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总结:关于绘画活动中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

绘画是儿童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儿童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方面。它在儿童世界中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促进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儿童的生理机制还不完善,手、眼、脑的协调还不是很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通常都是不合理的,但这就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的魅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对孩子来说,艺术是一种游戏。只有当孩子从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体验,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需求,被孩子接受。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在形式和技法上不能相提并论,但它的童真和童趣却是成人画无法比拟的。这种童真和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的视觉。所以老师要珍惜和珍惜他们的这种特质,而不是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和“美”。要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点。只要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开心投入,老师就不要太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敢于思考和绘画,才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但是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呢?

一、培养儿童绘画的自主性

(一)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对绘画活动有潜在的兴趣,这需要教师进行诱导、引导、培养和保护,激发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主动性。比如在绘画活动“一盆花”中,我们把各种各样的花和孩子们一起收集起来,放在活动室里,让孩子们亲手插花,让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在绘画课上让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一盆花,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参与绘画活动的欲望。

(2)让孩子独立画画。

情绪和情感是儿童绘画的驱动因素。只有在情感和智慧的驱动下,才能激发孩子绘画创作的欲望。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们班的孩子喜欢玩手影游戏。孩子们用双手创造鸟、孔雀、小鸡等。他们充满了想象力和热情。为此,我为孩子们组织了“打印图片”的活动。一、让孩子欣赏各种手形画,让他们玩手指游戏:“变一个”引导孩子探索。在游戏中,孩子很开心,想象力特别丰富。这些做法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方法,采用启发、讨论、探索的方式,让幼儿运用幼儿特有的绘画方法,让幼儿自由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

第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1)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兴趣是观察的动力。

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孩子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使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还能充分展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绘画活动成为孩子表达、表达、展示自我的最佳形式。

(2)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要考虑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

有的孩子缺乏耐心,观察粗糙,画的东西单调,没有生气。老师要多引导,避免批评。有些孩子的观察力很完整,很细微,画的很生动。老师要给他们不同的指导,让他们的观察和绘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一)营造轻松的绘画氛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愉快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潜能。而且有绘画氛围的活动氛围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第一步。由于儿童对美的感受,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建立在非常直接的视觉感官上。比如在“各种鱼”的美术活动中,我在教孩子学画鱼的时候,提前在墙上贴上各种鱼的图片,在自然的角落里养各种鱼,把玩具角落布置成一个鱼的世界,供孩子随时欣赏,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孩子们兴高采烈,想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有了这样的氛围,孩子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和欣赏美,还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和创造美,从而诱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2)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对未被感知的事物的想象可以在人脑中产生,但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被感知的事物的大量图像中提取相关内容,只能通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形成。基于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孩子多看、多听、多练,让他们尽可能地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用多种感官去了解身边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用笔画来加深印象。比如,在画《美丽的母亲》之前,我先准备了不同打扮、不同发型的母亲的图片,供孩子交流,然后让孩子介绍自己的母亲。儿童通过感知和自由交流为绘画做好准备。画完之后,我也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表达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3)对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点评是老师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可以起到归纳、分析、改进的作用。它不仅是绘画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评价儿童作品,要站在理解儿童童心的角度去看,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作为评价儿童作品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儿童互相审视、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说“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画成这样?你觉得你的画哪里好?”.....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绘画中可以借鉴和提高。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们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倍增,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的热情。

第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在绘画时总是用手遮住画纸。他们不想让同龄人看到自己的画,更不想让老师看到。有的什么都不画,就在纸上乱涂乱画;而且有的画很严肃,甚至很好。那他们为什么用手遮住画?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批评来干涉孩子,而应该仔细认识到,这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对于没有自信展示作品的孩子,老师要多在群体面前表扬他们的作品,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赞美不是浮夸。对于幼儿来说,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表扬。

五、尊重儿童的创造力

艺术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创意的艺术,只能是赝品。不可否认,很多老师在工作中喜欢用标准化的要求来衡量孩子的作业。儿童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知识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应支持儿童表达个性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思维,教师教育才有意义。比如,当一个孩子把所有的云都涂成黑色的时候,不要认为他在捣乱。他可能会很认真的告诉你,那是下雨天的乌云。当孩子把所有东西都涂成绿色的时候,不要批评他不会用颜色。他可能会告诉你,春天来了,到处都是绿色的世界...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和对话,理解儿童的活动意图和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和发现儿童独特的创造力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形式。尤其是孩子的作品“出格”的时候,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意图。如果老师能仔细感受孩子的创造,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幼儿期是绘画能力训练的重要阶段,要在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各种绘画能力。让我们给每一个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和力量,让他们在绘画的开放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希望绘画活动成为每一个孩子开启智慧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