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中各种金融投资理论的比较

1965年,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马发表了题为《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的论文,深化了1970年的理论,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值得质疑的前提,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足够理性,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做出合理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已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中,包括企业的当前和未来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前期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综上所述,EMH对投资者的意义在于:如果市场是弱势有效的,技术分析是没有用的;半强行情有效,基本分析没用;当市场完全有效时,市场投资组合是最优投资组合,这意味着投资组合的被动管理是有效的。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点,支持和反对的证据很多,是目前最有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这一假说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2013 10 14瑞典学院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和罗伯特·J·席勒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研究资产市场发展趋势的新方法。

英国皇家科学瑞典学院指出,这三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很少有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和债市的走势,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预测三年以上的价格。

“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和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贝尔奖得主分析的工作,”皇家科学瑞典学院说。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后者坚信市场是有缺陷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相当肤浅,距离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还很遥远!65438-0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等人发表了题为《预期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行为金融学是结合金融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综合理论,试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股票价格不仅由企业内在价值决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策及其变化有很大影响。它是与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

由于卡尼曼等人创造了“前景理论”的分析范式,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创者,2002年6月,英国皇家瑞典学院科学委员会宣布授予丹尼尔·卡内曼等人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的杰出贡献。

目前行为金融模型并不多,研究侧重于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以及对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产生系统性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的识别。

总的来说,到1980,经典投资理论的构建已经基本完成。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质性”的实证和理论分析,对期权定价假设的修正等。2010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佳俊等人在其专著《股票市场的真实面貌》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和演化规律的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体系,首次确立了演化证券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理论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以生物学范式全面系统地解释了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实现可持续的高赢博弈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一种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证券演化分析理论(EAS)摒弃了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流行的数学和物理范式,突破了线性思维模式和机械理论的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票市场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股票市场波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理论中的线性、钟摆式的“机械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新陈代谢、逐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多变性和节律性。这是股市波动有一定规律可循,难以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根本原因。

常用的演化证券模型有: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目前,除了学科内的深入发展之外,金融领域跨学科、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证券科学、生物学和进化论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演化证券科学已成为证券投资领域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促进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上述关于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基于“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这一中心命题。

其他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也从股票交易的具体操作层面进行了技术探索,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