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书瀛的主要论点

逛汾水昔阳,1977,1

悼念何其芳,四川文艺,1978,1

《生活·诗与原创》(贺喜来与田中木合著),《艺术》第5期,1977。

《解放思想繁荣创作》(贺喜来田中木合著),《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1978。

《现实主义的再评价——一条康庄大道》(贺喜来、田中牧合著),《文学评论》1979,第4期。

是“黑线独裁”还是红线主导?,文史,1978 01。

论形象思维——学习毛主席给陈毅同志关于诗歌的一封信,《中国戏剧》第02期,1978。

生活的教科书——评刘《短篇小说集》,社会科学前沿,1979 01。

典型艺术与“多数”、“主流”及其他,文献综述,1980 01。

李渔论戏剧导演,《文艺研究》第04期,1980

简单与凝练——论《小城将军》的艺术特色,《语文教学通讯》第07期,1980。

艺术特色三题,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 03。

党性原则与艺术规律——再论列宁的党的组织与党的文献,文献综述,19815。

论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的对象1981 06。

艺术形象(续),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2,1。

艺术典型的真实性、哲理性和倾向性,《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1982 01期。

艺术形象,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期,1982。

《坚持毛泽东同志文艺思想的科学原则》,载《文学评论》1982,第3期。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倾向性,学习探索,1982 04。

社会主义文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1982 06。

《论艺术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3期,1983。

李煜生平思想概论,文史哲,1983 06。

说“朦胧”,文学评论,1983 06。

青云谱风景名胜区——访星火5号八大山人纪念馆,1983。

欣赏客体与欣赏主体矛盾关系的考察——兼论艺术欣赏的特征,《学术研究》第03期,1984

何其芳《创造冲动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4期,1984。

《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当代文坛》第08期,1984。

艺术鉴赏与批评,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02期,1985。

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之一,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1986 01号。

创作的主体与客体——《文学创作美学论纲》片段,《社会科学学报》第02期,1986

艺术表现技巧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 03。

敢于探索,当代电影,1985 03。

《论艺术的典型问题》,贵州社会科学,1985 03。

《论艺术典型化的规律》,《文学评论》第04期,1985

艺术认知、学习、探索的个性与社会性,1985 06。

文学作品的生成——文学创作美学纲要片段,《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04期,1986

美的本质与美的模糊性,山东社会科学,1987 02。

文艺、美学及其他——关于文艺概念的一些思考、研究和探索,第02期,1987

《创造美学概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02期,1987。

《论审美活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1987。

论创作对象,云南社会科学,1987 05。

关于艺术理论的思考,《文艺之争》第05期,1987。

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作用,《文学评论》第05期,1987。

文学形象,学术研究,第05期,1987

论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浙江学刊,1987 06。

创作与接受,当代文坛,1987 06。

文学图像,文学研究,1987 06。

《关于“天才”的思考》,《贵州社会科学》第08期,1987。

论技巧,文学理论研究,1988 01。

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一)——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社科战线,1988 01。

文学创作的审美社会学(ⅱ)——社会环境与文学创作,社会科学前沿,1988 02。

论文学创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齐鲁学刊》02期,1988。

《艺术生命的孕育》,《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1989 01期。

论人的本体论哲学,云南社会科学,1989 02。

《论人类本体论的文学美学》,《文学理论研究》,1989 03。

再论人的本体论美学,文学理论研究,1989 05。

艺术美创造,广西社会科学,6期1989。

《技术美的要素》,《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0990。

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审美艺术活动的定位,《文学理论研究》,1991 01。

文艺创作作为审美价值的生产活动,河北学术期刊,1992 02。

外貌美学,文艺研究1991年3期。

何其芳,文艺理论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1993。

文艺创作中的审美辩证法,社科战线,1992,3期。

文艺理论的生命也在于创作——评刘璇《文艺创作心理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1992。

九十年代:中国特色文艺的建设与发展,《文艺理论研究》第04期,1992。

审美价值生产的基本类型,文艺研究,1992 06。

文学语言:遵循规范与打破规范,《中国建设》,第7期,1992。

生态技术美学的对象和任务,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 1。

生态技术美的本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1993。

满怀热情坐冷板凳——论治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05期,1994。

衰落与救赎──论当代中国文学的道德风格与作家的人格建构,《文学评论》第05期,1994。

世纪之交的思考——文学理论向何处突破?小说评论1995 01

高山流水文艺书信集,太原日报65438+4月至6月0995。

论“学”——论《学信·学习与探索》第05期,1995

理想与英雄──北戴河对话之一,《当代作家评论》第06期,1995。

市场经济、文学艺术与精神文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境遇,《文艺竞赛》第6期,1995。

