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企业票据
从第一份车险保单、第三者责任险保单到政府强制责任险,再到车险局的成立或赔偿判决基金的设立,再到无过失责任险,无一不体现了车险为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其车险损失赔偿所做的努力。
保险公司当然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国外各大保险公司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防灾防损上,通过降低事故率来实现自己的盈利。当客户出险时,保险公司会以各种方式为客户提供便利,比如在定损前先行赔付,在客户修车时提供代驾服务,既补偿了受害人,又体现了保险公司的人文关怀,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为此,许多外资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是负利润,而是依靠资本市场利润来弥补这一损失。
然而,中国的财产保险公司仍然将车险业务视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客户出险,保险公司就找理由拒赔,时不时拖延赔付。而国外的保险公司,有时候即使不在赔偿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也会酌情进行赔偿。
(B)决定汽车保险费率的因素很多,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侧重点。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发达国家车险费率的确定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基本包括:车辆保养、行驶区域、车辆类型、历史赔偿记录、年行驶里程、驾驶人年龄、职业、性别、驾驶年限、被保险人房产所有权、信用记录和婚姻年限等。但由于国情不同,各国侧重点不同。美国是一个崇尚法治和自由的国家,注重尊重人的个性,而美国人在行动上更为散漫。所以美国的车险费率更多考虑的是人的因素。同样一辆车,由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不同,保险费率可以相差三倍。德国人的谨慎是世界闻名的,德国的车险出险率很低,所以车型是德国车险定价最重要的因素,其最大变动幅度可以达到2700%。
汽车租赁和汽车信贷的现状
中国汽车租赁始于1980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跨国租赁方式为北京租赁一批汽车,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租车也从只服务外事、旅游发展到服务普通百姓。投资租车的企业越来越多。租车公司基本存在于全国大中城市,用于出租的车辆总量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仅北京的汽车租赁公司就从1994年的不到10家发展到今天的200多家,租车数量从1994年的300多家猛增到今天的2万多家。汽车租赁行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汽车租赁有两种: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通过融资向承租人提供所需汽车的租赁交易,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功能。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供货方,由两份或多份合同组成。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和选择,与供应商订立购车合同并支付货款,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将所购汽车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租赁期间,承租人应按合同约定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租赁汽车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有权使用汽车。租赁期满,汽车可由承租人按照合同约定保留、购买、续租或返还给出租人。经营性租赁是指客户在短期需要使用汽车时,通过与汽车租赁公司签订汽车租赁合同,获得汽车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由汽车租赁公司提供保养等租后服务。在使用权期限内,客户只被允许合理使用车辆,不得越权处置车辆。合同结束后,承租人将车辆归还给租赁公司。融资租赁由于事先与承租人达成协议,租赁车辆只由承租人使用。除非承租人同意,租赁公司无权将车辆出租给他人。但是,经营性租赁就不同了。租赁公司可以将车辆租赁给不同的人临时使用,这是一种可以撤销且不全额支付的短期租赁业务。
目前中国有驾照的公民多达3000万,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一定的速度上升。这些人很多都是短期买不起车,但大部分都需要临时用车,有能力支付临时租车的费用。因此,经营性租赁有着极其巨大的市场需求。
各租车公司看好租车市场前景,纷纷投资。然而,由于汽车的巨大价值,汽车租赁公司在选择租车客户时采取谨慎的态度,并对客户采取严格的资质审查。目前个人要租车,租赁公司一般要求客户提供租赁公司所在地的户口本、驾驶证、身份证;如果是为公司租车,需要提供租赁公司所在地注册的租车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必要时还需要客户提供相应的担保。
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企业规模不大。以北京为例,每家租赁公司的平均车辆规模约为100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2.这有风险。由于汽车的价格与人们的平均收入相比相对较高,汽车仍然是高档消费品,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犯罪对象。
3.联网发展滞后,租赁公司没有联网,缺乏异地租车服务。各种租车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要求承租人提供当地的户口本或者当地注册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将租车对象限定在本地,使得租车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租车会很困难,异地还车也不可能。
汽车金融的发展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可能性。然而,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汽车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要加快发展和扩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供应商成立面向全行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引导汽车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显著提高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如果说2003年和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分别是“井喷”和“萧条”,那么2005年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市场稳步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共生产汽车570万辆,其中轿车295.84万辆,年增长26.9%。
虽然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但汽车消费主要以现金支付,仍有巨大的购车需求因缺乏信贷支持而无法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汽车金融的发展决定了潜在的汽车消费欲望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可能性,并最终影响到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银行支持消费者汽车信贷的现状
