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需要什么支撑?

最近有几件事让我感触很深。看来物流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方法论来支撑的时候了。第一,我最近参加了一些政府的项目、计划和会议,但是很多官员承认他们不明白什么是物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恐怕不能指望官员给我们指一条发展道路。作为物流人,应该知道行业是怎么发展的。规则是什么?希望政府能为你解决一些问题。第二,我接触过很多学术研究,包括博士论文答辩。学生也在学方法论,但很多都是华而不实,严重脱离实际,自娱自乐,对物流的发展没有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建立物流本身的方法论。第三,我接触了很多创业者,发现很多案例很精彩,有很多方法和理论值得总结,但是没有总结成方法论,很遗憾,因为其他人还在做类似的探索。第四,最近媒体一直在报道很多物流弊病,这当然是好事。把物流这样一个非常幕后、非常专业的领域暴露给普通人,肯定会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会看到,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不是一时的激情可以解决的。我觉得应该对物流有深入的研究,不是打个电话,施加点压力,揭露点黑洞就能解决的。什么是物流,如何发展,目标是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是物流呼唤方法论的时候了,尤其是在座的企业家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什么说物流发展到了需要思考的时期?是因为现在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创新实践,而是方法论工具,使得我们无法有效积累并形成清晰简单的理论体系,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物流的基本方法论是什么?最能体现基本要求的有三个字——“少”、“清”、“广”。“少”量的概念,理论以简单为美,多的概念说明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清晰”定律使问题清晰,逻辑关系清晰,因果关系明确。“广”应用,提取的理论要广泛应用,这些理论的体现随处可见,这样就提取出了基本的方法论。这样的概念是什么?什么样的关系可以广泛应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有一句很简单的话——“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抓住了物流的两个基本点:体系和服务。所以简而言之,物流发展就是建立体系,做好服务。物流系统体现在网络上,所以如何构建网络是系统建设的核心。服务是以流程的形式出现的,如何设计和控制流程成为了服务的核心。所以物流的两个核心概念是网络和流程。如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如何花钱?怎么赚钱?是两个基本任务,所以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怎么花钱就是怎么投资建网,怎么赚钱就是设计一个流程,既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又能实现自己的利润。物流的问题都是围绕着网络和流程的发展变化。物流网络理论应该包括什么?还是要从实践中观察提炼。首先是投资问题。投资需要市场需求和网络功能在总量和布局上达到平衡。其次是网络资产管理的问题,资产管理是任何企业的基本要素,但网络是结构性的,所以网络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其内部平衡,不能有任何短板。如果有短板,说明网络有问题,价值不高。所以,管理网络,提升网络资产价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短板或瓶颈的过程,使网络始终处于最佳平衡状态。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平衡呢?首先要建立一个清晰的因素关系模型,来展现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绩效考核体系来解决衡量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无法准确知道它是否平衡。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物流网络中有两个非常特殊的问题。一种是组网中的资源整合形式,即企业的网络是自建还是外包。一般来说,只有符合标准化、可量化考核、法律关系清晰等要求的业务才适合外包。经济学研究中已经论证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专业化程度,也就是外包的深度,取决于全社会的平均交易成本,这似乎是一种均衡的关系。另一个大问题是,大型网络的资源管理肯定会遇到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经过不断的整合、收购、合并,网络系统会越来越多,管理系统肯定会面临分散和集中的选择。这也是一个平衡的分析。一般来说,系统集中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率,但肯定会牺牲活力和创造力;但如果管理权力下放,管理体系相对分散,会增强系统的活力和创造力,但会形成内部竞争,甚至相互破坏,整体效率下降。所以管理的集权和分权都是为了平衡效率和活力的关系,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来考虑。但实践表明,信息化集中程度略高于决策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决策权即使去中心化,也是相对透明、可控、可调的。这些可以很好的把效率和活力结合起来。因此,信息集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管理并不一定高度集中。网络理论支持一类物流服务,通常涵盖流程简单、标准,主要依靠网络进行竞争的物流企业,如运输、快递、货代等。总的来说,这类物流市场供大于求。问题是资源分散,造成了小、散、乱、差的现象。要在集约化的指导下实现网络化,同时推进信息化和标准化。这就是“把物流业做大”的目标和方向。流程是物流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实践中,这一过程首先要解决两个矛盾。第一,客户的服务需求和所需成本之间的平衡。其次,客户需求的特殊性如何通过流程拆分形成尽可能多的标准操作模块,即尽量把特殊性变成标准。这两个矛盾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是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解决方案是根据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总结出企业供应能力的标准模块,使非标准的特殊需求分解为更具不变性的合适的标准服务模块。