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加热炉上的纸
主要课程有: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基础、控制工程与测试技术。专业平台课程包括动力机械工程基础、环保节能等。专业课程分为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内燃机与汽车工程三个模块,包括:锅炉原理、热力透平机械原理、电站系统与设备;流体机械原理、容积式压缩机原理、制冷原理及装置、低温原理及装置;内燃机原理、内燃机结构、汽车结构、汽车理论等。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一套专业课和一套选修课。选修课分为几组,有新能源发电、流体机械强度、振动等60多门课程。
080702热能工程
01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
多相流体力学及其测量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石油、制冷和航空航天等一系列工程中。多相流体力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研究各种流体在平行管内流动或管外流动(有无换热)时的流型、流动阻力、流动稳定性、混合、分离和分配均匀性。这些流动机理和多相流体测量技术都是国际前沿课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新领域。对开发现代或未来的创新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能取得重要的经济效益。
指导老师:林宗虎
林宗虎,中国工程院院士,男,出生于浙江吴兴,1933。1957交通大学锅炉专业毕业。1980-1982曾是迈阿密大学的客座教授。现任Xi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会评委,流体机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锅炉介质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 香港认可局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副所长,美国《中国工程热物理杂志》副主编:& gt期刊国际顾问。他是热能工程、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多相流测量等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1988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获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4获得王宽城育才奖。
林宗虎教授在热能、核电、石油化工的重要理论——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在气体和液体方面,他创造的孔板流量计两相流公式,可用于各种压力、不同组分、各种两相流体和变压条件,被推荐为国际上最好的公式,称为林公式,已被国内外六本书收录,被引用数十次。他首先系统研究了U型管内两相流体压降脉动机理,建立了其计算程序和脉动判别方法,解决了电站锅炉脉动严重的问题。他创造了三种两相摩擦计算方法和一个计算截面含汽量的公式,并被广泛应用。在沸腾传热方面,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脉动流下沸腾传热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光滑管和各种强化传热管,开辟了传热研究的新方向。过冷沸腾传热和稳流沸腾传热已有研究成果。在多相流测量方面:基于林公式,首次解决了用一个组分同时测量两相流和组分参数的国际难题,并获得专利和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截至目前,林宗虎教授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2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中国专利4项。在国内外出版著作15本,其中第一作者,著有《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特性及其工程应用》、《强化传热及其工程应用》、《气液固多相流测量》、《气液两相流与沸腾传热》、《锅炉内过程》和《锅炉试验》等9本书。已经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培养了15名博士生和17名硕士生。
指导老师:曹子东
曹子东,男,教授,毕业于Xi交通大学1966.7,全国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多相流动与传热、清洁能源燃烧、环境工程、高压全燃高炉煤气锅炉设计、分离式热管设计。
主要代表论文:
1.沈月芬,曹子东等;英国B&;W公司燃煤锅炉掺烧高炉煤气对热力参数的影响。中国电力,4号,1997。
2.沈月芬,邹倩,曹子东,等。分离式热管蒸发段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Xi交通大学学报,第6期,1996。
3.曹子东,张彦谋。浮头式废热锅炉重整气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Xi交通大学学报,第6期,1994。
4.沈月芬,曹子东。棒束中带混合叶片的网格隔板引起的横流混合效应的研究。核工程和设计。光纤,1991
5.废热锅炉插管式换热器反循环流动的实验研究。Xi交通大学学报,1982,1。
主要作品:
1.锅炉本体的布置与计算。Xi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10。
2.工业锅炉原理。Xi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11。
3.锅炉测试技术。Xi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五月。
专利:
1.带再循环的分离式热管。专利号ZL93245949.8
2.层燃炉的涡流燃烧拱。ZL专利号994738+0。
3.燃烧高炉煤气的高压电站锅炉。专利号ZL97203451.x
主要成就和奖项:
1.嵌入式铝翅片管高温换热器。1992.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天然气转化气制合成氨及转化气余热锅炉。1994.化学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官:车有福了。
车德福,男,6月出生,1962 165438,教授。1983、1986、1990分别获得Xi交大热能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1990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读联合培养博士生,1991.3-1991.7在陕西工业锅炉厂实习,1995 -1996实习。1998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曾任党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任、院长、副院长、科技处副处长、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主任。现任热能工程系主任、锅炉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机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热能工程专业指导组秘书、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动力工程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秘书长。本科生“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硕士生“气液两相流及沸腾传热”,博士生“多相流及其进展”。研究兴趣包括多相流和传热、化石燃料燃烧和污染控制、锅炉和热交换器设计。三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拥有两项专利。他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和两本书。目前负责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二级项目(973)燃煤污染防治基础研究、煤中氮的赋存形态及迁移规律研究、安交通大学重点科研培育项目、中国西部水沙迁移多相流动机理研究、安交通大学本科教改基金项目、锅炉原理英语教材改革与实践、英语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一体化、企业多项科研项目。高校首批骨干教师资助项目资助,资助项目名称为“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及其减排控制研究”。