2005年,对于很多准备买车的消费者来说,贷款买车越来越难,不是因为银行贷款压力小,而是因为如果投放不当,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两三年前“零首付”提车导致车贷大面积坏账和坏账。然而,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为巨大的信用风险而完全放弃这项业务。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他们也知道光靠玻璃弓拉影子是不够的,所以他们在采取措施控制违约风险的前提下恢复了汽车信贷业务。目前,各银行都加大了贷款审查力度,从而有效加强了对贷款人的信贷监管。相比以前,直接从银行贷款买车要复杂很多。
其次,一些商业银行不仅想在汽车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想有效控制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他们选择与国外汽车金融巨头合作或直接投资成立汽车金融公司,而一些商业银行则选择与某汽车厂商合作。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并且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没有一套完整的国外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因此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信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很多人因为短期行为而违约,导致汽车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汽车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存在问题,但我们也看到各方为改善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2005年6月5438+065438+10月表示,我国现有央行征信系统已收录3500万人信息,涉及贷款金额214万亿元。目前这个数据基本相当于我国相关个人消费贷款的余额,意味着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覆盖已经相当完备,未来这种个人征信系统覆盖的人数有望达到。
2.为二手车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二手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但由于存在巨大的市场风险,至少目前银行并没有把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当成商机,所以二手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背后并没有商业银行的身影。在国外,二手车业务是汽车售后服务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重要的盈利点。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中找到最佳优势,将成为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自2005年6月65438+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政策允许车商直接交易二手车,为二手车融资提供了更多可能,从而为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提供了更多途径。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如何选择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二手车市场发展的运营模式,仍然是政府、商业银行、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金融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3.汽车金融公司的监管
银监会在颁布《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时,出于稳健的考虑,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进行了极大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只能开展汽车消费信贷和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账款。因此,如何及时放开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约束,也是监管部门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汽车消费贷款前景乐观;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汽车信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从盛到衰的痛苦过程。汽车消费信贷不可持续,制约国内汽车信贷业务顺利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攒够了一次性买车的钱,但真正愿意贷款买车的只有少数,尤其是目前贷款利率高且呈上升趋势,手续繁杂限制了消费者贷款买车的积极性。亚洲城总经理苏慧向记者明确表示,他认为北京的消费者对汽车信贷不太感兴趣。
第二,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透明度低。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五环细胞宣称其具有超低首付比例、贷款寿命长、利率优惠等优势,但其提供给消费者的价格并不是市场上最优惠的价格。最终消费者得不到任何好处,甚至还要多付钱。
三是汽车市场价格变化快、幅度大。近年来,汽车尤其是中高档汽车价格频频下跌,年跌幅高达65,438+00%的并不少见。一旦采用信贷购车方式,计算利息的基准价是固定的;另外,贷款利率每年都在涨。未来三到五年,用信用买车的消费者不仅得不到汽车降价的好处,反而要付出更多的钱。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业内人士仍然看好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前景,尤其是信贷产品更加专业灵活、资金实力雄厚的汽车金融公司。据统计,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量已经占到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的48%。
汽车文化
