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延的心理学论文_行为心理学论文
一篇关于拖延的心理学论文--关于拖延的心理学思考。
摘要:拖延无处不在,并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本文通过引入拖延的概念,着重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拖延的成因,并提出了消极拖延的干预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拖延症;动机;自我效能感;插入
拖延症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拖延,比如生活中拖延还贷,学校里磨刀霍霍,工作前放松。轻度拖延症可以接受,重度拖延症会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生理疾病,所以拖延症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首先,延迟的概念
延迟英语?拖延症?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Proerastinare?,由前缀词表达动机?亲?并表达明天的?卡斯提努斯?这两个词是结合在一起的。由于拖延症的定义很多,研究者试图从拖延症涉及的诸多方面形成一个全面的定义。庞国伟对拖延症的定义是?故意推迟或拖延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行为?。Steel整理了拖延症,定义为?故意延迟开始或完成一个计划好的行动,即使预见到行动会因为延迟而变得更糟?。该定义包括以下特征:(1)一种自愿行为;(2)推迟计划中的行动是回避性的;(3)一种非理性行为,明知会造成负面后果,仍会选择拖延。总之,拖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既包括客观拖延,也包括非理性认知和负面情绪体验。
二、拖延的原因分析
拖延症不是天生的,原因很多。有外在和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外在因素主要是任务性质和家庭教育。内部因素主要是人格特质、认知、动机等。,从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如下:
1.外因。(1)任务性质。拖延并不意味着拖延者无事可做。他们在众多任务中选择一个简单且有回报的任务,并延迟其他任务,尽管他们知道拖延会带来负面后果。这些都与任务的性质密切相关。首先是任务厌恶。人们总是寻求快乐,避免痛苦,并倾向于推迟他们不喜欢的任务。二是奖惩时限。奖惩时机也影响行为选择,拖延者更愿意选择价值较小但奖励及时的任务。(2)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类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马欣怡的研究发现,拖延症与父母的严厉程度正相关。换句话说,与温暖、理解的家庭相比,严厉、冷漠的家庭更容易生出拖延症高的孩子。
2.内部因素。(1)性格特征。根据相关研究,五年级学生的责任心和拖延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机制在于:①有良心的人完成任务需要更多的时间;②责任心增强了个体对任务的坚持性;有良知的人会避开遥远的目标。。(2)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达到预期结果的推测和判断。以往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可以更好地预测拖延的发生。(3)自尊水平。自尊和拖延之间存在负相关。当任务比能力更难的时候,出于自尊和对失败的恐惧,个体会给自己找借口,拖延症就变成了自我保护,以至于拖延者在任务失败的时候会责怪原因。时间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行?。(4)动机自主。自决影响个人对活动的参与。大多数活动并不是完全由自我决定的动机推动的。随着行为的强化,外部动机内化,外部控制行为转化为内部控制行为。比如,幼儿努力学习,是因为父母的希望,想得到表扬;孩子长大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就会自觉学习,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内化。随着成绩的提高,自主决定者会获得更多的价值感;但对非自主决定者影响不大。他们只是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动机自我决定度高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会更积极地享受结果,更坚定地解决问题;非自决的人会有更多的负面情绪,然后拖延。内在动机是影响拖延的最重要因素。(5)组织策划。拖延症患者缺乏组织规划,一般不会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来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是选择容易愉快的事情先做,这样会造成重要任务的拖延;易受外界干扰,他们往往以其他事情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行为障碍。
第三,拖延症的干预
过去对拖延症的干预更多的是集中在行为习惯上,但是拖延症不仅仅是一个习惯和能力的问题,还与性格和动机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其他方面的干预,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多角度的干预方法。比如组织时间管理和行为习惯的训练,提高时间管理能力,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矫正。不合理信念等完美主义,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增强情绪调节能力,使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任务,从而减少拖延症。
第四,对教育的启示
以往的研究表明,拖延行为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拖延行为会对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以纠正。
对学生拖延行为的有效干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二是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观念,引导他们理性面对学习中的问题;第三,在新学期给予相应的适应性教育,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第四,注重言行的作用。
参考资料:
欧内斯特·克莱因。英语综合词源词典[M]。纽约:爱思唯尔,1971。
[2]庞维国。大学生学业拖延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10,33(1):147-150。
[3]马欣怡。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 (5): 675-676。
作者简介:田原(1986―),女,河南鹤壁人,助教,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关于拖延症的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