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信息的传递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写起来却非常困难,让很多同学挠头写都很难。这里给大家看一篇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交流障碍

摘要: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不仅要知道语音、语法、词汇等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掌握除了字面意义上的词语之外,还包含许多文化因素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因此,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的文化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交际障碍来阐述文化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首先,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和类型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开始研究非语言交际。萨莫瓦尔认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信息的社会内容只有35%左右是言语行为,其余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非言语交际有许多定义。根据Samovar,非语言交流是什么意思?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除了语言因素之外,包含对输出者或接受者有价值的信息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环境造就的?。非语言交际涉及许多领域,如文化、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应用广泛,语义复杂。非言语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明确的意思,而孤立地理解一个非言语行为的意思往往是困难的。

有许多方法可以对非言语交际的范围进行分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胡文忠将非语言行为分为四类:肢体语言、副语言、客体语言和环境语言。肢体语言包括基本姿势、基本礼仪动作和一些人体动作提供的交流信息;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客体语言包括皮肤修饰、体味掩蔽、服装和化妆提供的交流信息;环境语言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等。前两类可以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类指的是非语言手段。

第二,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文化和非语言交流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非语言交际的形成和效果往往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的。文化和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是代代相传、后天习得的,是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一定社会的相同习惯。在非语言交际中,有如此多的关于文化的表达,以至于文化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非语言因素而不是语言因素。根据Birdwistell的观点,没有一种表演行为适用于所有文化;所有的行为都是文化的产物,而不是身体遗传或天生的。因此,一些通过非语言手段表达的情感是某些文化所特有的。Samovar认为,通过了解一种文化的非语言表达的基本模式,我们可以探索人们的举止和态度;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可以通过非语言行为模式来理解;通过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可以排除狭隘的文化优越感。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更严重,因为非语言行为一般是情绪或情感的表达。由此可见,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误解和错误解码是显而易见的。

1.肢体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是指传达交流信息的表情和动作。它是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用来与外界交流感情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它包括肢体语言、手语、体态语和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身体接触行为方面,中西文化差异尤为突出。很多美国学者把英美文化归为非物质文化。在西方国家,人们对亲密交往的亲密距离非常敏感,人们不习惯相互拥挤,每个人都在下意识地捍卫自己的领地。特别是同性行为,比如牵手,勾搭,都被认为是禁忌。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亲密的身体接触并不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人们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亲密温暖的表现。例如,父母和孩子以及同性朋友之间的身体接触被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完全可以接受的非语言交流行为。

2.副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副语言又称伴随语言,一般指没有固定语义的声音。副语言还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最显著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待沉默的不同态度。大厅用来放什么?沉默?作为他的部门?高语境文化?然后呢。低语境文化?一个重要的标准。在他看来,中日韩等东亚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在这些文化中,信息往往通过手势、空间的使用甚至沉默来传递,因此对信息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而不是语言行为。在中英交流中,英语国家的人不习惯中国人经常采用的沉默。西方有些学者把东方的比作?沉默?被认为是对人际交往缺乏信心,甚至认为东方人的沉默态度是对交往一方的蔑视或侮辱。另一方面,中国人非常重视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认为停顿和沉默有丰富的意义。适当的停顿可以产生惊人的效果,即使是用?无声的诉说比有声的诉说还要多?的艺术魅力。

3.目标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客体语言是指人造物品,包括化妆品、装饰品、服装、服饰配件、家具等。这些文章具有双重功能:实用性和交流性。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文章可以传递非语言信息,显示使用者的文化特征和个人特征。东西方文化对嗅觉信息有不同的感受。中国人适应人体的自然气味,而中国人很少习惯使用香水;在西方国家,人们很难接受人体的这种自然气味。所以,无论男女,都注重体味的掩盖,习惯每天使用香水。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体味,也就是体味的文化差异,不能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去反感和厌恶外来文化的生活习惯。

4.环境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环境语言也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来看,环境是指文化本身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环境语言包括时间、空间、色彩、信号等。这些环境因素可以提供交际信息,因此环境语言也可以表现出文化特征。

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对不同文化对空间、疆域、近体距离的不同理解做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人对空间的概念是后天获得的,所以人的领土要求和空间关系在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规则和程序。不同的文化对空间的需求和与空间相关的交流规则是不同的。在中国,人们对拥挤的容忍度更高;在英国和美国,一旦公共场所出现人群,人们会尽量避开,因为他们无法适应近距离和身体接触。西方人的疆域观念明显强于东方人。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无形领域受到了侵犯,就会立刻采取各种反应来维持。领地观念最突出的心理反应就是对待隐私的不同态度。英美文化的人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这也是他们与中国人交往时感受到的最大的文化冲突之一。东西方文化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更强。他们非常重视守时,珍惜时间。

第三,结论

从上面的解释不难看出,文化因素在非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忽视文化的重要性,必然导致交际中的误解和障碍,最终导致交际失败。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文化差异是真正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前提,有助于消除不同文化的冲突和影响,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