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特征

华北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是在稳定的前震旦纪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在石炭纪-二叠纪含煤盆地发育之前,早古生代克拉通已经形成。广泛的加里东运动使盆地在中奥陶世晚期上升至陆地,并被剥蚀夷平,在晚石炭世再次下降接受沉积。沉积前基底主要为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层,盆地边缘逐渐转变为寒武系、震旦系或更老的岩系。剥蚀夷平的开阔近海平原向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晚石炭世早期(本溪期),华北陆块处于古纬度8 ~ 18° N,属热带-亚热带暖湿气候。东部海水入侵,形成海湾泻湖和潮坪沉积,东南部毗邻开阔浅海,形成准碳酸盐台地沉积,东北部为宽阔平缓的潮坪,形成淹没沼泽,聚煤条件普遍较差。晚石炭世晚期(太原期),海水仍从东南侵入,徐州、淮南毗邻浅海,形成准碳酸盐台地沉积。西南三门峡、新郑、淮阳以南的低丘古地被海水淹没。古陆北缘持续隆升,陆缘碎屑不断注入海湾泻湖,形成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由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和茂盛的植被,在宽阔平缓的三角洲平原低洼地区形成了泥炭沼泽沉积。晚石炭世晚期海水开始后退,早二叠世早期(山西期)向东南后退的海水将潟湖移至莒县、淮南。唐石线北部为河流相区,北缘古陆为物源。平泉、北京为主要河流,向南形成辫状河,形成东部三角洲平原,西起临汾,南至郑州,形成西部三角洲平原,在华北中部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相区。在两个三角洲平原之间,潮汐作用明显,东明地区形成潮坪沉积相带。山西古气候仍然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形成了大面积的泥炭沼泽沉积。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期)至晚二叠世早期(上石盒子期),海水已退出,仅在上石盒子期中晚期有几次短暂的海侵,出现海相夹层,影响不大。全盆地以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相为主,三角洲平原相不断南移,下石河子期退守三门峡、濮阳、济南以南,上石河期退守郑州、徐州以南,枝间沼泽也不断南移。目前古地貌仍为西北高东南低,北缘古陆仍为物源,古气候由暖湿逐渐转为干热,未发育良好的泥炭沼泽相沉积。晚二叠世晚期(石千峰期),陆相湖泊和河流相遍布全区。中部和北部为河流相区,南部为湖泊相区。由于大别古隆起的抬升,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南缘。三门峡、新郑、平顶山形成一组西北方向断续分布的冲积扇,相互交错,纵向叠加。由于古气候炎热干燥,植被不发育,没有形成良好的泥炭沼泽沉积和煤系地层。

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盆地中的煤系为上石炭统本溪组和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以及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煤系厚度为250~1000米。

本溪期岩相古地理以海湾泻湖亚相为主,分布于石家庄、天津、济南、邯郸、商丘,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面积25×104 km2。其周围有浅海滨海潮坪亚相,分布于金西、京、郑、陆毅等地。准碳酸盐台地亚相仅分布在东南部的沂源、兖州和徐州地区,处于沿海向浅海的过渡带。东北沿海滩涂上发育覆水沼泽,碳质泥岩发育,煤层薄,如秦皇岛、文安、黄骅、济阳等地的片状覆水沼泽。

本溪组下段为灰褐色铝矾土、铝矾土泥岩夹透镜状赤铁矿层,上段为灰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粉、细砂岩、生物碎屑灰岩及薄煤层,富含化石,厚4.3~83.9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盆地东北部唐山地区厚40 ~ 60 m,南部三门峡-新郑-淮阳线缺失。一般不含可采煤层,天津、黄骅、垦利薄煤层厚2 ~ 6 m。

太原期岩相古地理继承了本溪期的基本特征。随着海侵的扩大,黄骅-保定一线以南为广阔平坦的泻湖,海水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深。徐州、淮阳、淮南为浅海区,形成准碳酸盐台地亚相,西北薄,东南厚。由于北缘古陆的隆升,形成了河流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河流相分布在晋长线以北,承德形成主河道,其余为冲积平原相沉积。从黄骅-保定一线的南向北,承德、唐山、静海、垦利、彬县分布三角洲平原和辫状分流河道沉积。北京、八县、天津、唐山、垦利、沾化、秦皇岛属于枝间平原、枝间沼泽相带,煤层厚度占沉积岩厚度的15%。黄骅-保定线以南为泻湖相区,分布着三角洲前缘沙河口坝沉积,在黄骅、文安、保定、济南、莱芜形成两个河口坝沉积相带。

