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相关论文
导语: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金融学。以下是我整理的一篇关于行为金融学的论文。欢迎阅读!
行为金融学证券投资论文I .行为金融学
所谓行为金融学,是指将心理学融入金融学,通过个体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来预测、研究和解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行为科学理论。分析金融市场中市场主体的异常和越轨行为,探讨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决策行为特征和经营理念的差异,从而正确描述市场运行和市场主体的实际决策行为,并建立相应的描述模型。行为金融学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中对人的行为的假设。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是在相机选择、效用最大化、风险规避和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但是,通过心理分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投资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其他因素。人总是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预测投资决策的结果,从而主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行为心理学特别指出,这是一种偏离理性决策的系统性行为,无法通过统计平均消除。其次,行为金融学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中有效市场竞争的假设。
在传统金融理论中,非理性投资者总是给理性投资者创造套利机会,只有理性投资者才能通过市场竞争生存下来。但事实上,市场中经常出现大量的异常现象,并不是所有的理性投资者都能通过市场竞争生存下来。行为金融学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最大启示是,不应该把人的行为作为一种假设来排斥,而应该在理论分析中进行分析,不仅要研究理论上应该发生的事情,还要研究实际情况中发生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决策者的投资决策。
第二,标准金融投资分析与行为金融的比较
证券市场的效率和投资者的心理受到关注。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市场和价格的理性是由投资者的理性推导出来的。而行为金融学并不把投资者视为理性人,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和情绪,很难做到效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这种非理性的行为还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偏离和市场的无效率。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信息处理上,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能够恰当、正确地使用统计工具,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交易者在数据处理上依赖于启发式处理模式,即过于信任过去的经验规则,影响了他们的理性判断。投资者形成的预期有各种偏差,所以他们的经验法则并不完美。
2.最终的决策会受到决策问题的情境影响。标准金融认为投资者的决策不会因为形式不同而受到干扰。金融学将投资者视为理性人,认为投资者能够洞察各种形式,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但行为金融学认为,决策问题的结构会影响交易者对收益和风险的理解,因为投资者必须依靠问题的形式来做出决策。也就是说,标准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是绝对独立的,而描述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决策实际上是相对依赖的。
3.标准金融学认可市场的有效性,即即使市场中存在少数非理性人,也不会影响市场的有效性,证券的价格和价值不会偏离太多。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价格会受到相对依赖性和启发式偏差的影响,脱离基本价值,导致市场失去有效性。
第三,行为金融对中国证券投资的影响
1,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对证券投资的启示。
回到金融,投资者往往对决策过程过于自信,高估了自己的决策力和判断力,因此不能很好地判断客观形势的变化,容易决策失误。过度自信对投资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果在处理信息时过于自信,就会过分信任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即形成噪音交易,而对真正能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视而不见。比如投资者过度相信收集到的虚假信息,忽视公司的会计报表。第二,由于过度自信,投资者在处理信息时往往会自动过滤不利于自己自信的信息,夸大可以增强自信的信息。
2.因为金融学中的“避免损失”对证券投资的启示。
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即先规避风险和损失,再努力获取利益。但是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投资的时候并不能在心里正确的权衡利益,也就是先有了规避损失的意识。在投资证券时,人们往往会在风险出现时考虑哪只股票亏损少,然后再考虑收益。
3.行为金融学中的“从众心理”对证券投资的启示。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普遍存在盲从心理,其典型表现就是追求时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极大地改变人的喜好,这种心理也体现在金融投资领域。投资者会表现出一些从众心理和行为,也就是股市中所谓的“羊群行为”。由于一些投资策略,个人投资者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从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采取与他人相同的投资策略。相反,如果单个投资者发现其他投资者不采取同样的投资策略,他可能会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产生动摇。这种情况会导致证券投资市场的投资策略趋同,尤其是在熊市或牛市中。
4.行为金融学中的“推卸责任,减少后悔”对证券投资的启示。
在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个能减少遗憾的方案。如果出现投资失误,投资者难免会有遗憾。为了避免后悔,投资者倾向于选择能够减少后悔的方案,这种投资心理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具体决策。
5.行为金融学中的“锚定现象”对证券投资的启示。
心理学上的“锚定现象”是指在量化评价过程中,问题的表达方式往往会影响评价值。特别是一些金融产品具有模糊的内在价值,这种“锚定现象”会对人产生较大的影响。人们不知道每一个股指代表了多少,但都受到“锚定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在缺乏准确信息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类似产品和过去的价格作为参考来确定当前价格。中国股市与政策密切相关。在证券投资中,每个投资者对政策都会有不同的反应。由于信息不完全,普通个人投资者往往对政策反应过度。机构投资者可以提高自己的预见性,进行反向投资。羊群行为在证券市场中非常普遍,导致市场预测的系统性偏差。
四。结束语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证券投资,可以为证券投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跟风”现象,导致证券投资市场的预测偏差,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的偏差。如果能掌握行为金融学,就能从新的角度分析证券投资,在股市中也能更加游刃有余。股票市场的本质是一种群体行为,投资群体的决策会对股票市场的涨跌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证券投资者掌握大多数人的行为和心理,充分利用行为金融学来指导证券投资,寻找投资机会,规避投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