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室内环境与健康的论文
室内环境健康
营造健康的室内微环境,在整个施工周期中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材料,使其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生态要求,形成平衡开放的生态系统,这是实现室内健康的途径。
实现室内环境健康必须遵循五个原则。
生态原则。室内环境是人造的,可以认为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整个可持续发展环境的一部分。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实现健康生态的建筑环境。
和谐自然的原则。坚持自然环境,就是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的结合是:通过室内外的视觉循环,人们可以俯瞰自然风光,室内设置绿化,选择天然装饰材料,实现视觉的自然化;通过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人的嗅觉自然化;通过看、闻、感,感情最终自然化。室内自然化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保持人与自然的直接和间接联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节能高效的原则。选择耐久、低储能、隔热的建筑材料,以低能耗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被动式方法用于为建筑物提供冷却、加热、通风和照明。采用高效材料和照明设施,利用建筑自身的循环和生态效应,实现高效节能。高效节能的目的是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减轻对环境的负荷。
资源再生原则。优先使用可再生建筑材料,尽量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大量的建筑材料主要来自于再生材料,这是废弃材料的最佳处置方式,比如装饰材料、再生塑料等。此外,建筑材料具有再利用的价值,在建筑物重建中拆除的许多部件具有利用的价值。
健康无毒的原则。现代室内装修材料很多都是化工产品,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扩散。建立无害室内环境的方法是使用无害材料去除室内外的有害物质,而不是污染材料,避免铅、汞、石棉、挥发性气体和二氧化碳的影响。正确的施工和合理的使用材料可以馈送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什么是健康的房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住宅”是指能使居住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交上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下使用的住宅。具体标准是:
(1)能引起过敏的化学物质浓度很低;
(2)为了满足第一点的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挥发性化学物质的胶合板和墙面装饰材料;
(3)配备通风性能良好的通风设备,可将室内污染物排出室外,特别是对气密性高、保温性强的建筑物室内房间,必须采用带风管的中央通风系统进行定期通风;
(4)在厨房炉灶或吸烟处设置局部排风设备;
(5)客厅、卧室、厨房、厨房、走廊、卫生间等。应常年保持在17 ~ 27%之间;
(6)室内湿度常年保持在40%-70%之间;
(7)二氧化碳应低于1000 ppm;;
(8)悬浮粉尘浓度应低于0.65438±0.5毫克/平方米;
(9)噪音应小于50分贝;
(10)保证一天内日照3小时以上;
(11)提供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
(12)住所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能力;
(13)人均建筑面积充足,保证私密性;
(14)住所应便于护理老人和残疾人;
(15)由于建筑材料中含有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所以所有的房子只能在完工后隔一段时间再搬进去,期间要进行空气交换。
小气候是指室内温度、湿度、气流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们除了直接作用于机体外,还可以作用于人体周围的生活环境,影响人类的生存状态,从而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温度是小气候的重要因素,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影响。过冷和过热的温度也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室内适宜温度随季节变化,夏季为24 ~ 28℃,冬季为19 ~ 22℃。同时要尽量做到各点温度均匀,及时保持恒定。平均温差(外墙内壁与室内任何地方的温差)不大于2℃,垂直温差(每米高度的差异程度)不大于3℃。
相对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有重要影响。一般在30%-70%之间,不超过70%为宜。
不同的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夏天的空气流动可以促进人体散热,冬天的空气流动可以使人体感到寒冷,所以风速对人体的热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6月65438日至6月996日,第二届联合国人居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人人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市政府向大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居环境发展报告》,提出了1996-2010中国人居环境发展“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人居环境发展进入了追求“绿色住宅”的阶段。相关统计显示,未来10年,我国城镇住房需求将增加36.68亿平方米。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关注“绿色”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尽可能选择绿色建材。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30%的新建和改建建筑中存在有害健康的室内空气,这些有害气体导致了全球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目前,室内空气污染已被列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五大环境因素。
其次,新开发的建筑必须有利于建立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系统,即建造“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应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关心使用者,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该系统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特点。
第三,建筑物也应该有“绿色”规划。随着“绿色文化”对中国居民衣食住行全方位影响的加深,“绿色规划”是必然选择。
绿色建筑是当代建筑学、生态学等技术科学成果的综合应用,将房屋建成一个小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一个充满活力、自然、便捷、舒适、节能、无污染的居住环境。这里的“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和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标志。意味着这种建筑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当代及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本质是物质系统的端到端连接,高效、和谐、开放、封闭。通过建立建筑内外自然空气、水分、能量等物质的循环系统,设计出“绿色”建筑,赋予建筑生态文化教育和艺术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以不影响环境基本生态为目的而建造的住宅。所以,生态学专家一般称之为环境* * *建筑。
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小环境和大环境的保护,而且对人体健康也非常有益。为了利用环境,造福人类健康,绿色住宅在设计和建造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绿色住宅对所在的地理条件有特殊要求。土壤无有毒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场适中;
(2)绿色住宅完全采用木材、树皮、竹子、石头、石灰等天然材料建造,必须对这些建筑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无毒无害,具有隔热功能,有利于供暖和热水供应的一体化,以提高热效率,充分节约能源。在炎热地区,还减缓了室外高温向室内的传导;
(3)绿色住宅将根据地理环境的具体情况配备太阳能装置或风力发电装置,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目的;
废物的排放应在白天在温室中进行。
可见,绿色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建筑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有利于生态、健康、节约能源和资源、方便生活和工作,并对建筑行业的设计、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想法。绿色建筑不再是生态环境专家的美好设想,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