太原组由灰黑色泥岩、灰色生屑灰岩、应时砂岩和煤层组成,富含植物化石,厚26.9~252米,与下伏本溪组连续沉积。太原组是盆地的主要含煤地层,在全盆地广泛分布。北起北京、石家庄,东至济南、徐州,厚140 ~ 200m,向西南变薄。煤层分布在北纬37°线以北,厚度15 ~ 35 m,最大厚度45 m,其他地区一般为5 ~ 10 m。北部唐山含煤7层,厚13m;;大成含煤5层,厚5 m。西面峰峰含煤8层,厚8.3 m。东部淄博有7层含煤地层,厚6.5米..南部蔚县含煤8层,厚2.4m;;尉氏含煤6层,5.5m;厚;淮南含煤1 ~ 9层,厚1.9 m。

山西期岩相古地理以三角洲平原沉积相为主要特征。太原晚期海水南退,湾内潟湖退至莒县、徐州、淮南、阜阳。唐石线以北为河流相区,主要河流有延庆、北京、承德、抚宁,有河漫滩分布区,朝阳地区有冲积扇。唐山-保定一线以南为三角洲平原分布区,辫状分支河道发育,分支间沼泽分布在唐山-石家庄以南。三角洲平原低洼潮湿区,森林植被茂盛,形成泥炭沼泽,与枝间平原和支渠垂直交替叠置,是主要的成煤相带。南北三角洲平原之间为潮坪相区,其上为滨海沼泽,分布于辉县、鹤壁、兰考等地。

山西组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砂岩,夹炭质泥岩和煤层,岩性稳定,富含植物化石,厚度23 ~ 99.8米,与下伏太原组呈整体接触。山西组也是主要含煤地层,在盆地内广泛分布。以北京、石家庄、开封、淮南为界,东部厚60 ~ 80 m,西部较薄。煤层分布广泛,但厚度差异很大。煤层分布在太行山的东部和南部。一般底部发育砂岩时,煤层较厚。唐山、黄骅、临清、郑州、平顶山、淮阳煤层厚79 m,最大13 m,其他地区3 ~ 5 m。北部唐山含煤6层,6.5m;大城有2层含煤地层,厚度为1m。峰峰西部含煤4层,厚7.8m。淄博东部有3层含煤地层,厚5.0m..蔚县南部含煤8层,厚度4 ~ 7m;尉氏含煤二层,9m;厚;淮南含煤2层,厚5.1 m。

下石盒子期岩相古地理以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相为主。安阳-泰安线(北纬36°)北部以河流相为主,南部以三角洲平原相为主。安阳、泰安线以南主要河流有:三门峡-渑池、易县-峰峰、曲阳-南宫-泰安、北京-黄骅-潍坊、平泉-柳江、南票-金溪。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其间有广阔的河漫滩沉积,低洼潮湿地区植被茂盛,有零星的洪泛沼泽相带。北方古陆南缘的朝阳、南票等地发育冲积扇沉积。在安阳-泰安线以南的三角洲平原沉积相区,鹤壁、东明、莱芜、夏邑、淮南、确山等地辫状分流河道纵横交错。支流之间沉积有支流间平原和支流间沼泽,分流河道、支流间平原和支流间沼泽在纵向上交替叠置,相互交叉。枝间沼泽相带主要分布在陆毅、淮阳、苏仙和凤台地区,煤层累计厚度6 ~ 18m。

下石盒子组由黄绿色、黄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中、细砂岩和炭质泥岩组成。自下而上由粗到细两个岩性段组成,厚度67 ~ 217 m,与下伏山西组呈整体接触。在北京、天津、唐山、邢台、济南、郑州、徐州一线厚度较大,为120 ~ 160m,煤层主要发育在徐州-郑州(北纬34° 30′以南),厚度为4 ~ 19 m,自北向南厚度增加,层数增多。北部一般无煤层,仅在莘县、北京、惠民、文安、唐山部分地方有薄煤层,厚度为1 ~ 2 m..唐山含煤5层,厚1.34m;;大成含煤1层,0.5m厚;蔚县含煤线4层;尉氏含煤二层,0.63m;厚;淮阳至陆毅一带厚8 ~ 12 m,最大厚16m;;淮南含煤10层,厚19.2米。

