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如何引导舆论
第一,提前介入,让政府的主流观点成为主导舆论。
由于报纸、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的制作周期相对较长,官方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遵循“黄金24小时”原则,即在突发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通过主流媒体发布权威消息。传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黄金24小时”方式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但以论坛、贴吧、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却能迅速产生舆论,并迅速传播。对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突发事件舆情生成发展规律,提出了“黄金四小时媒体”理论,即在事件发生四小时内,利用微博、微信、BBS论坛、QQ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并利用这些“黄金四小时媒体”进行危机公关。一方面,政府各部门需要协调工作,澄清事实真相,组织文字语言,完成信息发布;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危机公关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事件的传播和发酵,避免发展成重大舆论事件。
由于新媒体信息具有发布门槛低、传播速度快、环境虚拟等特点,近年来,很多突发事件、热点事件都是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传播速度很快。从舆论生成的规律来看,突发事件发生的最初几个小时,意见的呈现是多样而微弱的,没有统一的或意见主导的舆论。但经过几个小时的发酵,一旦意见导向或意见领袖占据主导地位,就很容易左右舆论走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与其坐等其自行发酵,最终发展成舆论风暴,不如及早介入,让政府的主流意见成为舆论主导。
无论是政府还是主流媒体,都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黄金四小时”传播优势,使其成为公众了解突发事件发展进程的重要传播渠道。这样既能满足受众第一时间对信息的需求,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事件的妥善处理。
第二,及时发布消息,避免信息传播出现“真空期”。
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公众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微博、微信、微视等“三微”信息铺天盖地,逐渐形成强大的“民间舆论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主流媒体,都有义务客观选择要发布的信息内容。这种客观有效的选择,一方面要保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权益不受损害;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满足公众的基本知情权,避免次生舆论灾难。
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政府新媒体和主流媒体更应该顾全大局,秉持人文关怀,从人性化的角度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种媒体融合的信息发布形式,既是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应对重大舆情事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和传统主流媒体首先要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政府和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真实信息,可以避免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真空期”,防止谣言滋生。从有利于民众安心、社会稳定和事件妥善处理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阻断谣言传播的空间,防止那些有意损害公众和国家利益的非理性、不和谐噪音,净化舆论环境。
第三,加强政府、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与合作
传统主流媒体擅长深度新闻报道,是新闻事件的叙述者,国家政策法规的解读者,主流舆论的引导者。其信息传播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对于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不仅要依靠政府网站的信息发布,还要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合作,尤其是与主流新闻网站合作。
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门户网站的信息资源共享。政府网站和主流媒体在事件信息的权威发布和舆论的正确引导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宣传优势,公众对其信息传播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在于其对舆情的收集和监控,新媒体网络成为舆情生成的重要来源。政府可以第一时间从博客、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收集相关信息,提取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舆论关键词,进行正确的分析、研究和筛选,进行动态跟踪,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及时处理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四,以平等但严谨的态度积极报道事件的过程和进展。
因为很多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应对措施,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公众情绪波动。因此,政府加强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政府和主流媒体在发布和报道重大舆情事件时,不仅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达事件的最新进展,还要科学解读舆情事件发生的根源。通过政务新媒体的科学解读和主流媒体的现场报道,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看待事件本身。
比如2014年2月3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包括新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关注和报道。一些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主流媒体不仅连续报道了事件的最新进展,还从领导意识、信息发布、城市管理、风险评估、安全责任、公共安全等方面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踩踏事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反思。更重要的是,邀请了一些专家和社会专业人士进行深入分析,以告知公众如何应对此类突发事件。这种痛定思痛的信息发布和深度报道形式,既及时客观地报道了事件,又充分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通过科学解读和媒体引导,督促政府建立有效的管理责任机制,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在经历了一些重大舆情事件后,我国各级政府在发布新闻、紧急处置舆情事件、引导公众等方面吸取了一些教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在平息事件和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官方语言的不严谨和微小失误都可能引起公众的反感和不良情绪的蔓延。政务新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在发布和报道重大舆情事件信息时,以什么样的语气、形式和姿态,及时准确地向民众传达事件的最新进展,把握语言的严谨性和措辞的准确性,通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和主流媒体的现场报道告知民众真相,有助于舆情事件的解决。此外,政府在引导舆论时,需要摒弃以往简单、强势、惯性的官方态度,而是注重官方语言的艺术性和人性化,用接地气、亲民的语言与民众沟通。同时,政府部门需要以积极谨慎的态度面对媒体和公众,以平等但严谨的态度积极报道事件处理的过程和进展,以缓解社会的恐慌,消除公众的误解。
这种政府、主流媒体、新媒体的媒体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既能在媒体间发挥引导作用,又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危机,成功进行突发事件后的危机公关。最终既能达到良好的消解公众情绪的效果,又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