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能够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活半径,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超过了之前一千年的总和。进入21世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中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汽车相关产业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就像服装和饮食文化一样。在拥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然而,事实上,中国的汽车消费仍处于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现在谈汽车文化是不是太早了?中国的汽车文化真的到来了吗?与全球氛围相对应,中国的汽车文化将如何培育和发展?经济观察报:提到汽车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通用、福特或Jeep等公司和品牌的传奇故事,以及美国人对SUV手推车的喜爱等。你觉得汽车文化的范围有多大?梁:汽车本来就是钢铁物件,是人赋予了它生命内涵,影响了生活方式。这种内涵反过来作用于人,拉近了人与车的距离,形成了消费观念、生活情趣、审美趋向等文化范畴,即汽车文化。广义来说,汽车文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本身,另一方面是通过汽车体现出来的,比如美国人的自由和大气的观念。我们知道,二战后,美国汽车突然变大,经历过二战的人有一种精神上幸存的感觉,思想上想奢侈,想今天喝酒,今天喝醉。在这种心态扭曲下,一辆宽敞的美国车诞生了,体现了二战后绝地重生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美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们崇尚自由和放松。V8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种体现。林磊: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达和内涵。汽车作为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独特的汽车文化理念。仍以美国为例,其汽车文化中蕴含着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开车时,五颜六色的贴纸被别出心裁地剪成字母贴在车尾,其中与追尾有关的内容最多:“别亲我,太可怕了”、“别让我们因为碰撞而相识”、“来吧,我现在正需要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汽车被充分而广泛地赋予了精神特征,反映了美国人的性格和情感。经济观察报:汽车文化的概念是舶来品。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不同的汽车文化。我们如何理解它的成因和个性?林磊:汽车在国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体现了人的心理轨迹,具有核心的精神隐喻:对私人自由的理想诱惑和对个人力量无限增长的幻想。你看美国开巨型SUV甚至悍马的人一半以上都是身材娇小的女性,你就知道她们是多么想变得强壮有力。由于人们的积极参与和自由随性的生活态度,国外的汽车文化比中国的要轻松得多,而且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汽车文化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汽车本身所体现的设计理念,其中包含的设计元素其实就是文化元素。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车,因为文化元素不同,设计结果也不一样。当这些元素被铸造到汽车上,就展现了不同的文化。梁: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和人文性格,但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在这期间,文化的历史传承非常重要。在早期的汽车工业中,制造一辆汽车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艺过程。在那种手工思维中,历史传承的文化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漫长的。随着工业流水线的出现,汽车工业规模化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个性和内涵。为什么欧洲车的品牌价值比日本高?像雷克萨斯,一直说自己是很棒的豪华品牌,但是品牌价值没有奔驰和宝马高,因为奔驰和宝马有更好的历史文化传承。此外,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需要多年的努力和金钱来打造。欧系车的另一个好感觉是品牌传承度很高。当你把代代相传的模式放在一起,你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所积累的精华都在一条线上。而日系车呢,翻新的很快,但是三代改完你可能就认不出这车了。这就是欧洲和日本汽车文化的区别,不同地区对汽车文化的认可是不一样的。汽车文化最恰当的延伸应该是生活方式,欧洲汽车文化非常典型。法国人浪漫奔放,所以他们的车有玻璃面积大的特点;德系车和德国人一样,一直保持着那种严谨保守的风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汽车文化世界。不同的文化观念也直接影响用户群体的认同。其实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他们开日本车追求经济和精致,开欧洲车追求品牌和性能——而我喜欢欧洲品牌,我喜欢那种内在的、无形的、相对永恒的东西。经济观察报:对比国外汽车文化的历史,我觉得中国原有的汽车文化也会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有机体系。随着这几年汽车的飞速发展,你认为中国的汽车文化诞生了吗?林磊:我们说一个地方有没有文化,有没有历史,主要看这里发生过的故事。汽车文化也是如此。汽车历史短的国家,故事必然少,文化也会相对薄弱,底蕴不足。一个历史悠久的汽车国家,会有无数的故事:成功的故事,失败的教训,相关的事件等等。中国汽车工业这几年确实引人注目,我们还很难形成内涵丰富深刻的汽车文化。梁:汽车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最能体现国民性的产品。以德系车为例,真正能体现德国人追求每一颗螺丝完美的真实性格。日系车华丽新潮的同时,美国有大气,美日德三款车放在一起,个性差异一目了然。没有自己的汽车车型,中国就谈不上独特的汽车文化。现在经常有人批评中国的汽车抄袭,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开始。当一个行业开始时,模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在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未来一定会朝着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文化也会逐渐成型。经济观察报:目前有一些厂商把汽车文化作为卖点。如何看待这种行为?林磊:应该说是纯粹的商业活动。一个品牌的汽车文化应该体现在R&D、生产、营销、服务等整个系列活动中,而如果只是用于营销,所谓的汽车文化就会成为一句无法兑现的战术口号。汽车文化应该有两个优秀的元素:机械理念和设计理念。其中,设计成果非常重要,是汽车文化的核心体现。梁:应该肯定打汽车文化旗号的企业对汽车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渴望,但民族汽车文化的形成需要建立整体的审美观和对汽车文化的正确认识。自主品牌是民族汽车文化的基础。因此,商业投机是有意义的。通过交流,让人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内涵。有了这样的需求,消费者才能更好的督促厂商去做。经济观察报:汽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社会空间,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中,对汽车进行了很多限制,国家也开始引导消费。你怎么看待汽车工业和汽车文化的关系?林磊:国家政策和汽车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效的政策促进汽车文化的发展,成熟的汽车文化促进国家汽车政策的完善。目前中国的汽车文化正在慢慢起步,一定程度上需要政策的良性诱导,比如国家调整油价,逐步放开小排量车限行,这些都有利于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汽车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稳定的消费环境,这个消费环境与汽车相关行业(如信贷、服务等)密切相关。),社会机制,社会结构等。,而这些都需要国家政策通过调控来平衡关系,最终达到各方面的统一和谐,为汽车文化的健康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