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哪些名人?

刘勰在南京丁琳庙写了《文心雕龙》。

刘勰,字延河,生于明太史元年(465),历经宋、齐、梁三代。他自幼丧父,20岁丧母,家境贫寒。我决心学一辈子,不婚不嫁。经过三年的服丧,24岁的他投靠了高僧,住进了丁琳寺。刘勰在丁琳寺的主要工作是研读经典和阅读之外,撰写《文心雕龙》。大概33岁的时候,我开始写论文。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但它没有被时代所呼唤。然而,刘勰对自己作品的成就充满信心,并决心把目光投向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但由于沈约的地位高,门阀观念重,刘勰没有资格直接登门拜访,只好假扮成摊贩,等沈约开车出来,再上前见他。沈约看后称赞它“文理深刻”,并把它放在书桌上,以便随时阅读。由于沈约的名声,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逐渐为世人所知。沈约也可能建议这样做。从田健监狱开始,刘勰就开始为朝廷服务,39岁时离开丁琳寺,走上仕途。先后为中国军队临川王小洪、南康萧基担任档案室(管理文书)、车启仓曹(管理粮仓)、太姥(今浙江衢县)县令、步兵校尉(负责东宫护卫)、东宫舍人(管理章)。任夫人下最后一道命令时,“政有明录。”被任命为东宫管事时,受到了当时另一位文学家——昭明孝通亲王的“宠爱”。他们* * *讨论文章,讨论古今。晚年,梁武帝命令刘勰进入丁琳寺,与和尚一起写经。于是他离开了官海,回到了丁琳寺。最后,刘勰选择了出家的道路。出家后不到一年就死了,大约是中统四年(532)。据历史传说,刘勰“善佛学,史静寺塔及名僧的碑文,必是刘勰所书”。可见他是当时著名的作家,可惜他的文集早已失传。目前,除了《文心雕龙》之外,只保存了《消弭惑论》和《梁健安尖山石城寺石佛碑》两本书。

刘勰一生与中山寺丁琳寺关系密切,曾三次入寺。第一次是从齐永明六年(488)到田亮二年(503),历时16年。和尚刘头一帮他收集佛经,整理经书。《梁书传》说,“丁琳寺为经书所收,但也定。”同时,他还写了很多碑文,如永明九年(491年),刘勰27岁,入丁琳寺第四年,写了《钟山丁琳上寺碑文》、《建初寺碑文》(《三藏集》卷十二)。永明十年(492),史朝边死于丁琳上思,葬于寺南。刘勰题词(一僧传)。延兴元年(494),刘勰三十岁,入丁琳寺七年,石三柔死,即葬于中山南,刘勰题写“三柔大师碑文”。更重要的是,刘勰还写了《文心雕龙》。第二次是在田健监狱呆了七年(508年)。带着“浩瀚,浅识难求”的心情,命寺萨满僧满“选拔贤才学道俗,释僧智,僧黄、临川、东关刘勰等三十人,齐聚寺”,编了一卷* * * 88卷,于次年夏、四月间完成。刘勰这次入寺不到半年。第三次是在中通大同三年(531),昭明太子死了,和武帝、萨满一起进寺写经。据《梁书传》:“证成之后,我便开始寻家,先烧庙自尽。许下诺言却在寺庙里换了衣服,改名为惠帝。在截止日期前去世了。”不到一年,一代卫星就寿终正寝了。68岁的时候。

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中,中山上定寺名列前茅。自建寺以来,这里曾出过许多高僧,如昙无米朵、元和尚、法显和尚、柔和尚、智韦、超然辩、胡和尚等。以胡和尚为例。当时他是驱魔人,“以释门闻名”,黑白弟子一万一千多人。这里的寺庙经济发达,藏书丰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中山是“山房远,春水清密”,是读书胜地。刘勰来投他,和尚当然欢迎。这是一个难得的被送上门的助理。在刘勰与僧人共同生活的十余年里,他“博览群书,读之为业”。除了读训诂,他更积极地研究数百部经典和历代文学作品,常常“逢年过节留饭,或通宵达旦”。所以他“学经”“得文理”,不仅在殿中正典,而且

王安石与南京

王安石(1021—1086),2005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西临川。他的绰号是,他死后被封为荆公和文公,所以他也被称为王和王文公。虽然出生在江西,但这个“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列宁语)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的青年时代是在南京度过的,三次担任知府,两次守孝,两次辞官。他在南京生活了近20年,死后葬在南京中山脚下。他的父母和兄弟也在他死后葬在南京。他在南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壮丽的诗篇。

王安石十七岁时,因父亲王毅被判江宁,迁居南京。两年后,宝元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父亲病逝,葬于中华门外的牛首山。结果王安石在南京中山守丧,他读书的决心很大。“他虽然睡觉吃饭,但是爱不释手。”他在学习的时候,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的,不考虑原来的注解,注重学以致用。如苏轼所言,他是“六艺遗风,断己志;《谷壳》中的百家争鸣的痕迹是一个新人。他还经常进行调查和访问,经常询问那些有实际经验的农民女工的所有问题。因此,他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准确。