天人合一,国与家,山西发展导报1995 12 16。

面对传统:继承与超越,山东文学1996 01。

论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淄博大学学报1996 01。

“文艺休闲”栏目──主持人的话,文艺大赛,第02期,1996。

休闲与文化与美学,文艺之争1996 03。

《论休闲文化》,《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第04期,1996。

市场经济与民间空间的文化效应(一),改革1996 01。

市场经济与民间空间的文化效应(二),改革1996 02。

市场经济与民间空间的文化效应(三),改革1996 03。

东方诗学与东方批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文艺的对话,《学术研究》第1996 06期。

多元兼容,文学争鸣1996 06。

李渔戏剧美学概论,淄博大学学报,1997,01。

文艺学的一次盛会——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研讨会后记,《淄博大学学报》02期,1997。

《从现代文艺学建设到百年学术史研究》,《扬州大学学报》第02期,1997。

《随感小说评论》,淄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01。

提高娱乐的文化审美含量,江南论坛1998 01。

《随笔注释(四)》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第1998期,第01期。

论《20世纪文艺学术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第1998期,第01期。

重读李渔——《随缘之恋评论》序,《扬州大学学报》第1998期,第01期

建立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基石──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第1998、01期。

《随感》9号评论,《浙江大学学报》第02期,1998

走向对话的时代——新时期文艺学20年学术历程,《淄博大学学报》第04期,1998。

李渔的“培养能力论”,《中国文化研究》第04期,1998。

《随感寄·学习与探索》读书笔记,第04期,1998

《新时期文艺的思考》,《文学评论》第05期,1998。

《论园林之美——漫谈(十)》,《河北学刊》1998 06。

大印象:反正反思与反叛──二十年(1978-1998)文艺美学课程,昌潍师范学院学报,1998,06。

反正——反思——反叛——二十年文艺美学历程,《南方文坛》第06期,1998

拨乱反正,“正”在哪里?──近20年新时期文艺反思之一,《文学争鸣》1998 06。

随意恋爱中的女性审美,思想战线1999 01。

内向与爆发——对新时期文艺的再思考,《文学评论》,第1999,01期。

《随想故事札记(二)》,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第1999期,第01期。

“方法论”热──新时期文艺反思之一,文学争鸣1999 01。

新时期的文学与道德,郑州大学学报,第1999期,第01期。

《新时期文艺的思考》,《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第02期,1999。

新启蒙:理性精神中的文学话语,《文学理论研究》第04期,1999。

从“认知文学理论”到“审美文学理论”,《学习与探索》,第1999 06期。

《研究20世纪中国文艺学术史的意义》,《扬州大学学报》,01,2000年。

回归学术本位,文史哲,01,2000。

关于文学本体论的思考,江海学报,01,2000。

《中国文艺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02期。

形象思维是“思维”吗?社会科学前沿,03,2000。

《文学与政治——整顿文艺》,淄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百年文论的启示》,《文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04期。

《追溯中国文艺学术研究的百年历程》,社会科学文集,2000年05期。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超越与局限,《文艺研究》,2001,01。

人物一瞥,《小说评论》2001第2期。

激动与感慨——新时期文艺反思后记,《小说评论》,2001,02。

学术范式的转换——百年美学与文论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04。

期待美学研究的超越——评《西方美学论文集》,山东社会科学2001 05。

游览爱丁堡,山东文学,2001 06。

在全球化浪潮面前——对艺术与美学处境的思考,《文学争鸣》2001 06。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性,《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3期。

《文学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载《搜索》2002年03期。

《文学美学教父》,《南方文坛》2002年05期。

《文学美学的产生》,《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文学美学产生的必然性》,《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第04期。

《文学美学:内在基础与学术逻辑》,《理论与创作》,2003年04期。

《论价值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全球化语境下美学、艺术与美学的新转向,《河北学术期刊》,2003年06期。

《文学美学:现状与未来》,《南洋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价值与美学,江西社会科学,01,2004。

消费与审美价值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后现代主义:生活和艺术是一体的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汕头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艺术生命的专业化,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艺术与生活:不整合,人文杂志,06,2004。

文艺学将何去何从?文艺争鸣,2004年06期。

大叔撑起我,《北京文学》2004年07期。

20世纪中国文论与美学的回顾与反思,南方学者,01,2005。

爸爸,青年记者,01,2005。

据我所知,蔡毅先生,《新文学史料》,01,2005。

多面的蔡仪——纪念蔡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界,01,2005。

《关于滑稽与笑声的思考》,《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从《生产者党宣言》看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民族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生命的变异》,社会科学前沿,2005年04期。

自述:在我的生活中,社会科学前沿,04,2005。

再说全球化,学习与探索,05,05。

百年文论的反思——论20世纪中国文论的学术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6期。

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欢乐,广东海风(01,2006)

文学真的会消亡吗?——2006年在中山大学杜南学院的演讲

中国古典美学的典型理论——中西典型理论比较,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人是自然,不是自然——人学札记,《沈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论艺术欣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价值美学札记》,《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美学:以情感、理论、创作为中心,04,2006。

《论新文学美学的建立》,《杜南学术圈》2006年第04期

玉米宫,山花,2006年8月。

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7年6月5438+10月65438+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