省优秀归国留学人员报国奖。目前开设的课程有:核反应堆工程、两相流体力学、反应堆和核电站安全分析、专业英语等。指导博士生的专业方向是核电站性能。

姓名:韩唯实

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核电站设备

简介:男,出生于1949,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船舶工业国防科技预研船舶动力技术专业组成员,哈尔滨船舶大学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能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1982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电专业硕士,主要从事核工程的教学和研究,承担了本科生的“反应堆热工”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硕士生讲授“核反应堆工程”、“核电设备”、“密封结构与材料”;博士生“核反应堆工程设计”的教学:长期从事海洋核电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科研成员,从事过“核电站压力安全系统安全阀研究”、“核电站制水系统水位调节器研究”、“大功率蒸汽电站关键技术研究”、“零泄漏阀门技术研究”、“新型汽水分离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主持了我校“211项目”子项目“微型核电综合实验装置”的建设。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型核动力和超导磁流体推进。近年来,在《核电工程》、《船舶工程》等刊物和海洋核电年会等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姓名:夏虹。

专业:核科学、技术与安全

方向:核科学、技术和安全

简介: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5以来,一直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分别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部。在测量和检测技术方面,深入研究了相关理论和测量方法,采用自相关、互相关和极性相关的方法对核电站多股流的速度测量进行了检测。采用多种传感器的综合检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全船辐射剂量进行检测,解决了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电站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建立了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了该方法的本质特征和关键技术。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十五”期间三项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预研项目,其中两项获原CSSC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另一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电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985以来,一直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分别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部。在测量和检测技术方面,深入研究了相关理论和测量方法,采用自相关、互相关和极性相关的方法对核电站多股流的速度测量进行了检测。采用多种传感器的综合检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全船辐射剂量进行检测,解决了船舶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控问题。在核电站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建立了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了该方法的本质特征和关键技术。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十五”期间三项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预研项目,其中两项获原CSSC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另一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电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姓名:孙中宁

孙中宁,男,1963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中心主任兼院长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3-1987就读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87-1990就读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硕士,从事强化换热技术研究,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1999,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环形通道自然对流沸腾传热研究;2000年至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窄环形通道内沸腾和单相对流换热的研究;2003年至2004年,我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事瞬态两相流分析。主要研究领域: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单相对流传热和强化传热技术。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出版国防重点教材1部。研究生7人,其中4人已毕业。

主要研究方向:核电站性能、核电站热动力。

姓名:彭敏君,男,1968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核科学技术学院核电仿真研究中心副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国核学会反应堆运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核能和谐发展会议(ISNPP)技术委员会委员和该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指导19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核电站运行与模拟、核电站安全与可靠性。

曹欣荣,女,出生于1965,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物理研究所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核电站运行与模拟、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的计算方法与模拟、核反应堆安全、核电站的安全与可靠性。

高朴真,女,出生于1968,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核电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毕业。2000年获得海洋工程博士学位。2000-2006 54 38+0,我们到法国格勒诺布尔INPG大学LEGI实验室,研究微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2002-2003年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消防安全工程合作研究。多年来,我主要参与了核电站热工水力特性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特别是海洋条件的影响。参加过多项国防项目,如摇摆对自然循环能力影响的理论研究、海洋条件对潜艇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等。目前负责或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四项获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或国防科技三等奖。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0余篇,SCI收录2篇,EI收录6篇,主编教材《核电站用泵》。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著作1篇,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1门省级精品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七名研究生接受了指导,两名已经毕业。

主要研究方向:核电站性能、核电站热动力。

教授1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孙中宁沈高志坚浦镇闫长奇

夏虹黄伟堂曹欣荣韩伟士彭敏君

9名副教授(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俊岭田瑞峰孙立成杨

明代轿子山的曾与易礼华

讲师1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中坤刘永阔朱海山

李西川杨志达周郭栾秀春

高杨黄莺莺曹夏新谭嗣超

4名助教(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鹤谷李海锋范伟光明

7 .实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徐岷程守玉、王志明、王文祥

沈宇春张斌

大学物理和基础化学第一次可以选。报名的时候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