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它不仅促进了企业的优质产品,而且对整个企业在价值链上的提升也大有裨益。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也是现代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都是从小作坊起步,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瓶颈尤为明显。
由此出发,分析研究了目前民营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民营企业质量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提出了相当的意见。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在全面质量管理企业中的可重用性。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全面质量管理在民营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对策。全面质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浅析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在企业中的可重用性(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名称最早是由美国著名专家费根鲍姆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
它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现代质量管理。现在已经成为一门高度系统化的科学。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和“四个方面”。
“三个方面”——指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
“四个一切”——即一切为了用户,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为基础,一切工作按照PDCA循环进行。
全面质量管理(TQM)被定义为一个有效的系统,它整合了开发、保持和改进企业所有部门质量的活动,以便以最经济的水平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年,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在很多方面与国际接轨。
如果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跟不上国际水平,我们的制造业就永远停留在初级水平,就会被产业结构的调整所淘汰。
另外,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我国的民营企业都是从家族企业的建立开始职业生涯的。
不可否认,发达国家的许多家族企业都带有家族色彩,但其管理的创新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不仅在企业管理上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而且在人事任命上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照顾他们的公司。
从以上现实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切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并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此外,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显现出来。
比如温州一些没有核心价值,靠价格取胜的低档工厂,纷纷关厂。
质量要求的提高也是由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人民群众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提高质量,我们必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只有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才能与国际水平接轨。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质量目标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统计手段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改善了产品设计方案,减少了事前的失败成本和日后产品设计问题引起的一系列成本优化。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加速了生产过程,使流程优化简洁。
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发展可以鼓舞员工士气,增强质量意识。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改善了产品的售后服务,使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客户对其提供的产品更加信任。
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市场的接受度和认知度,降低运营质量和现场维护的成本,减少运营损失,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此外,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还可以减少责任事故,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由此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的不足(1)错误地将ISO标准视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顶剑。现在,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把IS09000标准作为应用过程。虽然按照1S09000的标准提高了质量,但是企业文化没有改变,领导也没有全心全意投入。
把ISO当标杆,当噱头。
而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TQM中定义的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还与组织如何交付货物以及如何快速响应客户投诉有关。
因此,中国的民营企业要真正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流程、技能、技术支持、培训体系、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
ISO只是一个框架,就像盖房子的空壳,提供了必要的建设标准。里面的实际家具要靠企业自己优化调整。
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经营理念也不一样。
因此,将ISO标准视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顶剑是不合理的。
(2)缺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往往认为质量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与组织内其他人员无关。
实际上,质量管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和过程,它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和激励的基本职能,以及预测、研究、计划、规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监督、评价、培训、任命、选拔和竞争、公共关系、广告和营销等主要职能。,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只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和过程。
另外,质量管理不是组织中少数人的事,而是组织中所有人的事。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难管理的,因为中国人非常聪明。