电子邮件:dfche@xjtu.edu.cn
指导老师:庄正宁,
庄正宁,男,籍贯上海,1952年6月出生,教授。1982毕业于Xi交通大学,获得工业热能工程学士学位。1992获Xi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硕士学位。向本科生开设《锅炉原理》、《锅炉工艺》、《锅炉本体布置与计算》、《节能环保》等课程。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持有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书籍1本。已培养研究生2名,目前在读研究生4名。曾任热能工程系主任,现为热能工程系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相流与传热、能量转换与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
招收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
●多组分混合介质汽液和固液相变过程的研究。
●储能技术和系统研究。
●强化传热。
●高效换热器的研发。
指导老师:王栋
王栋,出生于1960,副教授。1982毕业于Xi安交通大学,电厂热能专业;1982师从Xi交通大学林宗虎院士;1985获得硕士学位。从1995在职攻读博士,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多相流体流量测量技术的研究,已获得该领域专利6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2篇,合著专著一本,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Xi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奖两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与胜利、辽河等油田合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本发明的湿蒸汽流量计和井下蒸汽吸收剖面测试仪已在油田得到应用。
本文主要研究火电、石油、化工、核能和环境工程中多相流体的流动和传热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多相流体流量测量技术油气水三相流量测量技术及仪器、汽水流量计
2.油气层安全混输与段塞流预防、段塞流检测的理论与技术。
3.产油测井技术,井下吸汽、吸水、吸聚剖面测试技术,井下产液剖面测试技术。
4.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机组的汽-固磨损,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指导老师:朱昌鑫
朱昌鑫,男,8月出生,1962,副教授。分别于1984、1989、1993获得Xi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6被聘为副教授。2000.1 ~ 2006.5438+0.1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UConn)深造,任该州访问学者。讲座: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环境保护和节能,以及其他研究兴趣:
微尺度通道中的流动和传热
新能源应用技术
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
相变传热过程
发表论文20余篇。
指导老师:王妍妍
王艳星,女,1965年3月出生,汉族,辽宁鞍山人,党员,副教授,Xi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从65438到0989,他获得了Xi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硕士学位。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多相流特性研究,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属基金和横向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主编《燃油燃气锅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研究方向——气液两相流概论;
主要从事与气液两相流、多相流流型、水循环原理、强化传热相关的传热传质基础和应用研究。针对热力工程、石油、化工、冶金工程、环境工程等应用领域的重大研究项目开展多相流体动力学及其数值计算,应用多相流测试技术研究流体流动规律。本人从事锅炉、换热器研发多年,独立完成热力领域水循环程序计算。从事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指导老师:赵
赵,男,1963年6月出生,汉族,山东胶州人,中共党员,博士,交通大学副教授,1986在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获热能工程学士学位;1989工程力学系实验力学硕士;1998获得Xi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燃油燃气锅炉》、《动力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实用锅炉手册》。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温材料与强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业锅炉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气固两相流及交叉学科介绍;
主要从事气固两相流及能源、力学、材料相关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如燃烧与传热、清洁燃烧、燃料热解、流体与工程力学、超临界电站机组耐热材料,以及能源、力学、材料的综合研究,以交叉学科方向的综合研究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开发的锅炉产品已在全国5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主持编纂?quot锅炉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软件包已在国内20多家企业得到应用。“超临界单元材料T91”研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科研项目大多来源于重大工程实践,研究成果能直接指导和服务于生产实践。
指导老师:王书重
王书重,男,1968年6月出生,副教授。1990、1993、1996分别获得Xi交大热能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到1999,去挪威能源技术研究所(IFE)做博士后。1990以来,一直从事热能工程、多相流、传热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参与多项国家、省、部属基金和横向项目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Xi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奖(“段塞流技术研究”),并以独立发明人身份拥有国家专利,开发了国内首个反映油气水多相输送特性的稳态计算机模拟软件。在热能工程领域,开发了基于Windows友好界面的燃油燃气炉CAD软件包,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田注蒸汽(蒸汽吞吐和蒸汽驱)超临界压力蒸汽发生器。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多相流体动力学及其数值计算(应用领域如热能动力工程、石油、化工、冶金工程、环境工程和生命血流)
多相流测试技术与热工仪表的发展
锅炉/加热炉的设计与改造
强化换热技术:高效换热器的设计与开发
新能源应用技术(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给水和污水处理技术
CO2流动和相变传热;超临界CO2萃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