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花是什么?

中国还没有确定国花。

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中国国花空缺的原因:

概况

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中国是唯一一个尚未确立国花的大国。因为没有国花,在2001年的APEC会议上,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以中国国花牡丹为背景”的段子;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花的空缺成为古国的世纪遗憾。世界上大约有30000种花,中国本土的花有1000-20000种。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都称赞“中国没有花,就没有花园”。

历史的发展

其实中国的花文化情结由来已久。中国人赏花,不仅仅是欣赏花的颜色和外观,更是欣赏花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林景和的《薄影斜》、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孔子的《兰应王香》、苏东坡的《我怕花夜里睡着,所以点高烛照红妆》...中国的画一半以上是花。有些人用一生的时间,只为画好一朵或多朵花。画好一朵花不容易。中国有多少女人是以花命名的?中国有多少花被女性用作名字?在外国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栽培牡丹。在唐代,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契合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心理,被誉为花中之王。“唯有牡丹是真国色,花开时京师动”,“家家三季访牡丹”。从这些诗词中,似乎可以隐约看出唐人对牡丹的迷恋和偏爱。在清朝,慈禧通过诏令正式指定牡丹为国花。在文学艺术史上,梅诗画的数量足以让任何一种花望尘莫及。《辞海》1915版载:“牡丹为中国国花”。

1929年,梅花曾被国民政府确定为国花。从花的角度,我们可以解读一部中国史,一部中国文化史。1982年,香港《明报》发表社评《赞成以梅花为国花》,其中有云:“从曹孟德鞭指梅林,诱兵'望梅止渴',到林和靖的千古名句'影横流光水浅,暗香浮于黄昏',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千百年来不解之缘。如果中国选国花,那一定是梅花,梅花只会被中国认为是国花,因为在其他国家很少见。.....事实上,如果两岸使用同一个国花,确实有助于中国人民精神上的和谐。”同年,在一些著名植物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受中国植物学会委托,《植物学》杂志编辑部发起了国花大讨论,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国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纷纷撰文参与评选。投票结果显示,梅花是最被推荐的国花,其次是牡丹和菊花。喜爱梅花的人认为梅花是中国之花,是春天信仰之花。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民族和英雄的象征。梅花美丽芬芳,挺拔挺拔,傲立寒雪,家在五湖四海,流传千年,遍布河山万里,是中国之魂,代表中国气节。【1】网友对选择国花的原因总结如下:中国有着悠久的花卉文化,对中国人有着深刻的精神影响;国花的选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需要通过一种媒介来表达友好的意愿;有助于推动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国花,作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当海外旅行者看到中国的梅花和牡丹时,他们自然会有一种自强不息的自豪感。

“春是一年的开始,梅是最好的。”梅花所象征的精神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梅花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美德。梅花有着悠久的应用和栽培历史。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应用梅花,3000年前就开始培育和引种梅花。1929年,国民政府指定梅花为国花。1942曾勉教授发表了一篇关于梅花品种分类的论文《梅花:中国的图景》展示了武汉东湖的梅花。

国花(英文特刊)。台湾省仍视梅花为国花。邓丽君唱梅花:“梅花香遍天下。天气越冷,它就开得越多。梅花的坚韧象征着我们雄伟的大中华。看,到处都是梅花。有地就有。它不怕雪、冰和雨。它是我的国花...“这首歌已经唱遍了。[1]

“国色满酒,衣襟夜染。”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牡丹的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唐代,牡丹更美,被誉为“花王”。“春风以马蹄疾为荣,我整天看长安花。“这里的长安花是牡丹花。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到处种植牡丹。清朝有个王子去极乐寺看牡丹,标题是“国花寺”。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已形成牡丹种植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巢湖市举办第七届牡丹观赏节时,巢湖市市长夏指出:“牡丹观赏节的目的是为文化搭台,为经济唱戏,为科技唱戏。”为什么对哪一朵花能入选国花这么紧张?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对花的热爱和花文化,还有其他的兴趣。一朵花一旦获得“国花”的光荣称号,它和相关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发展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空缺分析

