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形势与政策毕业论文

国防是一个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主权、同意、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下面是我推荐给你的一篇国防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防形势与政策第一部分: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思考

摘要:协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依托驻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同谋划“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军事人才与地方人才”的发展思路,构建适应“市场”环境和“战场”需求的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融合。

关键词: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经济建设

一.概述

军队和地方政府各有优势。科学规划,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军地资源,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在融合。对于那些多用途的资源,尽量做到军民资源共享,比如军民人才的培养,军事技术向军民两用的民用和军用设施的转化,国防科技工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针对军地资源的异同,发挥优势,实现两者共同发展,提升整体实力。

协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问题是坚持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一切问题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能继续发展。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坚决服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使国防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第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强国方针。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来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政治上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它拥有政治权力和组成这种权力的武装力量。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础,也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通过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标和通过经济建设综合国力的目标统一在建设强国的目标上。从国家政策来看,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国防建设;祖国统一不仅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取决于强大的国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取决于包括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弱。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并将这一方针放在国家政策的重要位置。在实践中,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安全。两者协调,国家就强大;如果这两者失去平衡,国家将处于危险之中。没有经济发展,不仅不能成为富国,国防建设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失去支撑和基础,国家终将强大;另一方面,再好的经济发展,即使能成为富国,如果忽视国防建设,依然不能成为强国。

(2)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强军之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一支强大的军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武器装备、合理的结构和科学的理论。一方面,国防建设是建设强大军队的主要途径,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没有经济建设,就不可能建设好国防,建设强大军队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加强经济建设可以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军队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在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特别是在打开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不仅提出了强大的需求,也为建设强大的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为了控制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英国建立了以海军为支柱的世界一流陆军。美国也为了自己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建立了称霸世界的军事力量。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胡锦涛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对建设强大军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建设强大军队的极端重要性,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增强坚持这一方针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驾驭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能力,加快军队建设进程,实现富国强军的目标。

(三)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国家和平崛起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能否顺利实现自己的宏伟发展目标,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而这个环境必须有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来保证。只有军队强大了,威慑力增强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为和平建设争取尽可能长的时间。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协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持强大的军事威慑力,确保人民军队能够随时从容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和国家和平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安全保障。

参考资料:

[1]陈,叶心婵。积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J].军队政治工作理论研究,2005,(5)。

国防形势与政策第二部分: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政策、师资力量薄弱、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定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国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说“善人能教民七年,立竿见影。”他认为人民的军事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孟子说“好教得民心”,孟子在回答梁的问题[1]时,从仁义的角度阐述了国防中的国家主体意识。现代国防教育泛指为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各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活动[2]。从更广泛、更准确的角度来看,现代国防早已超越军事视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形成了“超有限战争”的国防思想及其组成部分的多维结构关系。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强化必须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多层次的无缝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不仅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无一例外地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必须让大学生真正懂得珍爱和平的重要道理,筑牢国防屏障,赢得和平稳定。我们要充分理解“国不设防,民不聊生”的含义,将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意识淡薄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研究已成为我国国防教育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必须随时意识到国家安全利益面临的危机,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做好应对危机、克服隐患的充分准备。随着相对和平环境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在享受和平生活和追求经济和物质利益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淡化了他们的忧患意识。面对当今中国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清,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唤起他们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才能应对各种战争风暴的冲击。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的强大,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国防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而且可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军事知识,锻炼体质,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防人才,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国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为国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重在宏观指导。

国家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高校国防教育。2012二月初,教育部提出加强实践教育,其中再次强调军事技能训练。然而,这些法令和文件并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足够重视,从而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全国只有6所高校有国防教育方向的硕士专业,隶属于高等教育专业。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偏差。有的院校专职军事教师不仅从事教学,还负责人民武装的行政工作。很难有精力和心思专门从事军事教学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措施不完善,国防教育不够重视。

