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论文学的改良》对今天的写作有什么意义?

这本通俗易懂、定义明确的《论文学的改良》为后来的论文(从新文化到现在)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标准”,有利于其规范化。首先,层次清晰,论据充分。文章首先对“八事”进行了概括,然后运用古今中外的大量论据对“八事”进行了详细论述。比如《不要用正典》这篇文章,他每论述一个意思,都会举出具体的例子,可以说是深下功夫,充分体现了作为学者治学的严谨态度。正是这种态度,导致文章的结论是“拙见,尚不明了,中国同志一帧帧纠正是对的。”这种态度被当时和后来的人批评为流浪和懦弱。在给胡适之的回信中,陈独秀也对胡适“包容异己,自由讨论”的态度极为不满,认为“当白话文被视为正宗文学时,其是非十分分明,不容反对者讨论”,正是陈独秀的这种坚决态度,才使得文学革命迅速发展。在文学革命初期,这种“一刀切”的坚决态度是必要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然而,当我们回顾文革历史时,我们发现非常相似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对所谓“小资产阶级思想”采取了极其果断和强硬的态度,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但结果却和新文化运动完全相反。胡适、陈独秀倡导的文学革命,为后来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文革的文学革命几乎造成了文学的“荒芜”,流失了大量人才。对于胡适的态度,我认为应该更为审慎,文学问题应该通过讨论来解决。其次,进化的方法。由于早年在成中学派受到严复进化论的影响,本文从进化论的角度研究中国新文学,为王国维之后的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