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什么?(只有破解了中医的本质,才能融合中西医)
以下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本人保留学习提高的权利。刘一志,山东昌邑人。我不属于中医也不属于西医。我应该算是站在中西医夹缝中的人。我充其量是个针灸爱好者。我能懂一点中医,完全靠家里传下来的针灸。我对针灸的疗效有切身体会,可以说是奇迹。看到中西医纷争不断,废医之声不绝于耳,很多骗子轮番上阵。中医理论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站出来说几句吧。我在大家面前就像一只蚂蚁。原题为《蚂蚁的呐喊》。蚂蚁也有蚂蚁的思想。关于中医理论的本质,我只是说说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相信,人如果不会思考,再多的知识也是白费。希望大家从思维的角度看一下下面的内容,探讨一下中医理论的精髓。
中医理论是中医的核心和灵魂。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家和中医史研究者对中医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根据考古史料,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出土文物进行反复考证,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我们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不断发展,逐渐清晰。
从汉代以前中医理论框架的形成过程分析,中医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有一条清晰的脉络。自商代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人体生理和病理调节的理论。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1。心经调节理论。2.阴阳调节辩证论3。原始理气论。4.克制五行-五脏调节学说。5.心经调节新说。秦汉以前,人体机能调节理论是中医理论的主要纲领,而心经调节理论是人体机能调节的主要纲领。其他规制理论的出现是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秦汉时期,诸都归于心经调治学说,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了新的中医理论体系。其中,核心思想是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藏象学说都是围绕并服务于经络学说的。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至今基本成型并延续至今,2000年以来变化不大。只是在内容上更加细致而已。但是,在现行的中医理论教材中,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核心,把经络学说作为附庸,这是本末倒置,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深受古代哲学的影响。“心主神明”论也不例外。在古代哲学的很多论述中都可以看到心是众神之家,众神为心服务的论述。早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心性论”,古代哲学中的“心性论”也影响了《内经》提出的“心主神明”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清代王清任在《医林纠谬》中大胆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显然推翻了古人认为心主记忆思维的观点。虽然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脑主神明”的理论,但由于中医理论本身的特点,在临床辨证中无法摆脱“心主神明”的理论,从而形成了心脑之辩。但总的来说,心主神明的传统观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可惜清朝的王清任没有挑战成功。但他毕竟为中医理论的改变打开了一扇窗。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医理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大辩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获胜者将留在中医的舞台上,所以中医是中国勤劳智慧人民的集体创造。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朝代的产物。是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即使在今天,它的思想仍然闪耀着现代的光辉。
纵观中医发展史,中医从明朝开始逐渐停止前进。这从明清中医著作的数量和质量就可以看出来。后来中国针灸在清朝被封建礼教压制,因为针灸需要裸露皮肤。在男女不亲的朝代,被封建礼教斥为不堪入目,1822年被清廷废除,逐渐走向末路,受到冷落。它只存在于民间。影响人们转向轻针重药。背离了中医一针两灸三药的治疗思路。到了民国时期,西医的逐渐传入,让中医雪上加霜。激素和抗生素带来的西医的神奇效果,以及对身体生理结构的准确把握,使得大量中国人投入西医的怀抱。文人的批判,留学的打击,让中医哭得像过街老鼠,国民政府提出的废中医,几乎让中医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看一下中医的现状:虽然各地的一些中医院打着中医的牌子,但是一些医疗设施和一些诊疗手段基本还是依赖西医,否则就很难维持。即使在农村,中医也在消亡,部分中医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如今,中医的传承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在很多人眼里,中医似乎就是骗子的代名词。
任何一种理论,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加以发展和注入新鲜血液,就一定会落后于世界,被历史所抛弃。就像一条河流,如果中间没有支流,必然会在奔流的过程中干涸消失。明清以前,中医之所以能够突飞猛进地发展,是因为它胸襟开阔,接纳了各方的思想。但明朝以后,他们进入冬眠,不再接受新的思想,这与西医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西医发展迅速,中医没有抓住机会跟进,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面对与西医的差异,不能自圆其说。国不强,民不聊生,中医理论无法平息废中医的声音。向全世界传播中医理论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职责。