上石盒子期的岩相古地理与下石盒子期相似,以河流相和三角洲平原相为主。海湾中的泻湖和潮滩沉积物已经消失。郑州-徐州线北部为河流沉积,南部为三角洲平原沉积。郑徐线以北的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包括朝阳、晋西、承德、唐山、北京、淄博、临清、徐州。河漫滩分布在河流之间,洪水沼泽沉积很少分布。郑州-徐州一线以南为三角洲平原相分布区,辫状支流河道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支流河道间分布有支流平原和支流间沼泽,平顶山-淮南地区为支流间沼泽分布区,多为片状,煤层厚7 ~ 20 m。

上石盒子组为棕红色和黄绿色泥岩、浅棕色和灰黄色中细砂岩,厚度为130 ~ 625米,与下石盒子组整体接触。分布广,厚度大,岩性具有顶细底厚的特点。石家庄、郑州、徐州、济南较厚,400m ~ 500m不等,邯郸、枣庄南部泥岩较发育,厚150 ~ 400 m,北部和中部无煤层,主要分布在平顶山、淮南,厚5 ~ 18.6 m,蔚县南部含煤24层,厚7.9m;;尉氏含煤地层11.7m;厚;淮南含煤地层为11,厚度为18.6 m

石千峰期岩相古地理以内陆湖泊和河流相沉积为主,三角洲沉积基本退出。浅湖亚相分布在临清、邯郸、东明、徐州,泥岩、泥灰岩发育,占总面积的10% ~ 16%。位于该区西南角的浅水湖泊发育水下冲积扇,冲积体交替叠加,砂岩层发育,厚度140 ~ 200米。中部和北部以河流为主。主要河流有平泉、汤山、大成、沂水,河流之间有广阔的河漫滩。

石千峰组是一个非煤系地层,是一个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分布于整个盆地。岩性为棕红色、紫褐色泥岩,浅褐色、棕灰色中长砂岩,中上部夹灰绿色泥岩、中薄泥灰岩、泥岩,厚度70 ~ 387 m,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及上覆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呈整体接触。安阳-枣庄线以南厚度较大,250-300m不等。

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主要含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等含煤岩系。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壳质组含量较少。煤岩以微镜惰性煤为主,其次为微镜煤和暗亮煤。

太原组镜质组含量大于95%的地区有济源、郑州和陆毅,惰质组含量小于5%,壳质含量低。镜质组含量为80% ~ 95%,惰质组含量为5% ~ 20%,分布在邯郸、徐州、淮南、平顶山等地。新汶和邢台地区镜质组含量为80% ~ 95%,惰质组含量为20% ~ 10%,含微量几丁质。唐山地区镜质组为50% ~ 80%,惰质组为50% ~ 20%。部分地区甲壳类含量在5%以上,如天津5%,南票7.5%。镜质组和惰质组总含量大于95%,壳质组含量小于5%,惰质组含量大于50%。如北京西山惰质组含量为63.5%,最高为80.5%。

济源和郑州山西组镜质组含量大于95%,最高可达99.5%,惰质组含量小于5%,无结壳建造。镜质组含量为80% ~ 95%,惰质组含量为5% ~ 20%,微量几丁质含量从石家庄到平顶山均有分布。镜质组占50% ~ 80%,惰质组占50% ~ 20%,几丁质占2% ~ 4%,分布在唐山东西带。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大于95%,惰质组含量大于50%,如靖西惰质组65.5%。淮南、徐州、济宁镜质组含量为50% ~ 70%,惰质组为20% ~ 40%,几丁质组为5% ~ 10%。

济源和郑州下石盒子组和上石河组镜质组含量为80% ~ 95%,惰质组为10% ~ 20%,无壳层形成。平顶山、淮南、徐州的镜质组含量为50% ~ 80%,惰质组为10% ~ 30%,几丁质组为8% ~ 12%。

