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天王送儿子欣赏2000字的论文!

画中明珠《天王送图》(2007-11-15:54:21)转载标签:艺术欣赏。

《天王送画》中的宝藏

吴道子(680 ~ 759),杨宅(今禹州)人,唐代第一画家。吴道子童年很不幸,父母早逝,生活孤独。迫于生计,他从小就学习书画。艰苦的生活和刻苦的学习使他过早地成为一个天才,到他20岁左右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了。

在唐玄宗,吴道子被尊为“画圣”,民间画家称他为“祖师”,道家更称他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画在吴道子之后》一文中说:“诗约(杜甫),文约韩推之(韩愈),书约颜(颜真卿),画约吴道子,古今之变,可使世界圆满!”一代大师代代相传。

《吴道子》中的几部名作都是以裴旻的剑舞为原型,华东都城洛阳有七面彩绘墙。其中天宫寺的壁画是吴道子看了裴敏的剑舞后画的。张彦远注:天宫寺三门吴所绘壁画《消灾变》的名称为《消灾变》。这个故事也被引为佳话。

吴道子是个全能型画家,人物、鬼神、山水、亭台楼阁、花木、飞禽走兽无所不能。开元、天宝年间是吴道子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此时的他,除了大量的卷轴画外,仅在洛阳和长安寺庙就留下了300多幅壁画。据宋徽宗、赵霁编著的《宣和画谱》记载,数百年后,宋朝宣和年间,宫廷中有吴道子的卷轴画93幅。目前有391件与吴道子有关的绘画、碑刻、绘画、诗词书画、口述绘画、海外遗物等。公认的吴绘画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八七神仙卷》、《孔子教像》、《菩萨》、《鬼伯》等。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又称《释迦牟尼诞生图》,是一幅手书的纸卷轴,长35.5厘米,宽338.38+0厘米,传世为宋代抄本。是吴道子根据佛经《瑞婴本奇经》画的。作为佛诞名画,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从汉末到盛唐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画中的人物已经本土化了,不再像达摩那样眼窝深陷,面容黝黑,而是完全的中国化。作为中国画,也预示着线描新时代的开始。从“铁线”到“兰线”,中国画的线描技法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难怪苏东坡说:“画在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可为。”

在天王送走他的儿子的图画中,天王跪坐在地上,对着野兽发光。一个守卫拼命的抓着野兽的缰绳,其他守卫拔剑相向,* * *将其制服。天王身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笔记录这一盛事。这是部分内容。净饭王抱着婴儿,稳步前行。女王手拉着手,侍者肩膀在后面扇着,这是另一部分内容。就这两部分而言,凶与和,怪与正常,天与地,贵贱,疏与密,动与静,喜与怒,爱与恨,处处构成对比与交融。故事的另一部分,女神抱灶,鬼耍蛇,神兽跪拜,分层次的展现了故事的发展,通过外物的衬托很好的展现了主要人物的内心心态。画卷中的人物动作、鬼怪、龙、狮等都刻画得极富神韵,略显夸张的造型,显示了作者“法度创新,妙理外放”的艺术追求和意趣。这幅画的技法重在线条和笔触,笔画端正,线条流畅,轻重符合节奏,以气势表现生命力。具有“疏体”绘画的特点,是典型的“吴家”。《天王送子图》构思独特,气势磅礴,技法深刻,器物复杂,对后世宗教画,尤其是佛教、道教壁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道子》中的原始壁画已不可见,现存纸本为后人临摹,形神兼备,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