我对中医的接触来源于我的家庭。我的祖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针灸师。解放前他就开始行医,治好了无数病人。但那时候对我来说,中医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印象最深的就是怕针。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腰疼,医院也没有好的方案。耽误了几天真的很痛苦。后来在妈妈的劝说下,疼痛完全没有了。从那以后,我对针灸深信不疑,并一直深陷其中,坚持研究针灸十几年而不敢放松。希望能找到其治疗的真正原因。期间也给别人针灸过。我看着病人缓解了颈、腰、腿的疼痛,缓解了胃寒、胃痛、宫寒痛经的疼痛。看到面瘫患者完全康复,我更加相信中医了。但是看到这么多质疑的声音,很多人甚至提出了废除中医的讨论。有很多知名的名人像鲁迅、陈独秀、严复、林语堂、孙中山、梁启超等等,他们对中医都是相当批判的。李敖甚至直接说中医是巫医,巴金更是无情。他说:清洗彻底消灭老博士,你一定要亲眼看到它的死。据说,方最近发起了废弃药品医疗鉴定的签名活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你看看这些人,真正学过中医的,只是一些门外汉。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你是大是小,不管你懂不懂中医,你都可以告诉中医怎么做。看来中医是一个人可以欺负的对象。
起初,我最大的愿望是找到十四经的传导路线和过程,以及针灸治疗的真正原因。为了找到它,我在头上、手上、胳膊上、腿上、脚上和肚子上缝了成百上千针。虽然很痛,但是找到它的决心没有变。十年前的发现和想法现在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感谢互联网,让我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呈现给大家。中医理论的核心是经络、阴阳、气血、八纲辨证和藏象理论。中医的经络包括十二经脉、络脉和奇经八脉。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藏象学说、辨证八纲都是围绕经络展开的。不解决经络是什么的问题,中医和西医的矛盾就解决不了。
首先,经络是真实的。通过自己的针灸和越来越多的证据,我证实了经络是古人对神经系统的深入认识。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就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神经的生理功能:1沟通内外,连接脏腑器官。2.促进气血,滋养脏腑组织。3感应传导4调节身体平衡。这是两千年前中国古人对神经的准确认识,也应用于临床,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举,两千年前仅通过临床观察就能确定其生理功能,令人惊叹。不仅如此,我国古人还观察到左右半球控制对侧肢体的现象,从针灸著作中就可以看出。著作中提到单侧肢体的疾病需要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并对这一发现进行了阐述。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想象的。督脉和现在的神经系统方向一致,背部的内脏穴位和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位置基本一致,真是奇迹。但是,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系统只是祖先对神经系统的外在认识,换句话说,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系统是不存在的。他的分布规律、走向、表里关系、流向顺序都是错误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与西医的矛盾。这一点大家很难理解。中医很厉害,不容别人质疑。而且不允许有新的思想,严重制约了中医理论的发展。
当我们认识到经络的本质,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中国古人不仅证实了神经的存在,而且认识到了生活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存在。运用阴阳的描述,正确地阐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用,阴阳平衡,阴阳互化。没有更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两者的关系。今天我们不看阴阳的表象,而看其本质:阴阳是用来概括事物的属性,是一种即时的互动关系。按照这个标准,天地、水火、昼夜、气血、脏腑等。不能用阴阳来表达,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实时的互动关系,它们不是事物的属性。这是中医理论中需要纠正的地方,否则就会成为攻击中医的借口。似乎只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有这样的关系。从阴阳学说被引入中医理论开始,就是在经络学说建立之后,我国古人在临床观察中感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同生理功能,于是用阴阳的形象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阴阳学说是为经络学说服务的。只是后人把它无限扩展,应用到各个领域,这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睿智的古人甚至找到了生命活动、生理发育、脏腑功能等现象的根源:气,也就是今天西医发现的激素。我国古人用气的概念来阐述激素的命名:气是一种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详细准确的描述:1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等器官的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都依赖于气的推动;2.暖心的行动;3.防御行动;4.注视动作;5.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气是不断运动的,气的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这显然是激素的生理作用。古人进一步揭示了激素与血液、激素与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生血,气能吸血,血为气之母。气的种类很多:胃气、肾气、经络气、肝气等等。看一看。这是两千年前中国古人对激素的不同理解。
