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的超级野心
“因为JD.COM卖电子产品,JD。COM的套餐不是手机就是数码笔记本。所以中国所有的快递公司,一听说京东。COM的产品,哦,马上!偷!”
“淘宝没人偷货,最后开了个耐克,还是假的吧~”
“反正我们卖的产品价格太高了。所以,我决定做物流。当时我发现中国的物流行业极差,效率低,成本高,服务差。”
“既然中国快递行业没有像样的公司,那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我有很多生意。如果哪个行业有问题,那对JD.COM来说就是一个机会。如果一个行业很完美,JD.COM从来不碰它,因为那意味着你几乎没有机会。”
十年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刘回忆了自己为什么决定做自营物流。
短短几句话,东哥除了交代历史,还黑了一个淘宝,diss了整个物流行业,最后还得了一个值。
这是一个介绍。
16年2月6日晚间,被多次传言要上市的京东物流终于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申请。
这也是继京东健康和京东数学之后,JD.COM集团上市的第三家公司。
好的企业都要被撕成碎片。我不得不说,JD.COM确实是反垄断的先锋。
仔细看看。目前,京东物流79.12%的股权结构仍属于JD.COM集团。
已在对方上市的京东健康也由JD.COM集团间接持有865,438+0.04%股权。
还是那一批高管,反垄断还是不够彻底。
玩笑归玩笑。
表面原因主要是全球放水,流动性预期高。2021年后,境内外资金正加速涌入港股,让这个资本市场处于历史最好阶段。
尤其是不久前,Aauto Quicker出人意料的表现,让人们再次明确了“钱多标准少”的现状。作为筹备多年的独角兽,京东物流应该加快上市步伐。
为什么要拆这么多子公司?有人说这是为了圈住资本市场的热钱。
我觉得这个说法完全正确。
但是,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其实没必要批评。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健康依然采用JD.COM集团的老传统A/B双股。其中,A类股每股一票,B类股20票。
明州案之后,董哥作为JD.COM的第二大股东,在股票跌得像熊一样之后,还能稳坐钓鱼台,就是因为手里的b股让他掌握了80%的投票权。
根据华尔街的故事,当时的更像是刘的王国。
即使在AB股很常见的科技公司,刘对的控制也是罕见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京东。COM公司内部规定,刘不在的情况下,董事会不得召开正式会议。
换句话说,没有刘的存在,JD。COM的董事会将无法正常开会。
虽然大家都觉得和刘之间的私人纽带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了,但是从资产结构来看,投资还是可以等于投资一个强哥的。
回到AB模式,理论上的风险在于,京东健康分拆上市后,JD.COM即使减持至3%,仍可控制京东健康。
同样的架构,肉眼可见,也会应用在京东物流上。
我们就讲到这里,再进一步,就是你对人性和现代商业运作规则的认知判断。
我这边只是提供一个中立的观点信息,就是“投资JD.COM就是投资一个强哥”。
关于京东物流的招股书,有两个关键信息。
首先是赚钱的问题。
对此,京东物流给出的答案相当不错。
截至最新时间(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仍在亏损,约为1171万元。
这并不罕见。在我们的认知中,京东物流原本就是这艘巨轮上的“燃烧的油箱”。
用物流的亏损来撑起整个B2C电商模式的竞争壁垒,用服务质量来获得高净值人群的信任。
所以判断京东物流赚钱的问题,还是要看毛利。
招股书显示,2018年,京东物流毛利为108亿元,毛利率仅为2.9%。
2019年毛利增至34.3亿元,毛利率增至6.9%。
2020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京东物流的补贴力度,2020年前三季度对京东物流补贴2.98亿元。
最终,京东物流本期毛利为54.2亿元,毛利率也达到了10.9%。
总的来说,积极的趋势非常明显。
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前三季度累计收入达495亿元,综合供应链客户产生的收入占比79.1%。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招股书中,京东物流特别提到了顺丰,称:
“与顺丰相比,京东物流在仓储配送服务、大件商品物流服务、物流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并能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否认顺丰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夸的话就不用细看了。核心卖点是“供应链物流服务”,与近80%的收入来源一脉相承。
另一部分是来自外部的客户。
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一直在提升,从2018年的29.9%和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
所以在外界的印象中,京东物流主要是赚自己的钱,做的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的买卖”——这种现象已经开始成为过去。
综合以上两点,归结为一句话:“JD。COM开始赚外人的钱,靠的是物流的供应链赋能能力。”
由于京东物流是在电商体系中诞生的,所以和草创出身的外部物流公司确实有着基因上的不同。