国防教育专项经费不足,表现在一些高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实习基地,学生军训时都挤在一个体育场或者学校的马路、广场上,射击、战术课程难以落实。同时,技能培训时间短,内容单一,与高校设置的专业不衔接,专业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导致整个技能培训质量不高,缺乏内涵。甚至有的高校为了省钱,不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只用一年一到两次的国防教育讲座来代替国防教育课。这样,国防教育教学计划就不能全面实施。虽然近年来一些省份对军事课程建设进行了检查评估,制定了检查指标体系,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国防教育课程学分比例较小,仅为理论必修课和技能训练课,各2学分,甚至部分高校没有将该课程列入课程设置,大部分国防选修课处于建设滞后状态。受上述因素影响,高校国防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与学生专业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缺乏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形成全党全国关心、支持和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国防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一些省份走在了国防教育的前列。如2011,四川省军区对全省本科院校军事课程进行评估,有效促进了普通本科院校军事课程建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还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国防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是当前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合理定位。

国防教育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学校领导要重视,各部门也要积极支持、配合、协作。要科学定位高校国防教育。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应成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加快教研室和教师队伍的变化,尽快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3]。国防教育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即从国家到省、市、自治区及以下,主要由行政力量推动;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即各基层单位和学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贯彻、分解、落实上级部门和国家的政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对口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

要推进国防教育教师的合理配置和职称评定,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建设好现有教师队伍。此外,后备国防教育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目前,6所高校国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在职人员已于2011停止招录,全日制国防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数仅为15人左右,不能满足专业人才积累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探索出一套长效的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国防教育硕士、博士专业适度规模建设,加大学科拥有和建设的各类资源投入。同时,要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建立多层次的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及时与时俱进。同时邀请英模到学校演讲,利用“双拥* * *建设”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国防教育。

(四)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积累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物质、制度和心理”模式[4]。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容忽视,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高校应综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高国防教育的水平和品位,有效拓展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成立各种体现国防精神的组织,结合我校实际开设校本国防教育课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国防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学者提出,军事技能训练应该融入整个学术体系,而不是集中在两周内完成。这是建设良好校园国防文化环境的契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这种环境建设可以从学校历史、学科专业设置、学校内部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构建系统冗余少、功能强大的国防教育耗散耦合系统。

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是贯彻国防教育法律和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高技术战争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高度上与时俱进,深入扎实地推进国防教育,让大学生从更广更深的层面积极思考国家安全问题,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参考资料:

[1]贾。新时期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1-2。

[2]林杰。中国高校国防教育研究[J].智力,2010,(11)。

[3]张国英。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筑教育,2006,(2)。

[4]余枫。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国防形势与政策第三部分:论高校国防教育

摘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仍处于动荡之中。大学生不仅肩负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重文轻武的环境下,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以增强其民族忧患意识,提高其军事素质。