中国古人通过自己的智慧总结出脏腑之间的关系,创立了藏象学说。开创了临床医学的先河。深刻揭示了五脏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与脏腑、腑与腑、脏与腑的关系。它的准确性今天似乎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对于诊断方法,中国古人创造了四诊和八大辨证原则。这是中国五千年的临床积累,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是宝贵的财富。这让西医仪器望尘莫及。因为西医往往是通过仪器检测出器质性疾病,对功能障碍无能为力,无法用药物治疗,如便秘、腹泻、胃寒胃痛、宫寒痛经、颈痛、无汗少汗、嗜睡、恶心呕吐等等,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这是西医的局限性。激素类药物的滥用只会让病情由轻变重。这是中医的强项。通过望、听、问,根据八纲辨证,很容易找到病因,通过针灸或中药调理失调。以我的经验,针灸的效果很快,而中药的效果比较慢,因为针灸是通过刺激神经直接起作用的,一般的功能性疾病5 ~ 15天就能治好。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的诊疗范围是不一样的。中医是针对功能性病变,早期诊断,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所谓治病求本。西医多针对器质性疾病,大多数疾病往往从功能障碍开始,逐渐演变为器质性疾病。中医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圣人未治,病未愈。这就告诉我们,这个病不是治不好,而是很难治。不生病可以理解为功能失调,生病可以理解为器质性病变,这完全符合中医的思维。现在一句话,就是:防患于未然。这就是中医高瞻远瞩的治疗原则。
至于中医和周易的关系,我认为把中医理论引入周易是最大的错误,无异于引狼入室。很容易让中医理论误入歧途。靠近朱者赤,靠近墨西哥是黑的,这使得中医成为巫医。只有切断与周易的一切联系,中医才能避免流言蜚语。为了避免很多骗子浑水摸鱼,扰乱中医秩序。看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曲立民,他把周易八卦的风水方面搬到了中医大讲堂,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让人瞠目结舌。这一举动无异于跳入恍惚状态。难怪李敖称中医为巫医。在我看来,不是这样,而是中医放不下位置,没能抓住机会,在劣势中固步自封。西医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中医理论确实有不足和缺陷。比如五行学说,机械地抛弃临床应用,就像清朝的大辫子老人,对疾病的诊断毫无用处,禁锢了中医理论的发展。成了绊脚石,让它真的没用了,让中医成了文人攻击的对象。但是,要完全切断它并不容易。也许有人会用生命去抗争。毕竟大辫子这种清朝遗风没能留下来,五行学说也有同样的命运。很久以前就为中医的错误敲响了警钟。
改变传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改革之初也曾被质疑,一直纠结于姓氏问题。在地心说盛行的年代,如果有人宣扬日心说,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就好比你在奔跑的人群中突然站下来,那么后面的人就会把你推倒,把你踩成肉酱。看一看清初的头发生长和清末的编发,就知道遭受的阻力不小。这应该是惯性思维造成的,所以思维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当我们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改变思维的时候,就是中医强大的时候。也要知道,改变中医理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对人体生理结构的认识有很多错误,比如肝分布在左肺和右肺的说法,心主神明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我们不要自欺欺人,找任何理由来解释它的合理性。每个人都知道,只有犯错误,我们才能进步。现实中,我们常常会找各种理由来粉饰自己的错误。这样做只会让中医理论越来越偏颇。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如果说中医的理论是皇冠,那么针灸和中医就是皇冠上的两颗珍珠。穴位,是中国古人创立的,穴位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是中国人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中医理论的核心是:经络学说、阴阳学说、气血学说、藏象学说的八纲辨证,经络学说是核心龙头。中医经络是2000年前中国人对神经系统的认识。阴阳描述的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而气只是古人对激素的理解。藏象理论的八纲辨证和四诊是中国古人宝贵的临床观察和经验。也要看到中医理论的不足,应该废除五行学说,与周易划清界限,提高对人体生理结构的认识。中医理论的现代改革势在必行,希望中医理论有尊严地走向全世界。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研究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治疾病的科学。既然两者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人体,那么两个不相关的“结构与功能”理论就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体内;对于同一个人体结构和功能,永远不可能有两个不相关的结论。西医的快速发展验证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我们有理由为中医理论感到骄傲。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形成了对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以及激素的认识,而西医对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发现仅持续了一两百年。中医理论的整体观使中医始终站在世界医学的前沿。只是到了明朝以后,中医停止了发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中医理论的优势在于“整体清晰,局部模糊”。西医理论的优势在于“微观部分清晰,宏观整体模糊”。由于两种医学体系各有优劣,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医学,所以需要取长补短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这既实现了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又弥补了中医理论的微观不足。如果将西医的发现纳入中医理论范畴,将极大地丰富中医理论的内容,将中医从宏观带入微观世界,对疾病的产生、发展和诊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西医如果接受中医理论,一定会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取得更大的发展。当中西医取长补短,殊途同归的时候,就是中医扬眉吐气的时候。
以上讨论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我保留研究修改的权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一些问题没有全面了解。有什么不好?我希望你能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