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在华力西期形成后,经历了印支期后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改造,同时在岩浆作用的影响下出露、埋藏较深、热演化,引起煤地层的热变质(煤化、烷基化)或破坏。通过沉积史、构造史和热演化史的研究,认为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经历了煤岩热变质和岩浆热变质两个过程。晚石炭世至中三叠世末或局部三叠世末发生深变质作用,沉积厚度2000~4500m,持续时间130~150ma,为区域平衡变质作用。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在晚二叠世可达褐煤级,在中三叠世可达气肥级,部分为长焰级。印支晚期,差异有升有降,上三叠统缺失区仍保持气肥煤阶,继续下降区煤阶进一步上升。当上覆岩层达到3500~4500 m,古地温为130 ~ 150℃时,形成贫瘦煤。三叠纪末,通许、晋城、阳泉形成向西南弯曲的弧形焦炭、瘦煤变质带,局部达到瘦煤级别。泥丘集东部和北部,徐州、邯郸、保定都是气肥煤,文安地区是长焰煤。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构造变动频繁而剧烈,只有部分地区接受了不同厚度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沉积。大部分地区处于100 Ma的隆升剥蚀期,深部变质作用仅限于中生代断陷。由于深部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叠加,大部分地层的变质程度加深。多为环状、条带状或条带状,煤岩变质带较窄,煤质梯度变化较大,甚至出现天然焦。至白垩纪末,通许西北部形成的弧形贫焦煤带已热变质为贫煤和无烟煤,其范围也有所扩大。其他如沾化、沧县、德州、聊城、邱县由于侏罗系和白垩系的叠加,进入了焦炭和瘦煤的行列。在邯郸、徐州、鲁西、靖西等地,在岩浆的影响下呈现环状或带状变质带。喜马拉雅期,华北石炭-二叠纪盆地再次完全沉降,石炭-二叠纪含煤系深度变质,已成岩成煤的煤层再次由低变质煤阶向高变质煤阶演化。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热解烃类气体的能力也随之提高,煤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据估算,煤岩Ro为0.6% ~ 1.2%,煤层埋深在武清、黄骅、沾化、东营、临清、东明、黄口、延吉、泥丘集、固安等地大于3000 ~ 3500米,面积2.6×104 km2。通过统计分析,通许、焦作、晋城、阳泉为以无烟煤为主的高变质带,Ro为2.0% ~ 3.0%,最高达6.3%。西部和南部焦煤、肥煤、气煤依次变化,东部和北部为宽缓气肥煤区。黄骅、武清、东营、临清、东明、黄口等新生代断陷重叠区形成一个半圆形梯度变化带,断层分布相同。淮北、徐州、靖西、豫西、太行山东侧受岩浆热变质作用,变质带小,变质程度高,局部可出现天然焦。一般与岩浆体呈环状、带状,周围变质程度也急剧下降。

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存在三套区域性盖层。全盆地石炭系和二叠系泥岩发育,厚度300~800 m,最大厚度930 m,由于后期盆地分解,各断块剩余厚度不同。晚期覆盖的盖层主要是第三系下1000米厚的泥质岩,局部发育石膏和盐层,分布广,厚度大。冀中、黄骅断陷泥岩厚度为1000 ~ 4000米,临清、东明断陷为500 ~ 2500米,济源、黄口断陷为500 ~ 2400米,南华北盆地为500 ~ 1000米。此外,下石盒子组上部杂色泥岩厚10 ~ 30 m,石千峰组紫色泥质岩厚50 ~ 200 m,均可作为区域性盖层。

参考《中国煤层气盆地图集》、《华北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图》、《华北盆地晚石炭世本溪期岩相古地理图》、《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期岩相古地理图》、《华北盆地早二叠世山西期岩相古地理图》、《华北盆地二叠系石盒子期岩相古地理图》、《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残余厚度图》、《华北盆地上石炭统岩相古地理图》。华北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煤层厚度图,华北盆地上石炭统太原组,华北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华北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华北盆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华北盆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华北盆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华北盆地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煤层厚度图》、《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富煤带运移示意图(原型)》、《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纪煤岩变质程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