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文章
说明实践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并不是本文这一节的目的,只是进一步探索这种思维方式的系统规律的一个立足点;我们需要实践思维的系统规律来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结构,并据此修正他的思维结论。
即使马克思的研究过程没有采用实践思维,或者偏离了实践思维,我们也必须用实践思维去阅读和批判他的著作,因为这是解决他“改变世界”这一思想课题的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如果马克思偏离了实践思维,说明他的思维有问题,错的是他,不是我们。就像面对一张数学答题卡,人们只能用正确的解题方式去考察。
面对马克思的思想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实践思维的系统性规律是必然的;人类早就应该有这方面的系统知识了。奇怪的是,人类建立逻辑学是为了研究逻辑思维的规律;也有很多关于形象思维规律的专著。但是,我们在这里提出实用的思考,却不知道从哪里引用经典的定义;我们需要练习思维系统的规律,但是不知道去哪里查阅专门的资料。
幸运的是,实用思维是每个人都有的亲身经历。因为人类的实践是个体生存的根本手段,也是人类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根本特征;而实践思维只是一种策划实践活动的心理活动。因此,即使没有关于其性质和内容的权威研究结论,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也可以作为发言和判断的实践依据。
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实践活动,很多都是习俗、习惯或者模仿性的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思考;有很多不完全的活动(比如工厂分工);实践思维在这种实践活动中难以体现其内在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系统的实践思维存在于总体目标的实现规划中,尤其存在于创新目标的实现规划中。比如建工厂,修铁路,制造和发送宇宙飞船,甚至打一场战争,改变国家体制等等。,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会有一个系统的实践思维过程。
对于这些大规模的实践目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需要结合复杂的实践活动,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人们通常称这种实用系统为“工程”。实用思维是思考工程最系统的特征。
三、工程思想的问题体系
工程思维是一种有效实践的全部思考和研究,其思考和研究的主题是由有效实践的必要性联系起来的。那么,一个有效的实践或项目,有哪些必须解决的问题需要思考?
工程作为人类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这种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思维必须提供两个直接依据:一是工程目标,二是实施方案。有目标,知道要做什么;有计划,知道怎么做;然后可以开展实际活动。但是,工程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绝不是盲目随意的,必须有自己的依据。虽然人们在制定工程目标时也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但建立目标的内在动力是人们自身的利益。工程效益是工程目标的价值,是工程构思和工程实践的目的,应该是工程思维程序中最先成熟的。项目的建设计划不会贸然制定。
人们必须在预期中彻底消除对失败或无效劳动的恐惧,才愿意付诸实践。这就需要对整个实践过程中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
从这个角度来看,工程思维的必要内容是由这几个方面组成的:
(1)项目目标;(2)目标效益;
(3)可行性研究;(4)施工方案。
这四个问题都解决了,项目才能立项,才能付诸实施。这是对工程思维的普遍而必然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四位一体”的问题称为工程思维的范围结构。
虽然所有工程思维都必须遵循工程思维的范围和结构,但其内容并不一定成为每个具体项目的研究课题。这是因为研究课题是为解决未知任务而设置的,而人在不同的实践领域有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研究任务是有些不同的。一般来说,常规工程可以省略的方面比较多,而创业工程的研究任务是全面而艰巨的。
工程规划中研究课题的省略和增加,并不是工程思维范围的缩小或扩大。省略研究只是因为思考所需的内容已经知道,可以直接进入工程构思和操作。然而,研究中增加的主题只是该项目思维范围结构的一个方面。工程思维的范围结构是固定的,而工程研究的课题是随着具体项目而变化的。
那么,马克思选择的项目,即改变世界的项目,必须体现什么样的研究课题呢?这就需要找出改变世界项目所涉及的领域以及这些领域的已知状态才能确定。
马克思要改变的“世界”,其实是指整个人类社会。以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为工程目标涉及的范围很广:
第一,因为人类社会是全人类一样的生存环境,它的改变涉及全人类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不是用经济数字来衡量的,而是一种难以衡量和确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第二,因为人类社会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环境,新社会无法在另一个空间重建,只能在现有社会的基础上“改变”。因此,项目涉及的对象是旧的现存社会和新的未来社会。后者是工程建设的终极目标,前者是工程实践的前期对象,二者都是工程的客体对象。
第三,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即使是在启动和组织工程团队的前期。旧社会解体,只有激烈的斗争,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这三点说明,改变世界的工程涉及广泛的利益、实践对象和实践主体。在知识的基础上,关于人间幸福的学说众说纷纭,但没有确定的理论;现有社会和理想社会都是考究的,没有实用知识;改变世界、解放人类的社会运动不过是梦想。马克思几乎所有的工程研究都始于知识的朦胧边界。
面对这个广阔而暗淡的未知世界,“需要讨论的话题丰富多样。”【12】只有将工程思维范围的结构要求与工程实践所涉及领域的未知状态联系起来,才能获得工程思维的具体论题。
根据工程思维范围结构的要求,首先要确定工程目标。这里是确定未来社会的形态。然而,要确定未来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一系列问题:
1.为什么现有社会不好,需要改革?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这是好是坏?这个标准能被全人类接受并在未来社会实施吗?这一系列问题的焦点是
人生和社会价值的问题,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利益决定,也就是工程目标。
现有的社会到底有多糟糕?导致不好的机制是什么?最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其根源能改善人类生活的本质吗?这一系列问题的焦点是
社会形态的性质关系到未来社会形态本身的确定,即工程目标。
可见,在改变世界项目的研究内容中,项目目标的确定必然与项目效益和对现有社会形态和价值的批判联系在一起。其中有现存的社会。
社会批判是基础工作,不是工程思维范围结构直接需要的数据。而工程目标确定过程中必须连带解决的工程效益问题,直接在范围结构内。
荣。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现有的社会批判、社会利益的确定和社会理想目标的确定很难完全割裂开来。我们结合工程考虑范围结构的重要性。
总结研究工作的必然联系,可以把这一系列研究的主题综合为:理想社会及其合理性。这就把工程目标和工程思维所要求的工程范围结构联系起来
这两个利益问题结合成一个研究课题。
根据工程思维范围结构的要求,接下来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只有一个作用或目的,就是澄清顾虑,确定信心。整个工程,从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到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有疑问的地方都要仔细研究。所以,可行性研究,就其工作内容而言,不是一个研究课题就能解决的。根据构成工程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可行性研究可分为被操作客体的可行性和主体操作活动的可行性两个方面。被操作的对象是可行的,所以人们可以放心地制定主体的行为计划或建设计划;施工方案明确后,可能会出现主要操作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