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器乐教育的必要性

论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器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加强,艺术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目前,我国的器乐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和非器乐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传统器乐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器乐教学实践仍然是“师徒制”教学。因此,现阶段的器乐教师大多采用“体验式教学”(即基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和“回忆式教学”(即基于教师个人的学习经验)。器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学习和练习器乐演奏技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传统器乐教学的特点,即重技术轻理论。

音乐教育的理念恰恰相反。它从哲学的角度,特别是从艺术教育的角度,研究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根本原则和指导原则。本研究主要探讨音乐教育的价值、功能、任务和教育目的。诚然,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从理论高度引领着实践工作的发展。就音乐教育哲学而言,其学科价值对现阶段中国器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主要思想和主要内容对器乐教育都具有启发意义,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器乐教育实践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借鉴大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如何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贯穿和运用?

笔者认为,从音乐教育的理念、器乐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出发,分析和研究现阶段器乐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将有利于器乐教学的发展。原因在于:

1.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为器乐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阐释了器乐教学的意义。

目前很多器乐学习者,尤其是器乐专业的学生,甚至老师都不清楚自己专业的学习目的,在选择专业时犹豫不决。他们潜意识里并不清楚器乐教育的目的是教授(或学习)器乐演奏技巧,还是灌输一种音乐审美观念或标准。有些老师或学生从事音乐并在多次比赛中获奖,或举办过多次个人演唱会,但对自己的器乐演奏或教学工作仍没有准确定位,内心世界仍向往社会各界对器乐演奏或教学工作价值的肯定和尊重。很多老师对器乐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所以很多老师只能靠个人的预感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方向,支撑自己的工作信念。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正是因为现阶段器乐教育过程中缺乏音乐教育的哲学支撑。

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器乐教育的意义在于其深厚的人文价值和对丰富人类社会音乐文化的巨大贡献。器乐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他们不是简单的音乐演奏技师,而是创造这个时代精神文明成果的贡献者。可见,器乐教育不是社会其他领域的附属品,而是必需品。本研究为器乐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力地肯定了器乐教育的意义。

第二,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引导了器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很多器乐教学课堂上,器乐老师经常用自己的演奏向学生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也把老师的演奏风格作为模仿的对象。学生模仿得越多,老师就越满意。如果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要求,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应该说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演奏技能的提高。然而,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发展却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认为,语言是器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利用这一手段向学生传授器乐演奏技巧,启发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帮助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因为同一个器乐作品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器乐家没有必要反复揣测作曲家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前的创作初衷,去复制与作品创作之初完全相同的演奏风格,也不应该基于一个演奏大师去模仿。此举的结果是,同样的器乐作品,会发出机器一样的声音,使器乐作品失去时代性。

显然,器乐老师的工作不是反复向学生演示某些段落,告诉他们如何理解音乐作品,而是“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同时,器乐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借助器乐演奏技巧,恰当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在制定器乐教育专业发展政策的过程中,借鉴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教育主管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长远来看,为了全面提高器乐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借鉴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

【1】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学科研究展望[J].交响乐,2001(1)。

[2]屈。用雷莫的音乐教育哲学解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J]。江苏社会科学,2008(1)。

[3]蒋玲玲。论音乐教育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戏剧之家,2012(7)。

[4]本尼特赖默.音乐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郭生建。音乐教育新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

[6]余,谢家兴。音乐教育与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邹爱民,马东风。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