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很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睿智。
聪明就是能够正确感知世界;聪明渴望展示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的人大多聪明;善于隐藏自己的聪明,叫做聪明;能影响智者的人叫智者。
在中国企业中,聪明人往往太多,聪明人太少,基本没有名人。
在中国的企业员工,往往是聪明的员工,专注于分析规则,寻找规则的漏洞,违反规则。
这样的员工一增加,企业往往就管理不下去了。
这样的问题在企业中很常见。
(3)企业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基础管理如蹲。
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基础一直没有做好,连管理者自己的岗位职责都不清楚该怎么做。
企业在做很多决策的时候,没有科学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靠想象。
这样的决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造成很多问题,很难解决。
一次一个政策,计划变化不快,企业不断变化,就像重复建设。这样的企业很难长久。
企业基础数据管理一塌糊涂,没有成熟的文件系统做支撑。
要得到之前的数据,因为信息丢失找不到了。
这样,作为管理者,你只能靠资历和经验凭空做出决定。
做出的决策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难以实施。严重时会造成很大的内耗,增加失败的成本。
这就是为什么大型民营企业越来越重视引入ERP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管理的原因。
(四)质量管理中的经验主义很多民营企业认为,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实践,管理就是“拜师学艺”或“一心一意”的事情,忽视了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学习新知识,不注重及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导致管理粗放,管理短视,靠主观决策和侥幸心理。
这往往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业绩不佳。
中国的民营企业非常缺乏管理工具和方法。
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和管理规则非常抽象和笼统。
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第一条都是“热爱XX公司”,其余都是口号和空话。
这是一本没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都没有,企业这样的薄弱环节不胜枚举。
三、解决民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运行中弊端的对策(1)民营企业正确认识TQM的重要性。在民营企业家眼里,我们公司通过了ISO认证,意味着我们的质量可靠,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作为最高领导者,我们应该打消这种想法,清醒地认识到ISO只是企业与客户合作的门槛。
比如汽车行业需要QS9000认证,这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其供应链进入该行业的门槛。规定了他们的供应商需要的文件和技术支持,从深层次上来说,就是他们的零部件供应商的规模。
TQM是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一剂良药。只有全员参与,提高质量意识,企业才能走向可持续经营。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曾经做过“红珍珠”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管理者应对质量差负主要责任,质量差更多是管理制度造成的,而不是某些“坏员工”造成的。
因此,质量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关心的最重要的事情。做好质量,也要从企业整个系统考虑和出发。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诚然,我们不能忽视ISO9001设定的框架。ISO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和基石,企业的ISO认证有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TQM倡议和ISO框架保证相结合,可以达到最高的质量和最低的成本。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始终处于最佳实践的前沿,这也是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QCC团队,对全体员工实施长期质量改进QCC的英文叫QUALITY CONTROL CYCLE,中文翻译为“Quality Control Circle”。由日本质量管理权威石川薰博士创立于1962,也指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在同一工作现场自发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形成的团体。
这个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在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下,灵活运用各种QCC技术,全体员工参与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
显然,QCC活动与员工的全员参与密切相关,活动的过程比口号更重要,而中国的民营企业总是把QCC当成口号,缺乏团队合作和规范化。
规划一个好的QCC活动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圈子成员,可以在同一个部门内挑选,也可以在性质相同的部门之间挑选;2.主题选择,通过必要的头脑风暴,成员提出工作中急需改进的问题,经常出现“断头”问题,从而把握现状;3.目标设定,即对这个问题的改善设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4.深入分析原因;5.对策的制定和解决;6.效果确认和结果分发。
中国的私营企业只有遵循这一过程,才能长期提高质量。我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比问题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到2008年的30年间,电子行业累计取得151276 QCC团队成果,* * *创造经济效益约1090863元。
综上所述,QCC是公认的有效解决问题的模式,它不仅消除了制造业中的质量问题,还解决了相关问题,以达到企业设定的目标。因此,开展QCC活动对促进企业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提高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QCC注重全体员工的参与,这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它将员工的个人发展愿望融入企业的驱动力,鼓励优秀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可否认,QCC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会用到大量的数据。如何整理和提取有效数据,直接关系到整个QCC活动的进展。
(3)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基础数据统计1,设立相关部门并组织相关人员对文件进行专门管理,指定专人对文件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企业数据资源的保密,从而导致数据管理的流失。
专职人员可以写进企业管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必要时可以为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这有其制约因素。
2.建立相应的文件内控管理流程,并根据密级对文件进行分类。
对整个文件系统进行编码统计,并对下发的文件进行登记。
形成一套属于企业自身的档案编码规则,可以让企业人员尽快找到档案,不会因为人员离职而造成找不到档案的现象。
这就是文件的可追溯性,ISO文件中有明确规定。
如何操作适合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取决于企业相关单位的集思广益。
