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模板
景观的本意——“景观”及其研究
在欧洲,“风景”一词最早出现在《旧约》的希伯来文本中,它被用来形容所罗门帝都(耶路撒冷)[1]的壮丽景色。此时“风景”的含义与汉语中“风景”、“景色”、“风光”的含义一致,与英语中“风景”的含义相当,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自东晋以来,山水画(画风)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景物(山水)很快成为艺术家的研究对象,丰富的山水美学理论举世无双,这也是中国山水园林之所以美丽的原因。景观的这种含义(作为景观的同意)被文学艺术家沿用至今。
目前大多数景观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主要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即山水。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为中心的“景观评价”(简称“景观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的视觉审美意义上。客观地说,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是指对景观的视觉质量(“视觉质量”)的评价,景观的“视觉质量”被认为是景观“美”的同意词,丹尼尔等人称之为“风景美”、“风景美”[2];美国土地管理局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定义为“基于视觉感知的景观相对价值”[3]。从主观上讲,景观评价表现了人们对“景观价值”的认识。雅克[4]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为“景观在审美意义上给予个体的主观满足”。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实际上是景观美学的研究中心,也是指导风景资源管理和合理规划景点的基本依据。经过20多年的发展,景观评价研究出现了许多流派,在理论和方法上各具特色。
目前公认的流派有四种[5-7]:专家范式、心理物理学范式、认知范式或心理学范式。和经验的或现象学的。专家学派强调造型、线条、色彩、肌理四个基本要素在决定景物质量中的重要性,并以“丰富”、“奇特”等形式美原则作为评价景物质量的指标。其中一些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少数专家参与景观评价,他们在艺术、生态和资源科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土地管理部门、林业部门和交通部门大多采用专家评价法对景观进行评价[8-12]。
心理物理学派将“景物-审美”的关系视为“刺激-反应”,主张以群体的总体审美情趣作为衡量景物质量的标准,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反映“景物-美”关系的尺度,然后在这个尺度与景观要素之间建立一个数量关系模型——景观质量估计模型。心理物理学方法用于评价小尺度的森林风景(如林分)。
认知学派将景观视为人的认知空间和生存空间,主张基于进化论的思想,从人的生存需求和功能需求来评价景观(景观/生存环境)。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是英国地理学家阿普尔顿,他在1975年提出了“前景——避难所”理论[17]。美国环境心理学家卡普兰夫妇提出了“景观参考模型”[18,19]和美国地理学家乌尔里希的“情感/唤起”反应理论[20,]。阿普尔顿的理论强调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景观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以“猎人”和“猎物”的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要找到他的“猎物”,所以他需要景观为他提供一个“庇护所”。卡普兰的模型不仅反映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景观评价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反映了人作为一种高度智慧的动物出现在自然环境中。他不仅会满足于眼前生活空间(景观)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会利用各种景观信息来预测和探索未来的生活空间。因此,卡普兰认为景观的质量取决于景观的两个特性:“质感”和“卷入”。前者反映了人们对景观安全的需求,后者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求知欲。而乌尔里希的理论则将进化论的美学思想与情绪理论相结合,试图通过生理测试技术(如脑电图、心电图)来衡量人们对某一特定景点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克服语言表达对景观评价结果可能造成的误差。
经验学派将景观视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以人及其活动为主体的景观及其背景的价值,而不关注客观景观本身,如美国地理学家Lowental的一些研究[22,23]。
作为结论,我们不妨从系统的角度比较分析一下上述景观评价研究的各个流派(表1)。通过分析,认为景观评价学派在理念和方法上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
表1景观评价各流派的特点分析与比较
不同学校的比较
心理物理学派
认知学派
专家学校
经验学派
对景观价值的理解
景观价值是由主客观双方相互作用产生的。
风景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客观)景物的价值在于它的形式美或形态意义。
(主观)景观的价值在于它对人(个体、群体)的历史和背景的反映。
男人的立场
以人们的普遍审美作为景观价值的衡量标准。
从人的存在和需求的角度来解释风景。
被动】景观是作为独立于人类的对象而存在的,人类只是景观的欣赏者。
积极强调人(个人或群体)在景观中的作用。
把握客观景物
从“景观要素”(植被、山体等)分析景观。)
以“维”(复杂、神秘等)把握风景。)
从“基本元素”(线、形、色、质)分析景观
把风景当成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部分,整体把握。
第二,作为地学概念的景观
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最初的大规模旅行和探索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也加深了人们对景观的认识。当然,山水这个词直到近代才出现在汉语中,一直用山水、山水。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自然地形地貌的欣赏和对其美的再现(文艺活动),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别是14-16世纪的大规模环球旅行和探险(包括1492年美洲的发现和1498年东印度航线的发现)使欧洲人对“风景”概念的理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时,德语“landschaft”已经被用来描述环境中视觉空间中的所有实体,而且不仅限于美学意义。19世纪中叶,伟大的动物学家和地理学家洪堡把“景观”作为科学术语引入地理学,定义为“某一地球区域的总体特征”[1]。随着西方经典地理学、地质学等地球科学的出现,“地貌”一度被视为地貌的同意,主要用于描述地壳的地质、地理和地貌属性。后来,俄罗斯地理学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赋予其更广泛的内容,把生物和非生物现象都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把研究生物和非生物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称为“景观地理学”。这种整体景观思想为以后系统景观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