其中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对“库存管理”的天然追求和“销售预测”的数据技术能力。
在积累了很多之后,京东物流也开始输出这种能力,帮助B端企业客户优化供应链物流。
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家电企业,可以为其全国范围的供应链物流需求提供货物配送、原材料配送、最后一公里安装、仓储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但从绝对实力来看,数据显示,到2020年7月,顺丰航空的机队规模已增至60架。仅今年上半年,顺丰航空全货运国际航线总运量就超过4万人次。
此外,为应对外部市场对防疫物资等货物的迫切国际空运需求,顺丰国际迅速开通了包括中国至美洲、欧洲、南亚、东南亚的18国际全货机航班。
技术方面,顺丰科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也已落地。
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落地业务,辅助决策,加强资源整合和物流流程优化。
围绕物流这个点,已经深入人心了。
短期来看,京东物流和顺丰的业务模式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都会踩到对方的服务领地。
从战略上看,京东物流在做一件大而全的事情。
试着从顾客的角度提供一个完整的包装。
首先抢的是苏宁物流和国美的盘子,然后是快消,比如可口可乐的全国经销商等渠道。
最后是全面渗透到制造业和农业。在原材料、产成品运输、全国配送甚至分类包装等细分行业提供服务,* * *用中国速度3.0建设。
而顺丰只是全力进行单项突破,通过飞机和技术手段,围绕物流运输增加运力和效率。没有那么多故事可讲。
对此,我只想说一个企业,小米。
当初小米的思路是发展生态,搞互联网模式。手机不是让你赚钱,而是靠卖服务赚钱。努力打造生态链,长效模式,“拦路虎抢”。
但在2016年几乎会崩盘,因为市场上以华为为代表的其他竞争对手都很老实,卖一部手机赚一份钱,单品利润叠加的单点模式就是“分赃”。
小米认识到了这一点,把自己的认知留在了性价比的范畴,转而铺开行李箱、插线板、充电宝等业务,一点一点的盈利。
还有一家公司不肯承认,最后“生态转向”美国,不肯回来。
JD.COM是一个中央集权的企业。
集权有集权的好处,决策成本低,精英的啰嗦,转向快——这一点,我们太能理解了。
去年年中,京东前夕。回归港股后,对刘提出了很多战略思考。
5月19日深夜,刘发了一封题为《JD是谁?COM”,长达6000字。
我的理解是,JD.COM准备放弃流量业务(或者只是做维持现状的辩护),在一个“科技赋能的社会”里,大踏步走在2B企业的道路上。
其中,意图明确的原句有: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转型为技术驱动的供应链服务公司。”
“JD。COM集团的战略定位:我们是一家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和服务企业。”
经过半年多的观察,我觉得东哥不是闹着玩的,相关的一系列落地动作极快。
第一个大动作是做直播电商的领军方。
与Aauto quickless达成战略合作后,JD.COM不再坚持交易场景必须在自己的网站上,而是在Aauto quickless中以电商的模式彻底转向幕后。
从为导流支付广告费到更快的Aauto(电商身份),转变为更快的收取Aauto的供应链技术服务费(供应链服务商身份)。
然而,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码分公司的分离和上市透露了更多的信息,显示了京东的既定成就。COM的对外技术赋权,并奠定了相应的结构组织。
招股书显示,2020年,京东物流企业客户数量超过1.9万,其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覆盖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生鲜等多个行业。
京东数码的招股书中也提到,面向商家和企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面向政府和其他客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正在迅速崛起,成为这家企业的营收支柱。
而这一切,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围绕供应链的技术赋能。
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从上游的原材料交易到加工成产品,再通过分销网络,依靠物流系统将产品送到终端。
在这个过程中,连接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终端的功能网络属于供应链的范畴。
现在所有大大小小的巨头,从互联网到物流到零售再到硬件厂商,都或多或少的在这个领域积极布局。
有的是研究所模式(阿里、腾讯),有的是单点突破模式(华为、小米、顺丰),有的是长期以来将这个体系内化到自己的业务范围,一直在不断完善(沃尔玛、苏宁、苹果等)。).
但是JD。COM的战略意图显然比其他公司更坚定。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梦想。
或许,JD.COM会成长为最底层的技术服务商,京东物流会帮助每一个企业顺利实现JIT(零库存生产模式),京东数学会为每一个企业安装算法优化的大脑,所有企业都离不开它。
又或许,JD.COM只会成为中小企业的拐杖。等它长大了,就会被踢开。
“空气独家卖家”确实很有前途,但也有点吓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