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语教师面临的角色挑战

论外语教师面临的角色挑战

摘要:语法翻译和交际法是外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两种教学方法。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中,外语教师的作用是不同的;从学习策略研究的角度来看,外语教师的角色类似于交际教学法中的外语教师。当代外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是促进者、设计者、培训者、评价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外语教师;学习策略;性格;作用

外语教学法流派众多,根据对母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语言与言语、意识与直觉、理解与模仿、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听、说、读、写等关系的不同处理,可分为传统派和改良派[1] 40。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服务于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不同的学校对外语教师有不同的作用。

一,传统的语法翻译方法:教师讲授法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流派。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传统法”等。语法翻译法据说是最古老的方法,因为它是古代欧洲人教授古典语言(古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的传统方法。语法翻译法,产生于中世纪,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以阅读为主要教学对象。这是一种用母语教授外语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翻译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把语法学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语法翻译教学的指导思想可以简要表述为以下原则:

(1)学习外语就是学习它的语法和词汇;

(2)在学习外语中,语法是最终的学习目的之一,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

(3)教学以母语进行,翻译是讲解、练习和检验的基本手段;

(4)以词为单位教学;

(5)以词为依托,教学之初读、听、写、说齐头并进;

(6)以文学名著及其语言为基本教材。

语法、翻译和写作是语法翻译法的三大支柱。

在新的教学法产生之前,许多精通现代外语和古典语言的人都是这样培养的。这说明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由于它简单易操作,不同外语水平的教师都能掌握,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好处是可以更好的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主要是从一门外语翻译成母语的能力)。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语法基本功好,独立工作能力强。其缺点是不重视口语,缺乏培养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没有口语交际能力,或者口语交际能力很差。语法翻译法之所以能长期盛行,最重要的是它对外语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的要求不高。讲课时,老师可以用母语解释语言现象,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学生理解。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规则,教师占用大量课堂时间灌输语言知识。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过程简单且一成不变。教师监控教学中的所有活动,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和来源,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控制着教学过程。解释词汇——翻译课文——做作业,成了固定的程序。教师永远是教学的主角,是绝对的权威。他们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

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习惯于语法翻译,语法翻译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角色定位是有原因的:

(1)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条件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2)师资培训条件的限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老师的口语能力要求不高,大部分老师只要有语法知识就可以上课。由于高校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一个教室往往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由于对外语教师的需求激增,外语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外语学习的效果。本来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现在读的多,说的少。读得少,是指读的外文原著少,读的专业外文少,读原著看不懂,读得慢;少说话意味着师生交流的机会少,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平衡。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一个班不能超过20人,5 ~ 10人最好。

(3)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大多数外语教师不得不选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外语“名师”。

社会真正需要的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外语,能直接和外国人打交道的人才,这应该是我们大学外语教学的真正目标。当前的传统教学方法受到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二,交际教学法:教师助手

70年代初,以英国为中心产生了功能教学法。功能教学法也被称为交际教学法。Hymes等社会语言学家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魏德森将语言分为语言形式和语言交际两大类,主张外语教学应从语言形式系统转向交际系统。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理论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和繁荣将交际法推进到了教学阶段[2] 56。交际教学法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功能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基于这种认识,功能主义者提出了“交际原则”。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主张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最有效地掌握。外语教学过程应尽可能设计为人与人之间生动合理的交流过程,以外语交流为目的,使教学过程。交际既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基本手段,更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交际法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重视学习者的个人情况和心理因素。学习者自身的个性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语言习得的成败。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自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个学派主张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其前提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个性和学习环境一直受到关注。它要求外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有效、恰当地使用语言,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成为语言学习的帮手。

交际教学法的优点是把交际作为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高度统一起来,学用结合,让学生很容易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缺点是学生缺乏基本的语言训练,难以准确理解复杂的句子,不善于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法应顺应时代发展,吸收翻译教学法的优点,取交际教学法之长,从而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有机地统一和融合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外语教学法。

三、学习策略:教师——促进者、设计者、训练者、评价者、学习者、研究者。

学习策略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研究结果与交际教学法的主张不谋而合。因此,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大学外语教师的角色从权威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助手。通过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外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以下角色:

1.发起人。教师作为推动者,要有深厚的外语专业知识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用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学生把认知和情感合二为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教学活动;适当介绍外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风俗,激发他们的兴趣;作为老师,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学生能记住多少短句和简单句,而是能不能用这种语言构造新的句子。外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记忆机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2.设计师。外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可行的长期和短期学习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紧凑有序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学习材料;此外,教师还是学习小组的设计者,实施集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训师。传授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是必要的。例如,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邀请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与同学讨论外语学习方法和经验,在课堂时间有限的语言教学中穿插学习策略和技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弱点选择材料,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能。

4.评估员。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试图通过改变学习过程来改变学习结果。除了评价知识、技能等可量化的方面,更适合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形成性评价不仅是一种评价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终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的表现和能力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教师作为评价者,要定期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评价。老师也可以考虑酌情增加普通成绩在最终综合评价中的比重,这样会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学习初始阶段的水平评估、监控进步过程和同伴评估。

5.学习者和研究者。外语教师本身总是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外语教学的要求。除了提高专业知识,教师还要经常收集学生的反馈,虚心观察,与校内外的同行交流。新时代的大学教师既要负责教学,又要负责科研,所以外语教师本身也在扮演研究者的角色。教师要经常查阅相关学术期刊,关注最新科研动态,积极思考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以科研促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重点关注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案,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堂之外,以及如何有效地监控学生的课外学习行为;如何把握精讲的“精度”和精讲的筛选[3] 52。

外语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更轻,责任更小。学习策略研究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使外语课堂不再是外语教师的个人表演。外语教师应更加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及其心理活动,从而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对外语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

此外,斯特恩指出,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和认知技能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舒曼甚至认为情绪是启动认知技能的本质动机。好的外语老师应该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在教学中充满热情,鼓舞人心。他们可以以身作则影响学生。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要注意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动机[4] 124。

综上所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必须相应转变,这是时代的呼唤。

参考资料:

【1】俞月发。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研究[C]//黑龙江大学俄语教研系列:系列13。

[2]常芳。从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看外语教师角色的演变[J]。Xi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12)。

[3]周松,徐维爱。从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看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王黎明。影响学生语言习得的心理因素[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