景观生态思想的出现使景观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早在1939年,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Troll就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当然,景观生态学的思想产生得更早。Troll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把地圈、生物圈和圈看作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景观生态学是将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关系时的“横向”方法与生态学家研究生态区域内的功能关系时的“横向”方法进行比较。quot垂直"的方法,研究景观的整体结构和功能[1]。另一位著名的德国学者布赫瓦尔德(2)进一步发展了系统的景观思想。他认为,所谓景观,可以理解为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景观的结构特征和各种景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景观收支,人类视觉所触及的景观形象,景观的功能结构和景观形象的历史发展。在他看来,景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生存空间,是一个由地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互动系统。他指出,景观生态学的任务是协调大工业社会的需求与自然界潜在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1]。
至于景观系统中的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Zoneveld做了深入的分析(图1只列出了Zoneveld的景点。郑铮?答:onneveld还将景观系统的等级结构划分如下:
1.生态区或立地:是最低级的景观单元,每个生态区内至少有一个地理成分(如植被、土壤和水)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均匀,其他成分不会有大的分化。
2.陆地小面或微岸:由多个生态区组成,每个陆地小面中的每个生态区至少在某种地理因素(主要是地形)的影响下,具有一定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
3.地形(陆地系统或mesochore):由一系列地形组成,此单元最适合绘制景观调查图。
4.主要景观或宏观景观:指某一地理区域内所有地形的总和。
图1松内维尔德对景观构成及其关系的分析(删除见Naveh和Lieberman,1984)。
在北美,虽然“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很长时间没有明确提出,但系统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很早就发展起来了。早在20世纪40年代,北美最早的植物生态学家之一Egler [25]就认为,植物与人的活动形成了一个互动的整体,是更高层次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作用于景观。后来,他提出了“全人类生态系统”的概念。与此同时,另一位北美生态学家Dansereau [26]也提出在环境因素及其关系的高级、整体和动态层次上研究景观,主张用“人类生态学”来研究人类对景观的影响。他把人对景观的认识和影响理解为一个循环的、受控的过程,用“构成要素/景观”的概念来论述从自然到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景观感知到景观设计的过程。这是农学家、林学家、城市规划师、景观生态学家和工程师都要经历的。最终人的主观意志会成为改造或创造景观的模板。维纳斯基用“智力圈”的概念来描述这种在人类意识作用下的景观,并推测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理性圈将取代自然发生的生物圈,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完全人工的世界中。这个理论一度被Odumn认为是“危险的哲学”[27]。
人类学家和自然哲学家Teilherd de Chardin [1]进一步发展了Dansereau的理性圈理论。他认为,凭借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自我反馈和调整,人们对景观的设计和改造是值得信赖的。他把这种在人的主观能动性下进行景观设计和改造的过程称为“理性的起源”(《noogenesis》)。Naveh和Lieberman [1]将景观生态学作为实现这种“理性起源”的重要工具,指出人不仅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而且是生物圈的改革者和守护者。Vink [28]在总结了前人对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论述后,明确指出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些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土地利用和管理活动,完全或部分地受到人类智能的控制;景观生态学是“以地球的属性为对象和变量,包括研究实现人类对其控制的主要变量的科学”。以景观生态学为桥梁,将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特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景观利用的最优化。
现在景观概念的发展和相关的研究学科都列在一个简表(表2)中作为总结。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风景园林领域对景观(景观学)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思想的比重越来越大。祖贝(1986) [29]对这一点做了非常系统的论述。
表2景观概念及其研究进展
景观的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作为地学概念的“景观”相一致,与作为生态系统功能结构的“地形”和“地物”相一致。
以景观为审美对象,以山水诗、山水画和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的地学,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变,是景观生态学和人文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替,而且从功能。
参考
〔1〕Naveh,z .和Lieberman,A.S .,1984,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施普林格出版社,356页
〔2〕Daniel,T.C .和Boster,R.S .,1976,测量景观美学,美景度估算方法,(美国农业部林务局研究论文RM-167),福特
〔3〕USDI BLM 1984,视觉资源管理(取代版本8- 4),华盛顿特区
〔4〕Jacques,D.L.,1980,陆地景观评估,主观理论案例,环境学报。管理10:107-113。
〔5〕Daniel,T.C .和Vining,j . 1983,景观质量评估中的方法问题。《行为与自然环境》,第6卷,奥特曼,I.Whohlowill,J.F .(编辑)。纽约,全会出版社。39-84。
〔6〕Zube,e . h . Sell,J.L .和Taylow,J.g .,1982,景观感知研究、应用与理论,景观规划,9:1-33。
或者可以直接去/dangtuan/rudangshenqing/
看看这个。那里有许多关于环境科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