根据中国林业学会的规定,国花的评选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分布广泛;第二,外观要漂亮;第三,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第四是要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马上有学者质疑“分布广”的要求不妥,看似合理但过于主观,因为大家喜欢的不一定是分布最广的物种,大熊猫分布不广,但却是人人喜爱的国宝。同理,“外表漂亮”也不应该作为硬性规定,因为“漂亮”与否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构成复杂,各民族流传的画面为山东菏泽牡丹。

统一的差别,这样的要求尤其没有意义;无论是“国树”,甚至是“世界树”,都只是树,没有太多内涵。“宋庆以雪为荣,显示其实力”只是一种文学语言,这是不充分的。

据了解,在过去中国的国花评选中,牡丹、梅花有很多声音。陈俊宇教授是中国大陆最早倡导国花评选的专家。早在1982,他就提出了以梅花为国花的建议。后来又提出“一国两花”(牡丹、梅花)的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许多专家认为,一国两花更合适,梅花可以代表长江流域,牡丹可以代表黄河流域的花,一树一灌木,象征精神文明,象征中国人民勤劳和不屈不挠的性格,象征物质文明,象征繁荣与和平。尊梅花牡丹为国花,可以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续自强不息,为牡丹所象征的幸福繁荣而奋斗。1994年,中国举行了盛大的国花评选,牡丹入选国花,兰花、荷花、菊花、梅花为“四季名花”。但人大认为各方分歧太大,无法做出决议,最后不了了之。可以说当时真的很难让人调整过来。

那些国土面积小、历史短、文化单一、民族结构不复杂的国家,很容易挑选出自己的国花,比如澳大利亚的洋槐、荷兰的郁金香、法国的香根草鸢尾、德国的矢车菊、泰国的睡莲...人不多,容易统一意见,全面照顾,容易得出大家都接受的结论:中国的木瓜不太受欢迎。

牡丹和梅花在文化上也有所不同。牡丹受欢迎,是普通人欣赏品味的代表。相比牡丹的群体欣赏品味,观赏梅花更多的是一种个体审美体验,因为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敏感的知识分子在主导。毫无疑问,梅花及其象征精神是历代知识分子赋予的。世道不好的时候,他们期望自己是梅花,并将梅花拟人化,甚至是“梅妻鹤”。普通大众贫乏而有限的感官娱乐,除了辛苦之外,必然会指向一些带有强烈色彩和喜庆色彩的东西,比如牡丹,而审美意义上的梅花“单薄”,甚至未必能唤起其内心的* * *声音。目前,中国尚未决定是用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还是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花,中国有关方面对此犹豫不决。

全体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其职权是立法、监督、任免等。显然,国花的评选不在其职权范围之内。“陈先生多方奔走呼吁,避免了‘一国一花’问题过早敲定,留下永久遗憾。人心要尊重,民意不可违。与其说是陈老师几年前用身体阻止了国花轮(一国一花)的超速,不如说是陈老师的一国两花理念代表了大部分民意和基本国情。”

此外,近二十年来,NPC代表曾多次联名提出将“梅花”作为国花的提案。最多的时候,关山月先生、张文采先生等70多人联名提议把梅花作为国花,结果一无所获。

既然是“国”这个名字的评选,就应该真实地反映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哪些动植物品种能够赢得“国”这个名字的光环,就不应该由有关机构或专家首先决定,而只能由人民群众以适当的方式决定,因为这样的评选并不具有任何科研效果。这种选择不应从属于经济或其他目的,如发展旅游业等。——这也不同于前段时间的“中国十大名山”评选,十大名山的评选真正承担的是“提升中国山地资源整体形象”的责任。这时候适当考虑旅游也无可厚非。国树、国鸟、国花、十大名山都有不同的附加值。[1]

中国社科院陶博士认为,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评价标准的制定是一件事关方方面面关系和利益的大事,直接影响评选程序和结果的公正性。不能随意剥夺公众在评选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投票权,随便授予中国林学会。

