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中医的“形象思维”

任何空心的草木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任何对生的枝叶都可以外用止血;任何有毛有刺的叶子都可以治疗肌肉肿痛;任何有粘稠浆状物的叶子都可以治疗肿毒或毒虫咬伤。

大象也喜欢它。——《易系词》

“形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维方式。“象”通常指客观事物的外在现象和形象。一切能看得见、闻得见、听得见、摸得着、感知得到的东西都是图像。天地之间,一切都以“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类比、象征等方法,根据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性,得出两类事物在其他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的结论。这样的逻辑推理就是“形象思维”,也叫“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先贤在探索未知世界时,经常使用“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的。古人认为,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生来就有天地之灵,都遵循同样的规律,所以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所谓的“万物同源”、“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以中医为例。

比如,通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百合花,黎明开放,黄昏关闭;紫苏叶的生长特性与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夜间睡眠习惯有关。因此推断这两种植物可能具有调节开合的机制和功效,所以尝试在人体内进行验证,百合和紫苏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实践证明,它们确实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疗效。

用有形的“形象”演绎无形的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如同“同类相从,精神相求”。

再如牛膝,其关节如膝,故可治膝胫之病;杜仲坚韧有韧性,故能强筋骨;红花类血,有活血调经的作用;芦苇和泽泻生于湿地或沼泽,不怕泡水,所以有利尿、利尿的作用。麻黄生于寒冷地区,能御寒,故有祛风散寒之功效;虫避,故用地龙治中风经络半身不遂...

再比如,朱砂是红色的,颜色红到心里。朱砂质重,但能安神,能宁心安神。

《本草纲目》:“凡药轻弱者,升之;药重的地方,沉落;哪里的味道淡了,哪里的味道就浓了...味厚之处,沉藏,味平。”这些都是用嗅觉状态的形象来说明药物的盛衰规律。

不仅表现在对中医的发现和认识上,还表现在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方面。“象思维”有许多推理和认知的方式

“大象思维”不是古人想象出来的。“观物-取象-类比-体道”是中国传统的认识论方法。人们通过感官认识药物的“形象”,初步了解其特性,然后与人体、自然放在同一个整体中思考,从宏观上了解其作用机制,然后尝试治疗疾病,再加以总结分析,形成初步的用药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反复认识药物,用药物治疗疾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中医的理论雏形。

通过类比,“形象思维”可以启迪人的思维,帮助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推开他人,理解和发现新事物。

"所有的形状和颜色都是自然的,并且有合法的图像."古代先贤通过眼、手、口、舌反复体验天然本草的药性和气味,通过“象思维”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但不得不说,古人的“形象思维”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容易造成类比错误。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和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和不规律性。在类比的过程中,容易以偏概全,忽略事物的特殊性。

几千年来,“想象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置身于方寸钢筋水泥之间,远离了鲜活的大自然,远离了神农尝百草时代对自然生物的认知,以及前人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取其精华,继承和发展。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懂一些物理化学之类的科技,就可以窥一斑而全盘否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