李青二年(1042),22岁的王安石在进士考试中名列前茅。从此走上仕途,以“勇往直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投身改革。嘉庆四年(1059),他在被任命为第三司法官时,给宋仁宗的赵真写了一封十字“字帖”,建议朝廷对当时的成文法进行全面改革,主张以良好的财务管理为整个改革的中心。然而,它并没有受到宋仁宗和当权大臣的重视。嘉庆八年(1063)八月,王安石的母亲吴去世,他趁机辞掉为皇帝起草命令和文告的官职,回到江宁守丧。服丧期满后,王安石仍留在江宁家中讲学,撰写了《洪范传》等著作,批驳了天人感应的谬论,体现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思想。

在寺的赵文斋,他见到了李。据说,当王安石病重时,他叫李为他画一幅骑驴的大图。李熬了十几天十几夜,终于画出来了。当他发出这封信时,王已经去世了。李用两只枯瘦的手拍打着棺材,放声大哭。他把骑驴的巨幅画挂在棺材前,大家都感动得掩面而泣。

王安石在南京期间,写下了许多优美而深刻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家乡的热爱。关于中山的诗词很多,已发现近百首。详细描述了中山的风景。比如《遇见》诗中说:“溪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草木春柔。毛焰终日相对而坐,一鸟不鸣山更幽。”而《怀念蒋山》这首诗写得更好:“沧腾崔木江南山,两山流水。山高水深,鱼鸟欢,车马绝。云埋柴声如葱芽,月捉鱼影。黄晨满眼都是衣服,什么时候回来?”他这样观察、描写、讴歌,是因为他深爱着中山。

王安石生前热爱南京,南京所有的士人百姓也都热爱南京。无论詹的保守派如何贬低和辱骂他,人们仍然每年去墓地祭奠。《陶话》说:“王安石不愧享孔庙,坐在颜孟之下,十子之上。”《清波杂志》也说:“当时金陵的士大夫,没有不去龚景坟的。五十年前,也有人去喝酒。”

王安石故居半山院就在现在的海军军官学校。1982南京市人民政府将公园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人们能去参观,对精神文明建设会有很大的帮助。

谢安与江宁东山

江宁东山,又名东土山、土山,因掌管淝水之战的谢安(320-385)和谢玄(343-388)在此建别墅而闻名。俗话说“山不高,仙不出名。”作为名胜古迹,明末清初还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被称为“东山秋月”。今天看到的东土山,周二公里,高60米。它的顶部是平坦的,占地数英亩。中心可以用来建造亭台楼阁,大厅和建筑,周围也可以建造亭台楼阁。山的西部和北部有许多黄土层;东北是黄土覆盖红筋石;而在南坡,则是松散的沙石和小石子,现呈五级阶地状,平均每级阶高10米,明显可见是人工修建的。今天一阶、二阶、四阶都有建筑,可见它的底子很好。在东南角的山腰上,还有一个露台。今天,有一个“东山秋月”亭。下面甚至还有一个坪,从地面筑起一堵高墙。如今六层相对完整,东西宽21米。石墙上层雕有龙云头像和石栏杆,说明是明代或宋代重修。这个露台是阳台建筑的遗迹。石壁以南,今有一潭,名曰戴家塘。这座山脚下有一口井,人们称之为谢公井。这座山在正南方,过去有一个很深的水池。纵观全局,确实能看到谢公庄的大轮廓。

谢安在江宁东山建别墅,指挥淝水之战。《晋书·谢安传》和《王羲之传》都有详细的记载。简文帝在司马昱的时候,谢安五十多岁,谢玄三十多岁,他们已经在这里“高踞东山”了。孝帝司马曜在太原时(公元376年后),秦苻坚入侵,安柏做了将军和政府官员,即弟弟谢石和侄子谢玄。太原八年,战事急。”宣走进来(指南京府)问...安隋下令赶出山庄(指江宁东山),亲友云集。方和宣伟琪赌别墅。也是晚上,也就是将军们被赋予职责。宣等人已破坚,有帖书。安方和客人下棋,看书的时候放在床上,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笑着下棋。客问,徐答:晚辈断贼。我对转账限额很满意,但也不觉得尴尬。太矫情了。以总统之职,入太保。”这就是谢安在这里指挥泗水战役的历史面貌,是一个足智多谋、果断果断、指挥冷静的崇高形象。关于他在东山建亭一事,《晋书·列传》中也有明确记载,说他是“善书...擅长音乐,...土山一座别墅,楼中满林翠竹。”每次带中外子侄往返收藏,往往都是几百块钱的菜...”又说,“安虽为朝所遣,东山之志,自始至终不变,每状皆在言。还有镇新城,做房间..."