选择争议

1986 165438+10月20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编辑部、上海电视台《生活之友》栏目联合主办的“中国十大传统花卉评选”,评选结果依次为梅花、牡丹、菊花、兰花。因为这次中国名花评选活动,形成了以陈俊宇教授为首的114专家评审团,是全国范围的评选,又因为结果是在1987年得出的,所以常被称为“1987年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1986年国花选举时,虽然有很多人投了牡丹、菊花等名花,但各界对最终的选举结果——梅花并无异议。

另据悉,根据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440号提案(1994)《关于尽快开展中国国花评估工作的建议》,经批准转农业部,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具体组织工作。同年3月,成立了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为名誉组长、何康为组长的国花评选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花评选活动。经过专家组讨论,确定我国国花评选条件如下:自中国花卉协会在全国组织领导国花大讨论以来,《中国花卉报》陆续刊登了多位知名人士和广大民众对国花评选进行热烈讨论的消息。据《中国花卉报》公布,已被提名为中国国花候选品种的有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花、山茶、荷花、桂花、水仙、石榴、腊梅、迎春、桃花、杜鹃花、君子兰、黄花菜、山茶、瑞香、紫薇、栀子等。经过近十个月的讨论,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根据31个省区市上报的结果,有11个省份赞成一国四花(牡丹、梅花、菊花、荷花)。两个省提出了新的四花计划,即以兰花换荷花。经研究,国花评选领导小组一致同意“牡丹”为我国国花。其他受欢迎的兰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是中国四大名花。新的选举结果转向牡丹,但很多人表示反对,包括社会知名度高的学者和艺术家,甚至在高层重要会议上发表了一些意见。结果全国人大以“分歧太大”为由搁置了牡丹为国花的决定。至此,群众性国花评选活动告一段落。在这次从65438到0994的评选中,全国两大牡丹基地——山东省洛阳市、菏泽市、中国花卉协会牡丹牡丹分会——联合十余个以牡丹为市花或生产研究牡丹的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国牡丹大赛办公室。

反对

不久前,一位名叫杨的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难道我们还要对国花、国树、国鸟评头论足吗?在文章中,他反对评选,认为“有许多比评价国花、国树、国鸟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许多事情“比评价实际意义不大的国花、国树、国鸟重要得多”。

“自然界的物种是平等的,我们人类不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无论选择哪一种国树、国鸟、国花,肯定都会让一大批人不高兴,尤其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的偶像落选了,他们不可改变的思想感情受到了伤害。如果说我们选择国树、国鸟、国花是为了追求美,或者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那么在评价了国树、国鸟、国花之后,我们还会评价国鱼、国虫、国鸟、国兽...永远。”一位学者这样评价新华社。com。

没有国花,对国家主权、民族精神、民族未来都没有坏处。

相反,几乎任何选择都是由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的。各地和行业协会如此热衷于争夺“郭”这个名字,也是考虑到“郭”这个名字会给行业和地方经济、声誉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和影响。

80年代梅花第一,牡丹在亚洲。另一方面,牡丹为王,梅花排第二。在1994的评选中,两者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甚至从鲜花之间的竞争演变为省市之间的竞争。河南洛阳成立由市长亲自挂帅的“牡丹为国花领导小组”,并有陕西Xi、山东荷泽参与,共同成立“全国牡丹为国花评审办公室”,四方游说牡丹为国花。最后专家确定的两个候选方案是一国一花(牡丹)和一国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

一场普通的国花评选,几乎变成了八仙过海,你方唱罢我登场。时隔近10年的今天,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反思。

研讨会

2005年9月20日,中国园艺学会、北京风景园林学会、上海风景园林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国花评选研讨会”。大多数代表支持选择牡丹和梅花作为中国的“双国花”。但也有不同意见,主张“一国一花”。

2005年秋,中国花卉协会在成都召开的会议上建议将牡丹作为国花,并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希望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使牡丹成为国花。一些反对牡丹的专家学者强烈质疑。2006年6月5438+10月,陈院士给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领导写信,阐述“一国两花”的构想,并在《内参》上发表相关文章,供中央领导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