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历史,中世纪的波兰
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公国王朝联合地图
12世纪中期,博莱斯瓦夫三世死后(1102在位至1138在位),由于王公、贵族、教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全国被分割为若干公国,波兰进入长达200年的封建割据时期。瓦迪斯瓦夫一世(1314至1333在位)统一了大波兰、小波兰和库亚维,并于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波兰国王。卡泽米里三世(1333 ~ 1370在位)再次统一了马佐夫舍,但西波莫里和东波莫里也分别被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被波西米亚王室占领。为了抵御条顿骑士团的入侵,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于1385年在克莱沃签订了同盟条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通过联姻加入王朝,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伊阿古洛是波兰国王。在波兰的影响下,大多数立陶宛人也皈依了罗马天主教。1410年,波兰和立陶宛领导的由波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捷克-摩拉维亚人、瓦拉几亚人、鞑靼人和马扎尔人组成的盟军,在格伦沃尔德战役中对条顿骑士团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消灭了德国人、法国人和瑞士人。战役巩固了波兰-立陶宛的大国地位,战役的胜利也是斯拉夫民族和波罗的海民族团结奋斗的象征。1466年,波兰从德国人手中收复了丰富的东坡莫里,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东坡莫里的收复刺激了波兰谷物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动庄园生产商品粮,城镇中开始出现手工业作坊。阿尔盖罗王朝时期,波兰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从此,波兰开始了被波兰历史学家称为“黄金时代”的鼎盛时期。波兰立陶宛联合会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历史(1569–1648)
16-17世纪,波兰是立陶宛的领土,波兰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波兰和立陶宛组成的王国联盟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一个正式的民族联盟。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削弱王权,招致外来干涉,此时,东方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变得强大,其统治下的鞑靼骑兵严重威胁着波兰-立陶宛联盟的生存。面对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为加强王权,波兰和立陶宛两国议会于1569年在卢布林通过决议,建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即卢布林联盟和立陶宛共和国。统一后的波兰幅员辽阔。1618年鼎盛时期,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波兰大很多。中华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统治着东欧的许多民族,如波兰、立陶宛、捷克-摩拉维亚、瓦拉几亚、马扎尔、鞑靼、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捷克等。
17世纪下半叶,波兰农奴制进入危机阶段,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于1648年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的内部也分崩离析了。1652年,大贵族强迫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1654年,俄国向波兰宣战,并于1657年吞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跟随俄国参战。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失去了部分领土。1733年至1735年,俄罗斯、奥地利与法国、西班牙和撒丁岛为争夺对波兰的控制权(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严重损害了波兰的主权和国民经济。波兰的黄金时代结束不仅是因为60年代以后的一系列战争,也是因为1630年代前半年的战争。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殊,被称为“贵族民主制”。这个制度有两大支柱,一个叫自由选举国王,国王由贵族选举产生。任何不是贵族的人都没有民主权力;一种叫做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名议员反对,法案就不能通过。波兰历史研究者刘祖希认为,真正的民主是建立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的极端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引发了对争议问题的讨论,导致了国家意志的无法体现,这也是波兰最终因被周边专制帝国瓜分而灭亡的重要因素。
贵族民主的体现:1573的贵族选举。
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在波兰的生产关系中萌芽。在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发起了爱国革新运动,但遭到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干预。1772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波兰人民将革新运动推向高潮。1791 5月3日,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5月3日宪法,废除了自由否决权,也是欧洲最早的宪法。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对波兰进行军事干预。1793年,俄国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波兰。1794年,波兰人民在民族英雄科斯丘斯科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后被俄国镇压。65438年至0795年,俄国、波兰和奥地利第三次瓜分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