共同寻找适合企业的方案。
3.建立文件的内部审核系统。文件各个环节的流转,很容易导致文件的丢失、不知、损毁。这时候就需要定期对企业内部文件进行有效的审核。
按照内控管理流程审核部门之间的文件。
这项活动可以每季度检查一次。
另外ISO外审也会做年审。
审计中遗漏的项目应尽快解决,防止下次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在中国的私企经常发生,只有权宜之计和临时抱佛脚。
但是,问题一直困扰着。
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文件审核体系,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4.定期整理文件,做好6S。
6S:指SEIRI(整理)、SEITON(整改)、SEISO(清洁)、SEIKETSU(清洁)、SHITSUKE(识字)、English SAFETY(安全)等6S公司推行6S的好处,使办公室和加工现场宽敞明亮,待检、合格、不合格的安全区域标志醒目,仪器、仪表、设备醒目。现场使用文件的干净、规范、有效的6S活动,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人们总是被敦促按照6S标准做每一件事,以防止不合格的现象。
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四)充分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在我国的质量管理中,经验主义往往导致血淋淋的教训,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有效的分析就做出决策,导致又一个问题,重复工作。
我国的民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质量控制,但也要充分利用统计方法。
1,质量问题预防行动出现质量问题,企业的不合格成品已经生产出来,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有必要引入FMEA进行早期失效模式效率分析。
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开发的一种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其工作原理是:(1)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对失效后果进行分级;(2)客观评价各种原因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某一原因发生时企业能够察觉其发生的可能性;(3)整理各种潜在的产品和过程故障;(4)着眼于消除产品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助于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例如,宇通公司充分利用FMEA,使宇通客车处于高质量阶段。
2.过程质量控制(1)在IQC进货检验阶段的过程控制中,使用的统计方法是抽样检验计划。国内部分民营企业采用GB2828和MIL-STD-II美军用抽样方案检验,按照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各项要求进行检验。
这个动作对下一道工序的影响不言而喻,起到了把关的作用。
合理选择抽样方案对前期材料质量控制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抽样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场合,有的可以抽样,有的必须全检,主要取决于检查组的性质、数量、体积和规模,或者检查产生的经费,或者检查方法。
(2)过程中采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产品检验过程控制需要SPC,SPC是统计过程控制,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基于数理统计原理,通过对测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达到“事前预防”的效果,从而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不断提高质量。
统计过程控制SPC用更直观的方法展现企业中的质量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和鱼骨图分析原因,采取更直接的解决方案,使质量朝着稳定安全的指标运行。
目前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只把SPC放在现场,对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阻碍。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深刻理解SPC管理过程控制的好处,并在过程中运用SPC进行质量控制。
(3)QC七大方法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中的灵活应用。
“七术”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分为“老七”和“新七”。
“老七种”包括层次法、问卷法、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关联图;这七种新的QC工具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头图、PDPC方法、矩阵数据分析、过程决策规划方法和箭头图方法。
不同的技术需要应用在不同的领域,而不是机械的模仿。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想好看,需要通过这些图表得出结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统计的好处是让问题集中化,更容易识别。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统计方法的训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正解的工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3.测量系统分析(MSA)在企业全面管理中的应用。
诚然,我们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我们通过统计过程方法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
用于分析的数据必须来自具有适当分辨率和测量系统误差的测量系统,否则,无论我们采用什么分析方法,最终都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
在ISO10012-2和QS9000中,对测量体系的质量保证有相应的要求,要求企业有相关的程序来验证测量体系的有效性。
所以,我们要做GR &;r(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论证,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质量,并确定测量系统的误差。
这对后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的测量数据是错误的,那么我们的分析可能会把我们带入另一个圈子,问题会一次次出现,质量永远得不到提高,这是企业质量管理中经常发生的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定期对现行的计量器具进行检查,并做好年检记录。这些规定在ISO标准书中有明确的陈述和要求。
综上所述,对企业,尤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合理应用对他们的未来和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TQM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
TQM在外企成功获得效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显然,我们的一些制造业无法做到六西格玛控制,这也是中国企业努力的方向。
国外一位著名的管理专家曾说过一句精彩的话:“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市场。”
中国的民营企业现在还创造不出市场,那就让我们跟着市场走,跟着跨国企业走,学习国外成功的全面管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逐步提高中国民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