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写一篇“你为什么要接受国防教育”的论文,1500字。。。
一切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认识是否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已经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些人忘记了居安思危,淡化了忧患意识,低估了现代战争的威胁。特别是加入WTO后,人们对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据调查,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反映,冷战结束阻止了世界大战的打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所改善,和平繁荣,无需在国防教育上下太大功夫。有的甚至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就等于买了“和平保险”,对霸权主义抱有幻想,从而解除了思想武装。第二,有同志说,国防教育需要用一些人力物力,不如用相应的人力物力多搞经济建设,让它看得见,摸得着。三是相当一部分单位和人员认为国防教育是军队和民兵的事,与单位和自身关系不大,甚至认为与自身无关。为了澄清上述模糊认识,我们应该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中强化“三观”。
第一,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理念。“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建设强大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靠保证。没有坚实强大的国防,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通过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树立“居安思危”、“没有军队就不得安宁”的观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国防建设。
二是和平发展的新理念。虽然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但它并没有消除战争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他们极力推行“西化”、“分化”政策,一有风吹草动,反动势力就大做文章。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台独分子并没有放弃分裂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要看到目前有相对的和平和有条件的和平,要抓紧时间搞经济建设。要认识到,和平时期的全民国防教育是一个“杀手锏”工程,一旦发生战争,可以集全国之力,万众一心。
三是“大国防”概念。我们所说的“国防”是指国家的整体安全利益,不仅包括领空和领海安全,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海洋等领域的安全。任何对那个领域安全的侵犯都应该被视为对国防利益的侵犯,而且它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要牢固树立“大国防”观念,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第二,依法治教,完善“三项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和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防教育对象不分性别、年龄、职业、职务,所有公民都必须从适龄儿童开始接受国防观念教育。通过教育,让全体国民明白,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军人的事,深深明白,关心国防就是关心国家尊严、国家安全和民族自尊心。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依法强国的里程碑,是划时代的教育历史文献。新形势下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依法教育,完善“三项机制”。
首先是责任机制。我国宪法、国防法、兵役法和民兵工作条例都明确规定了单位和公民的国防义务,国防教育法也明确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在法律面前平等,遵守法律。当前,全民国防教育应全面进入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的创办者和技术人员、外资企业聘用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我们必须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一样接受国防教育,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加强引导,使之与全民国防教育相融合、相协调、相统一。对拒绝接受国防教育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使全民国防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发展轨道。
二是保障机制。深化国防教育,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的国防教育法规,对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基础设施、经费保障、奖惩等作出一些量化、细化的规定,以保证国防教育法的真正实施。
第三是绑定机制。要与干部的政绩挂钩,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政绩时,要把干部履行国防义务或接受国防教育的情况作为一项内容。特别是对负责国防动员委员会的领导干部,要考察党管军队、抓国防教育工作的成绩,对不合格的要摘掉“帽子”和“位子”。
第三,拓宽渠道,搞好“三结合”
国防教育是国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必须拓宽渠道,选准结合点,增强渗透性,在结合渗透中寻求广度和深度。
一是国防教育与社会教育体系相结合。首先,国防教育应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小学校应当通过“军事夏令营”、参观、课堂教学、升国旗、唱国歌等方式,有计划地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国防教育必须从青少年做起。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国防法律、法规和义务教育,坚持新生军训。其次,要把国防教育与企业、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丰富社会文化教育的内容。近年来,我市把国防教育与历史教育、致富思源教育、“三化”(现代人、现代城市、现代生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富民强省的自觉性。第三,要把国防教育和干部教育结合起来。广大干部正处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历史时期。他们将肩负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历史使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把国防教育和干部教育结合起来,就是要不断培养干部的国家至上、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近年来,我市党校为参加轮训的地方干部举办了专题国防教育课程,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观念;组织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到部队度过军旅日、体验军旅生活,树立“爱我军、固我长城”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把国防教育与“双拥”工作结合起来。国防教育为双拥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双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近年来,我市把国防教育作为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基础,也作为“双拥”工作的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双拥”创建为载体,坚持不懈的国防教育极大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双拥”热情,使我市连续5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连续6次获得“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双拥”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为国防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进一步推动了国防教育的不断深入。实践证明,国防教育与“双拥”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充满活力。
三是将国防教育与重大活动相结合。抓住机遇,开展活动,是深化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每年春节、建军节、国庆节期间,都要掀起国防教育的新高潮。同时,要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近年来,我市在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活动,教育范围广,效果好,是其他一般活动无法比拟的,为深化国防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四,建支柱,建“三个阵地”
全民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通过不断的思想灌输和必要的训练,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国家安全观,掌握一定的国防和军事知识。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因素,它可以在政治上转化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经济上转化为生产力,在军事上转化为战斗力,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向披靡的精神。因此,全民国防教育必须立足于一定的阵地,实现全民国防教育的经常化和多样化,不断扩大国防在各种教育阵地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精神支柱站稳脚跟。
首先是舆论的宣传立场。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适时加大宣传力度,是国防教育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舆论宣传阵地优势,坚持在东莞日报开设国防专版,在电视台开设军事论坛,在广播电台开设双方专线,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台有图像,广播电台有声音,大力营造全民国防教育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增强全民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思想教育阵地。党校、民兵训练基地、少年军校、中小学、各大企业宣传教育中心是课堂国防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如每年暑假,我市教育局坚持组织中小学生到驻军部队、“少年军校”、“市德育基地”接受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用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友爱、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纪律严明、乐于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进一步激发了青年一代拥军优属的政治热情,增强了国防意识。效果很好。此外,要加强国防宣传,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教育范围。比如举办军民联欢会、举办国防知识讲座、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和英雄事迹展览等。全面开辟思想教育阵地,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传统教育立场。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历史遗迹和各类纪念馆历来是对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基地,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使之成为一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和引导游客参观和瞻仰,让历史永远告诉现在和未来: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就没有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我市投资3亿多元,在林则徐当年所在的虎门建立了销毁鸦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了海军博物馆、林则徐纪念碑等一大批设施,并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和学生到现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他们率先实现现代化、富民强省的意识。同时,加强对全市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的维护管理,进一步绿化、美化、净化纪念建筑周边环境,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国防教育提供庄严的传统教育阵地。全民国防教育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