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从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界定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工作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策略分析。
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谓社会工作职业化,一般是指基于满足人类特定需求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可为一个特殊的专业领域并得到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有明显的区别:从服务理念来看,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社会工作遵循“助人自助”、“尊重“接纳”和“当事人自主”等职业道德,强调与当事人的平等,使当事人能够自立。从服务方式看,现阶段的民政工作主要是救济救助和服务救助;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人。从服务职能来看,目前我国民政工作侧重于救助和保障职能,而国际流行的社会工作更侧重于福利和服务职能。
专业社会工作诞生于19年底,20世纪初。目前,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建立完整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专业化水平不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迎接挑战,需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努力。
一、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现代社区管理运作中,社会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实践表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与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正相关。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一个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青少年犯罪等。因此,迫切需要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社会工作以来,由于在体制架构上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大部分社会工作活动由政府行政系统(民政、劳动、教育等政府部门)和准行政系统(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承担。然而,这些行政社工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能依靠热情的“粗放式”工作方法。不难发现,这种“粗放型”的工作方法在需要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心理咨询与矫正工作面前,难免显得束手无策,客观上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治理,包括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无疑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管理和服务都由政府直接提供,政府是这些管理和服务的唯一主体,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实际上是有限的。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来说,“政社分离”是前提,分工协作和* * *治理是结果,关键在于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成熟。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就不可能同时建立“政社分离”的体制,没有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失去了可以托付的对象和载体。政府需要各类社会公共组织来承担其不应直接从事的社会服务职能和一些社会管理事务,而这些组织的主体是专业的、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不难看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可以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将微观社会管理交给社工机构,改善政府管理模式,使政府专注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