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简称是AMI,是一种突发性疾病。患者常伴有低血压,严重时可威胁生命。在这些患者中,部分基础血压的原因是由可逆因素引起的,通过纠正可逆因素可以逆转低血压状态。策略本文以75例患者为例进行分析,其中有23例发生低血压,而这23例又分为两种情况:①心源性休克引起的低血压(14例)和②非心源性因素(9例)。结果16例存活,7例死亡。结论低血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抢救患者改善病情的主要策略是:及时诊断、适当护理、诱因治疗、持续心电监护、合理使用扩血管药物和利尿剂、纠正低血压量。
关键词:阿美;低血压;护士
据国外专家介绍,低血压可能导致脑梗和心梗。直立性低血压严重后,患者每变换一次体位,血压都可能迅速下降,导致晕厥,会迫使其卧床休息,还会诱发脑梗塞和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相对较高,部分患者的致死原因是低血压。一旦发生低血压,要及时治疗,如果是可逆因素引起的,可以逆转。本文报告75例AMI并发低血压,其中14例为心源性休克引起的低血压;其余9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23例患者中,死亡7例,存活16例。由于AMI后低血压的死亡率较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诱因以及及时的护理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数据和策略
1.1一般资料23例AMI低血压患者由16名男性和7名女性组成,年龄47 ~ 89岁,男性平均年龄69岁。女性平均年龄71岁。
1.2血压计采用进口先进设备,常用的是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床头SOLAR8000床头和中心站监护仪,自动测量血压。设备主要参数:袖带长50 cm,宽14.5 cm。病人住院后的护理严格执行相关医疗标准,均为仰卧位或30?低斜位时,袖带置于肱动脉上1 ~ 2 cm处,松紧以能塞进2个手指为宜。设置定时测量时间为每5 ~ 30分钟测量1次。
1.3低血压的诊断标准当患者血压低于90/60 mmHg,或患者基础血压下降20%时。
2.结果
2.1心源性休克患者14例,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3例,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据统计,6例患者死亡。
2.2非心源性低血压9例,其中5例使用血管扩张剂,2例使用利尿剂,2例体液摄入和血容量不足,1例死亡。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心肌梗死的发生,血管扩张剂的使用是非心源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1]。
3.讨论
3.1心源性休克占本组低血压病例的60.86%,死亡率高达42.85%。AMI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是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当左心室面积的30% ~ 40%发生心肌坏死时,心输出量为
3.2应重视AMI后非心源性休克引起的药物控制性低血压。本组9例非心源性低血压中,血管扩张剂引起5例,利尿剂引起2例,占总数的77.77%。可见,用药不当是低血压的另一个常见原因。血管扩张剂是心肌梗死的首选药物,因为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降压环节导致血管舒张和阻力降低,从而降低血压。因此,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和血压。本组1前壁+下壁+右室AMI患者入院前首次给予硝酸甘油10 mg,加入500 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 h后,他们的血压降至70/48 mmHg。入院后硝酸甘油减为3 mg,缓慢滴注多巴胺40 mg,适当补充血容量。1 h后血压升至90/60 mmHg,3天后血压稳定在90 ~ 105/60 ~ 70 mmHg。由于药物的有效浓度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尤其是老年人,在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根据血压的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的速度和浓度,首次剂量宜小。比如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初始剂量为5 ug/min,以后每隔3 ~ 5 min递增3 ~ 5 ug,平均最大滴速为50 ug/min,需要输液泵控制[3]。如果患者在点滴过程中主诉心慌、头晕等症状,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调整治疗方案。
3.3注意摄入不足、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低血压。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低血压不容易纠正。准确记录24小时进出液量,观察呕吐、出汗、食欲差患者是否有脱水症状,老年患者注意其皮肤弹性、脉搏、血压。在静脉补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尿量和药物性质进行处理。老年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输液速度宜为20 ~ 30滴/分钟,以免加重心衰症状。
综上所述,AMI引起低血压的患者死亡率较高,但在医护的密切配合下,严密监护,仔细观察,正确评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向医生报告积极配合抢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资料:
[1]张士多。急性心肌梗死407例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A]。世界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摘要[C].1997 .
[2]王小兵。急性心肌梗死一阶血清脂蛋白谱分析与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
廖智聪。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运重建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