关键词:高校;国防;忧患意识;国防体育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温室花朵和白面书生;有些人智商发达,但身体素质极差,身体虚弱。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更重要的是,他们仍然肩负着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虽然当前世界的重点是和平和经济建设,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地区冲突和小规模战争如美伊战争和黎以战争就是明证。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培养他们尊重军队和军队的良好意愿,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罗马帝国之所以由盛转衰,一个主要原因是帝国兴盛时人们尚武传统培养的自信精神在和平环境中逐渐淡化,国家疏于军事准备,人民也以服兵役为耻。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唐太宗统治时期,中国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由于国内的长期承诺,各种军事制度日益松懈。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外患和内乱层出不穷。唐朝开始衰落。宋朝皇帝只知道“绿肥红瘦”,轻视武艺,最后死了;清朝“国困民穷兵弱”,带来了腐败和衰败。所以,国力强武力强的,国防强;全民重视国防,社会崇尚武术的地方,国防强;哪里军民和谐,哪里全民皆兵,国防就兴旺;反之,则弱。纵观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中华民族有不畏强暴、为国捐躯的传统美德。清末民初军事国民教育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积弱习惯,强化了人们的尚武崇军观念。崇军崇军的观念和不畏强暴的传统美德相结合,使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强大。全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同反动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国获得独立,逐步走上富强之路。但进入和平建设期后,很多人情绪低落,“刀枪入库”,国防观念淡薄。随着和平时间的延长,人们的国防观念正在淡化。目前经济意识占主导地位,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新中国成立后,崇军尚武思想逐渐淡化,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发展。这一系列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和学生。受升学率等因素影响,学校长期以来“重文轻武”;学生“不知愁滋味”,研究国事更是天真无邪。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拥军拥军观念相当淡薄。很多同学不了解国情,不搞体育锻炼,整天埋头读书。久而久之,都是“冉冉如弱女子,温柔如菩萨,温顺如羊”上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指出“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国防观念”。江泽民同志还指出“国防教育要长期进行,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并强调“什么都不能做”,形势紧张时不能做,形势放松时也不能做。他还强调,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不能单靠一两个部门。“党政军各机关,工、青、妇各群众团体,教育、文化、宣传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必须共同努力,把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大体系。”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日关系跌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增多;台独势力顽强抵抗,挟洋自重,拒绝和平统一,不断加剧台独攻势,大肆扩充军备,甚至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主张,企图以武力拒绝统一。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基础工程、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国防教育,才能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投身国防建设,才能凝聚人民力量,有效动员人民参军参战,弘扬人民战争传统。特别是在我们的经济、技术和武器装备还比较落后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重视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的培养,把这种精神注入人们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增强全体国民的奋斗意志,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弥补战争的物质不足。因此,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倡导和宣传具有时代特征的奉献思想,把培育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长期战略任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这种精神的储备。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不仅是现在的受教育者,也是未来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肩负着双重使命。在当前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意识,有助于促进全社会对国防建设的重视,从而实现建设强大国防的目标。

其次,要加强国防体育建设。国防体育是指将国防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中,通过国防教育与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增强人民体质和加强国防建设的双重目的。广泛开展大学生国防体育活动,加强国防体育训练,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对于振奋精神,振奋斗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保卫祖国,巩固国防,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都非常重视通过体育为军事斗争服务。恩格斯认为,学生中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这些学生参军后,“士兵素质将提高三倍”,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建设将在无形中大大提高。

许多日常体育项目,如射击、游泳、跑跳、投掷、骑马、跨栏、拳击、击剑等,都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其中有些项目直接由军事活动演变而来。组织各种与国防有关的体育活动,举办各种军事体育比赛,使学生达到国家和军队规定的各类人员的体育标准,增强体质,磨练国防意志,是国防体育的根本任务。国防体育不受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具有最广泛的广泛性,是国防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国防体育被正式列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成立国防体育协会,1956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国防体育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在奥运会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然而,我们在全民健身和大学生体育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尤其是在国防体育方面。因此,在加强全民体育活动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广泛开展射击、武装越野、定向越野、军事游泳、军事野营、跳伞、交流、航模、舢板、负重登山等活动,使国防体育既增强学生体质,又使之成为一项体育运动。

保卫边疆,保卫祖国,维护社会稳定,不再是军人独有的职责。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每个公民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作为知识分子,大学生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因此,要把国防教育和国防体育普及到各级各类高校,唤起学生的感情,团结他们,向全社会传播革命英雄主义,在全体学生中形成爱国、勇、武、拥军的良好风尚,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他们的国防观念。

参考资料: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第四集,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第618页。

2.陈继云主编:《国防教育普及演讲》,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第1页。

3.江泽民:“国防教育应纳入总的思想教育体系”,解放军报1988 10.25。

4.任连奎主编:《国防教育教程》,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版,第179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版,第447页。

猜你喜欢:

1.国防教育范文

2.关于抗日战争形势和政策的论文

3.大学生国防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4.形势与政策论文2016-2017

5.国防教育相关论文分析

6.国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