关键是如何把握标准模块的粒度。当然,过程中也会遇到衡量或度量的问题,表现在KPI绩效指标和接口的设计上,所以一定要把握好KPI和KPI的传递。在具体的流程分析中,往往是以仓储为节点的流程分析。你可能会遇到三个过程:进货的过程,出货的过程,在仓库工作的过程。采购要照顾业主的利益,在数量、节奏、出错率等方面尽量满足业主的要求。海运是终端驱动的,要尽可能满足终端销售和需求的需要。通常,这两个过程必然会发生冲突,从而导致库存管理问题。所以仓库操作不仅仅是内部操作,更是上下游流程的平衡。从整个流程来看,仓库作业不是降低仓库作业成本的问题,而是实现上下流程的顺畅协调,否则不是缺货就是缺货。因此,仓库不仅是两个过程之间矛盾的反映,也是解决这种矛盾的工具。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应该根据这个定位来设计。在过程中还要注意责任的转移,因为服务产品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是在各个环节中逐步实现的,一般商品交易的法律属性也要包含在服务过程中,所以也要做好责任的转移,过程环节的接口是重点。现在的物流有一个明显的责任缺口,就是验货的问题。快递中的先验后签还是先验后签的争论,反映出物流过程的责任转移不严格。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当业主将货物交付给快递公司时,快递公司会验货。检验后,货物的责任就转移了。交给客户的时候,如果有问题,会积极调查。这就是所谓的无缝交付。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发货人要求快递公司只负责外包装,快递公司只赚外包装没有破损的钱。只要对方证明收货时包装完好,快递公司没有责任,比如退货由发货人处理。这也是一个无缝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作为服务产品,符合法律定义,关系清晰,所以是合格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它的交易属性和责任。流程理论主要支持专业物流,如汽车物流、食品冷链、服装物流等。因为这些物流服务是非标准性很强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熟悉专业,能够快速分解各种流程,然后将标准服务外包出去。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流程的把握和控制,所以他们会以仓库为核心来解决这个流程的问题。随着专业化细分,物流市场将呈现“做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物流的成果将落实到制造业、商业、农业的转型升级中。至此,我们建立了一个方法论框架:基本概念是网络和流程,对应的市场是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的特点是以规模和网络为基础,追求规模经济,其服务流程规范简单。专业物流提供的流程原则上是非标准的,需要和客户不断的沟通和改进。对流程的控制和设计是其核心竞争力。此外,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基本服务是通过规模赚钱,和客户有明码标价。这类企业的话语权就是规模。专业服务确实是通过降低客户的物流成本来挣钱的,也是产业链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控制手段。在实践中,任何企业都会遇到网络和流程的问题,这两个基本概念是相互依存的,不应该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简单来说,物流的发展方向就是做大,专业化。“大”是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整合资源,构建网络体系,“专”是向专科深化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流程。以上是物流本身的发展规律。宏观管理取决于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物流发展和国民经济之间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需要推动;如果是闲置,就需要调整。这个问题现在没有明确的判断。总说中国物流比发达国家落后一倍。这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从均衡原则来讲,我国物流,与目前工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比,总体上是满足的,但基本服务供大于求,专业服务供大于求,存在结构性问题。其次,内部物流是否均衡,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布局,大中小企业比例等。,是否存在不规范竞争、垄断、超额利润,是否能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宏观管理其实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当然,呼吁优惠政策没有错,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物流自身发展的规律,给予其必要的环境和政策,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物流的宏观管理,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发展物流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物流规模吗?物流网络建设是靠加大投入还是靠整合集约化?物流的发展是靠政府整体优惠还是靠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为什么会失灵?最后,我来说说企业家的责任。创业者可能各种专业知识都有,但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要求我们创业者首先成为网络专家或者流程专家,这样才能快速诊断出网络或者流程的症结所在,同时是两个专家当然更好。这些都是企业家的基本责任。所以我觉得创业者要提高一些方法论的意识。其实企业家在日常实践中有很多创新,甚至是无意识的想法,可能是一个原理,一个方法,要积累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方法论,才能更通用,更适用。创业者可以试一试。具体来说,他们可以从案例或自身发展历史入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类分析,找出更多的一般规律。这是企业家提炼方法论的一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