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关于文学和生活的资料书

译者:王敏媛

作者:吴宓

介绍...

吴宓先生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奠基人和著名学者。这本书是他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写成的讲义,在湮没50年后才首次出现。该书以中文、英文、法文、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写成,代表了作者哲学和文艺思想的核心和精神。作者学识渊博,融汇了国内外哲学家、艺术家的智慧,对人生的意义、文人的道德、文学的本质、艺术创作的规律作出了独特新颖的阐释。这些论述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以及如何在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提高文人的品格,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书后面附有吴宓先生的弟子周福成、李福宁、王敏元所写的注释性论文。钱钟书先生为他的老师写了封面的标题。

个人简介吴宓(1894-1978),陕西泾阳县人,1894(清光绪二十年)。玉僧,余生笔名,西方著名作家,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1941当选教育部教授。

履历

23岁的吴蜜去美国留学。早年,他丢掉了清华的工作,在哈佛读书。他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学新闻学,1918改学西方文学。吴宓在美国的十年间,在研究19世纪的英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并有不少作品。

吴宓于65438年至0926年回国,受聘于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讲授世界文学史等课程,并经常与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教校勘、中国儒学四大传统相比较。《薛恒》杂志是吴宓在东南大学与梅光第、刘仪之于1922年共同创办的,11年共出版79期。它以独特的方式对待新旧文化,并赢得了西欧和北美的理论。它从来没有不吸取旧的,所以它在法庭上抗议,没有成为一个派别。在此期间,他以新文化运动为题撰写中国新旧杂文,采纳古典主义,抨击新式自由诗,主张维护中国遗产应有的价值,试图以中国的白璧德为己任。著有《吴宓诗集诗集》《孔宣诗话》等专著。

吴宓离开东大后,先后成为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29年9月,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他的父亲钱基博曾在那里任教。他成了吴宓最喜欢的学生,师生之间经常有诗。然而,1937年6月,由于钱钟书的一篇书评,师生关系紧张多年。

吴宓被教育部聘为1941第一批教授。1943-1944吴宓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外语系主任,1944年秋在成都燕京大学任教,1945年9月成为四川大学外语系教授,1946年2月被浙江大学和河南大学拒绝。65438年至0949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邀其南下担任文学院院长,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教育部长杭邀请他去台湾省立大学当文学系主任,他的女儿请他去清华大学。4月底,他飞到重庆,在湘辉书院当外语教授,在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书院当文学教授,定居蜀中。1950年4月,两院相继废立。吴宓去了新成立的四川教育学院,9月并入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后在中文系任教)。结果虎落平阳,晚上景色很不好。

到文革到来,吴宓已经成了西南师范学院批判的大罪人,被以各种罪名关进牛棚,去平凉劳改,吃了不少苦头。这位76岁的老人不能干重活,被放在一个高台上示众。他头晕发抖,被推倒摔断了左腿。之后,他被水和食物折磨。如果腿伤稍微好一点,打扫厕所。

1971年,他身患重病,右眼失明,左眼严重白内障,不得不回重庆养病。1977年,吴宓完全不能自理,只好让双胞胎姐姐吴带她回陕西老家,最后得到了哥哥姐姐们的一些深情关怀和温暖,于1978+05438+07年84岁去世。1981年1月65438+7日,吴宓的骨灰被吴送到安五堡,安葬在白雪覆盖的嶙峋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