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有哪些古钟古塔?你最好自我介绍一下...

大雁塔

现状:大雁塔,也被称为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Xi南郊的大济州。因为位于吉恩寺西院,大雁塔原名吉恩寺西院塔。它是中国唐代佛教建筑的杰作。大雁塔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辉三年)。玄奘法师在慈恩寺西塔建了一座五层砖塔,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子和梵文经典。武则天长安时期重建。后来多次修剪。大雁塔是唐代著名的旅游景点,因此有大量的文人墨客题字,仅明清时期就有200多处题字。大雁塔是一座亭式砖塔,高64.5米。塔身七层,方锥形,仿木结构,自下而上比例递减。塔里有一个木梯可以爬上去。每层楼两侧各有一个拱形的售票门口,可以通过栏杆俯瞰。整个建筑气势恢宏,造型古朴稳重,比例适中,风格庄重古朴,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亭塔。这座塔配有楼梯,供人们登上并俯瞰古城Xi安。大雁塔是Xi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也是古城Xi的象征。因此,这座著名的古塔被画在了Xi市徽的中央。

历史:大雁塔所在的吉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译经、藏经的地方。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吉恩寺主持寺务,为的是“怕人不经常更换,经书丢失,也防止大雁塔失火。”

难”并妥善整理佛经舍利,拟在慈恩寺正门外建一座石塔,故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在附图上奏响。因为玄奘的浮图总是30尺高,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实现,不想让法师辛苦为由,批准朝廷在寺院西院建一座五层砖塔。这座宝塔叫大雁塔,因为长安建福寺建了一座更小的,慈恩寺宝塔叫大雁塔,建福寺宝塔叫小雁塔,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造型,砖面土芯,不可攀,每层都有遗迹。玄奘大师亲自主持了这座塔的建造,历时两年完成。50多年后,由于表土岩芯的变化和风雨侵蚀,塔逐渐倒塌。武则天在长安统治时期(701-704),武则天皇后和王公贵族在原址上对其进行了重修,并修建了一座七层青砖塔(另一方面,704年重修大雁塔,塔高至10层。931年,五代及后唐重修大雁塔,降为七层。唐朝末年后,慈恩寺屡遭兵士袭击,寺院被焚毁,只剩下大雁塔孤零零一座。公元931年(五代后唐朝长兴二年),大雁塔再次修复。后来Xi安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掉了下来,塔身碎了。公元1604年(明万历二十三年)保持了唐代塔的基本形状,并在其外部建造了60厘米厚的覆层,使其形状比以前更宽,这就是今天看到的大雁塔的形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1964的一次修缮,大雁塔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小雁塔

现状与历史:小雁塔位于Xi安南门外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建福寺内。它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宝塔,从东到西与大雁塔相对。因其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至今保存的两大重要标志之一。“雁塔晨钟”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虽然没有大雁塔大,但是这里的环境幽静优美,有着古城特有的韵味。

建福寺始建于唐代。它最初被命名为仙福寺。它建于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是为宗瑞皇帝李旦在其父高宗死后祈福而建的。武则天赐元年(公元690年),改名建福殿。寺内有佛寺、佛塔、金像和壁画。寺内还有一口巨大的铁钟,重一万多斤,铸造于晋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每天早上,寺庙里都会有规律地响起钟声,钟声清脆,几十里外都能听到。

著名的小雁塔建于龙年至唐朝(707 ~710)。当时宝塔不在寺内而是在寺门对面,但还是建福寺的一部分。建福寺在皇族的保护下兴盛于基安寺。唐武宗会昌毁佛,建福寺奉命留用20名僧人维持香火,由盛转衰。在晚唐的战火纷飞中,建福寺屡遭破坏,寺院被毁,只保留了小雁塔。据宋哲宗北部元佑年间的文字记载,建福寺已迁入塔院,与小雁塔成为一体。

到了明代,建福寺开始复兴,大规模修缮了五次,基本保持了先进保存的格局。明朝宣德元年(1426),陕西西宁魏宏觉寺一僧人,拿着一把四季梦西秦度牒的勺子,到建福寺居住坐化,推荐寺内荒无人烟,虽信誓旦旦要重修。正教十四年(1449)大修完毕,邵思季向朝廷要寺名。如今的“祈福殿”是英宗的手迹。

建福寺在清代经过多次修缮,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康熙三十一年。清末建藏经楼和南门。辛亥革命后,建福寺又随着战乱而没落,被战火摧残。1926 ~1949五月建福寺被国民党军队长期占领。其间,英国天主教会一度开设儿童之家,收容战争孤儿。但1938之后变成了军营,小雁塔也变成了高级军事指挥部。胡宗南撤离后,中央党校5个分校进驻。从1949到1957,庙里的寺庙被党校、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派出所、农技推广站、电影放映队等机关占用。1958后,文物部门接管建福寺,开始修复建福寺和小雁塔。从1964到1965,对许多寺庙和宝塔进行了加固和修复,基本保持了古物的原貌。文革期间,建福寺东、西院被小学和部队占用,直到1989后才被清理。

建福寺是唐代重要的佛经翻译地之一。唐代高僧易经从长安出发,经广州由海路前往印度。他25年游历了30多个国家,带回了400多部佛经。他于武则天圣元年(公元695年)返回洛阳,并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进入建福寺翻译经书。小雁塔,15层,建于唐中宗龙年间(公元707 ~ 709年)安仁坊福图院,建福寺所在的华凯广场以南。小雁塔在唐宋时期一直被称为建福寺塔。至于小雁塔的名字,和大雁塔的名字有关。因此塔比慈恩寺大雁塔小,高43.3米,底长11.38米,高底比100比26,均比大雁塔小,故称小雁塔。

小雁塔的特点是塔形精致美观,属于砖结构,屋檐密集。塔壁无柱,每层砖有檐,檐处叠砖,间有菱角齿。塔的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越往上推进,整个轮廓呈现出迷人舒适的锥形,造型优美,比例均匀。原15,高约45米,现有13,高约43.3米。塔的平面呈正方形,每层楼的南北两侧都有半圆形的拱门。塔内有木梯,游客可以从上面欣赏Xi安的风景。

小雁塔的神合:在漫长的岁月里,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6级地震,小雁塔中部从上到下裂开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的另一次大地震中,裂缝一夜之间再次闭合。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把小雁塔的关闭称为“神合”。公元1555年9月,一个名叫王鹤的北京小官员在回家的路上住在了小雁塔。目睹这一“天盟”的康光和尚听了他讲述的这段精彩故事后,惊叹不已,将这段史料刻在了小雁塔的北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原来不是“神盟”,而是“人盟”。原来,古代工匠根据Xi安的地质条件,特意用夯土将塔基建成半圆形球体,震后压力均匀分散,使小雁塔像“不倒翁”一样,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不能不让人赞叹中国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技艺。

请问贵校的姐姐是交大毕业的。这是他今年写论文的时候。去大雁塔和小雁塔买票,抄在里面。我姐姐用过。希望你也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