诚然,惠济洞山和江宁洞山都很美。但前者是“东山再起”的理解之地,后者是“起死回生”的“高辈之志”之地。《谢晋安》一书中也提到,谢安“有涵养”,“好音乐”,但每次出访,“必随妓(艺妓)妇”。唐人李白来江南,也赞“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宋”。他甚至在《东山颂》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把妓女带到东土山,是悲哀的。我现在是妓女,而他是坟墓里的妓女。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子之乐。…………………………………………………………………………………………………………………………………….旷野的广阔无垠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里,李白称东山为“东土山”是对的。诗中提到的“白凤梦”,就是安死前的梦。见谢安传。“梦后三百岁”指的是唐李白时代。“洒酒浇愁”是指李白和谢安在300年后幸福地在一起。李白真的很了解谢安。他在《登金陵冶金城西北谢安墩》诗中也说:“邺城访古迹,尚有谢安墩。通过看周围的土地,高标准绝对是吵死人的。想象东山姿态,缅怀右军(王羲之)。..... "李白还有两首《忆东山》,其中又提到谢安,说“长啸中人群将失”,“我要报东山客”。对于上述新亭,李白还专门为此写了一首诗,说“金陵好风光,石昊聚新亭。”李白真是步谢安后尘!唐朝末年,文也写过《谢公书之歌》,其中说:“朱雀绕香墨南行,谢浪东别墅接春碧”,说明道路虽然“绕道”了一点,但给人的感觉毕竟是春草青青。诗中还说:“千里观赛,都城已尽...没有苻坚过淮河。”云云的这个“局”,就是谢安在这里和侄子下棋。

谢安的祖籍是河南杨霞。今天,在南京郊区仍然可以看到几种带有“杨霞”字样的砖块,这当然很有趣。“老王谢堂,死在燕前”距今至少1600年了,但谢的这块砖还是原来的东西,应该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王羲之(321-379,303-361)字数不多。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先是郎中,后是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惠济民史等。,被称为王右军。后因与扬州刺史王澍不和,辞官定居惠济殷珊(今绍兴)。王羲之出生于建康五一巷名门王氏,是王道的侄子。曾与谢安* * *邓业成,“悠然遐想,壮志雄心。”早年师从魏夫人(硕)学书法,后来改初学,草书学张芝,正字学钟勺制。博采众长,备多种风格,一改汉魏以来书法的简约风格,创造出一种新的优美流畅的风格。他的正书和行书是古今之最,人们称赞他的笔法“飘然如云,敏捷如龙。”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被奉为“书圣”。没有原著,代代相传的都是后人的复制品。《兰亭序》是行书的代表作,《楚木铁》和《十七铁》是草书,《黄庭经》和《乐毅论》是最著名的官书。

葛洪(284-364)原名池川,号抱朴子。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方士和医学家。丹阳县句容(今江苏句容)。少年好学,家境贫寒。他们卖柴火换纸和笔。常寻书问义,千里不远,必胜。他涉猎经学、史学,著作数百种,故以儒学闻名。不善于交友,就要善于导仙修仙。一开始,他向尹正学习道教,学习炼丹术。后入南海知府保玄读书,习医术,久居建康。何澄初,司徒王被召为州主簿,调任司徒于,并晋升为咨参军军衔。到了晚年,听说丹砂产于脚尖,便要求在句中做县令,到了广州,带着子侄到罗浮山修炼炼丹,著书立说。他一生著述甚多,题跋诗65,438+000卷,转章转表30卷,神仙、好官、隐逸传记65,438+00卷,差异集310卷,抄五经、史话、韩、百家、民间杂术、金。最著名的是《抱朴子》,外篇五十篇,坚持儒家思想,反对魏晋以来的玄学之谈。内篇20篇,是一部完整的炼丹术著作,贯穿道家思想。其中“金丹”一章和“黄白”一章记载了用矿物冶炼金银的情况,“仙药”一章主要记载了用植物治疗百病的情况,是比较原始的药物学。《金匮要略》卷帙浩繁。为了便于携带和使用,将书中主要实用部分摘录整理成三册,后又补充扩充为八册,称为肘后备急方。书中收集的处方大多易得、有效、廉价,治疗方法简单易用。

孙权(182-252)就是钟某。三国中吴国的创始人。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事业,江东六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加入刘备,

利用火攻,在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的军队,为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东汉

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由京口移至秣陵,次年秣陵改为建业,设在楚。

石头山是金陵城旧址,建一座石头城。城内设立石仓、货栈,储存军械、粮食等物。

资本。在军事重镇石城南面设置烽火台。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

国名吴。同年9月,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孙权在建业重建“太初宫”

这个官员的周长是500英尺。并把建业城建成真正的古城,环城20里19级台阶。孙权在河中骑马,

溧水、湖熟等县设队长管理农业。派三万大军在句容开到云阳(今丹阳县)。

一条名为“破岗渎”的运河被开凿,以沟通秦淮河和太湖流域。起航于建业城西南。

亵渎,还开凿东运河(清溪),开潮汐渠,使秦淮河两岸成为商业繁荣区。孙武宫有一个。

成千上万的宫女从事丝织业,这是南京丝织业的开端。西南冶炼城,冶炼铸造居中。

心。孙权非常重视航海事业的发展,先后向益州(台湾省)、辽东半岛和海南派出万人船队。

岛;他还派遣使节到朝鲜、福建、林逸和南洋集团。

岛国。还修建了江南第一座佛教寺庙——建初寺。公元252年,孙权病死,葬于中山南。

山麓,后被称为武帝陵、孙墓和墓(现称梅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