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艺术

皮影戏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是两种艺术元素结合的产物,包括艺术造型艺术和戏剧艺术;第二,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和谐统一分别体现在皮影戏雕塑和内容创作上。

皮影戏艺术的色彩;

根据史料和现代民间皮影戏艺术传播的实际情况,可以推断和证实皮影戏艺术发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源于中国陕西,而成熟于唐宋的秦、晋、豫,兴盛于清代的河北。

从清朝到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达到了顶峰。许多皮影戏演员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代代相传。无论从电影制作、演技唱功、流行领域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官宦府邸的许多王氏大士绅,都以请名师刻片、储放精美片盒、私养片班为荣。在民间的乡村小镇,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也各不相同。一个乡一个城市有二三十个电影班也不奇怪。无论逢年过节、节日丰收、祈福拜神、嫁宴庆生,都少不了搭台唱影。就连这部剧(系列)也要熬通宵或者跑十个半月。一个庙会,可以有好几个皮影班,非常热闹,可想而知。

从13世纪元朝开始,中国皮影戏艺术传入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亚欧国家。

然而,中国皮影戏艺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风风雨雨。清朝后期,一些地方官员害怕在皮影戏的黑暗场所聚集人群,于是禁止皮影戏,甚至逮捕皮影戏艺人。皮影戏演员也与清末安百里起义有牵连,并以“邓轩土匪”的罪名被没收。日军入侵前后,由于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人民生活贫困,导致皮影戏行业千家万户的衰败。

解放后,全国残存的皮影戏班和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获得了新生。自1955以来,在国家、省、市各级组织皮影戏演出,并多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到了文革时期,皮影戏艺术又遭遇了一次厄运。十年浩劫摧毁了广泛隐藏在民间的皮影戏。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兴的政治环境,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技术和大众娱乐形式的冲击下,仍难以扭转皮影戏濒危的局面。当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让皮影戏艺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让皮影戏艺术走出低谷,重新展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