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的烟草。它是1983年培育的,直到10年后,美国才出现了第一个市场化的转基因食品,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番茄。1996,用这种番茄食品制作的番茄蛋糕被允许在超市销售。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经成功培育出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转基因水果,并投入食品市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法说,转基因作物问世7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数量增长了40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最常见的转基因生物,其中植物最为常见。1983研究成功后,转基因作物直接从1996增加到2003年的67700000公顷,被五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农民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65438。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基因转化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以来,美国农产品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基因转化。目前,大约有20种转基因作物的种子被允许在美国种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籽、土豆和棉花。预计从1999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2019年将达到750亿美元。有专家预测,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物都会含有一定量的转基因成分。其他国家,如阿根廷和加拿大,也在迅速发展转基因农业。
我国在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方面开展了转基因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方面。但是真正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并不多。真正规模化种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延迟成熟番茄、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有专家认为,中国也存在大量转基因食品。市场调查显示,我国市场上含有大豆成分的食品中,70%含有转基因成分,如大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品等。,所以很多人其实都是无意识地和转基因食品联系在一起的。此外,我国部分进口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在中国受欢迎的快餐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转基因产品的含量也很高。
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已有近20年,因其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有人曾形象地把生物技术比作新世纪美国的第二个硅谷。除了各种新药和救命特效药,各种转基因作物和基因工程生产的食品是这个硅谷的主要产品。如果从65438到0996年转基因番茄食品制作的番茄蛋糕被允许在美国超市销售,转基因食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还不到十年,新事物的诞生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世界对发展有不同的态度。
1.“土豆事件”和“BT玉米事件”
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就在科学家们忙着在试验田里扩大转基因作物成果的同时,一些转基因作物的反对者却时不时地发现了转基因作物的弊端,他们就是“土豆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英国一名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称给老鼠喂食转基因土豆导致器官生长异常、体重下降和免疫系统受损,实验结果随即引起轰动。
1999年5月,英国权威科学杂志(Nature)刊登了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震惊了世界。论文称,研究人员将抗虫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菊苣的叶子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吃掉这些叶子。4天后,44%的幼虫死亡,存活的幼虫较小,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吃了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蔬菜叶子,死亡率并不高,也没有发育迟缓。基于此,论文得出结论:转BT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BT转基因玉米因其抗病虫害能力而被栽培,其栽培方法是在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能有效杀死玉米害虫的基因。一些科学家认为,BT基因的植入可以使玉米产生杀死害虫的物质,使其对害虫产生抗性,但它也是有毒的。这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
“土豆事件”爆发后不久,英国皇家学会在对这一组织的专项评估中指出了这一实验的六大缺陷:无法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土豆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没有给吃转基因土豆的老鼠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受试动物数量少,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乏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差,没有做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测试结果不一致等。但英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表示怀疑,欧洲相关政府的态度也比较谨慎,需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
针对“BT基因玉米事件”,转基因食品的支持者指出,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危害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大于传统农业。植物本身具有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农药,有利于环境和生物保护。
2.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不同态度。
在美国和加拿大,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市面上的一些加工食品,比如软饮料、啤酒、早餐麦片,都已经含有转基因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太大的质疑。美国的转基因开发者坚持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一种技术创新,转基因食品的本质是生物技术加速的自然选择过程,所以转基因食品是非常安全的。在英国实验基地遇袭后,美国最大的转基因产品开发商和销售商孟山都公司的首席生物技术专家表示,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对这种技术的能力毫无概念,生物技术是一种新的高效生产方法。
瑞士和奥地利等一些欧洲国家的消费者团体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进口和销售,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会影响人类健康。欧洲相关政府的态度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需要科学证明是安全的。一些社会团体和组织呼吁暂停种植转基因作物,直到科学家确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由于欧洲公众越来越担心转基因食品对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欧盟从4月起暂停批准在1998中经营新的转基因农产品。然而,2004年4月18日,欧盟开始允许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销售,但转基因成分超过一定比例的产品必须贴标签,这被认为是欧盟解禁转基因产品的实质性一步。
3.关于转基因食品,目前还没有定论。
无论是“土豆事件”、“BT基因玉米事件”,还是欧美对转基因食品的分歧,人们最关心的都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一般来说,对一种物质进行安全性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急性和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从目前的国际情况来看(特别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尽管如此,在科学上,一个没有表现出短期毒性和安全性问题的食品,如果被怀疑存在隐患,就要观察其长期毒性和安全性问题是否存在,让时间来检验。这种长期的跟踪监测通常需要一二十年。因此,在我们得到足够确凿的证据之前,这样的争论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将何去何从?
1.发展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
尽管各国对转基因食品非常谨慎,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但即使是像欧盟这样对转基因食品要求严格的组织,在阻止从美国、加拿大等国进口转基因食品的同时,仍在积极研发转基因技术。毕竟转基因技术是可以带来巨大利润的技术。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将在新世纪率先占领世界农业。
从长远来看,通过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势在必行。这主要是因为全球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专家估计,未来4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50%。为此,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5%,才能解决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势在必行。基因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它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因此,有专家认为,再过几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农业版图。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等部门多次组织专家讨论转基因植物问题。专家认为,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远见卓识,80年代中期启动的“863”计划和最近批准的转基因植物专项计划,使中国在植物基因组和转基因研究的许多领域获得了比较优势。如果人们说杂交作物的诞生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那就是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标志。所以现在,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使第二次革命近在咫尺。我国已经培育了一批转基因作物材料,其中一些已经在田间试验多年,产业化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应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推进产业化。如果我们限制这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不仅会失去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些相对优势和机会,还会影响农业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使科研队伍失去凝聚力,导致人才再次流失。
2.在规范中求发展
目前科学界对基因技术还没有得出完整的结论。但是,中国农业发展要等到下结论,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高科技食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保证普通人的安全,规范管理是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关键。1993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农业部每年受理两批基因工程体安全性评价,目前已受理193项,仅6项获准商业化生产。在这种管理制度下,通过安全评估和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首次提到转基因标识问题。2002年6月7日,65438,农业部颁布了三个条例细则,其中一个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食品管理得到加强。2002年4月8日,卫生部发布了专门针对“转基因加工食品”的标识方法,即《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用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的产品制成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在2002年7月1以后进行标识。在这部包括6章26条的法规中,明确写道,含有转基因生物和/或表达产物的食品(包括原料和加工食品),应当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者“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如果转基因食品来源于潜在过敏食品,还应标明“本品转基因为XX食品,对XX食品过敏者注意”。这是让人民拥有“知情权”的重要举措。
中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给公众选择权,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上明确的标签来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自主选择购买商品。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充分保障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