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的变化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迅速扩大,国内农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农业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自2004年以来,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涉及“三农”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意图,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大农业的概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农产品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农产品流动性的提高将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国内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WTO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已经明显被贸易壁垒所削弱,而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却迅速加强,国内农业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6年间(2002-2007年),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值每年都跨越100亿美元的台阶。到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775.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6%。其中,出口366亿美元,增长18%;进口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达到409.7亿美元,增长28.1%。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逆转,贸易逆差成为常态。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明显不平衡。入世6年,农产品出口增长246.4亿美元,年均增长20.5%。同期,农产品进口增加309.8亿美元,年均增长26.5%,明显高于出口。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发展直接导致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出现。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也保持了331亿美元的顺差。2003年,农产品进口激增导致当年的贸易逆差为4.9亿美元,2004年激增至84.9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迅速萎缩。然而,2007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再次扩大至43.7亿美元,高于前一年。

二、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高于加工贸易。

2007年农产品贸易仍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两种贸易方式进出口总额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90%以上。我国农产品一般贸易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都高于加工贸易。2007年,我国农产品一般贸易579.5亿美元,增长26.8%,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占农产品总值的74.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农产品279.8亿美元,增长19.2%,占当年出口总值的76.5%;进口299.7亿美元,增长34.9%,占当年进口总值的73.1%。农产品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逆差6543.8美元+0.99亿美元。

由于农产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国家对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农产品加工贸易增长速度缓慢。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6543.8+03.46亿美元,仅增长8.5%,低于当年农产品进出口增速654.38+04.6个百分点,仅占当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654.38+07.4%,比2006年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5.6亿美元,增长13.4%;进口59亿美元,增长2.7%。农产品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6543.8美元+6.6亿美元。

保税仓库进出口贸易排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之后,累计进出口39.6亿美元,增长33.4%,增速较快。保税仓库和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双双突破10亿美元,进出口分别为654.38+0.8亿美元和654.38+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4.38+03.5%和654.38+03.8%(表654.38+0)。

表1 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

贸易方式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减(%)。

进口出口进口进口出口进口。

一般贸易579.5 279.8 299.7 26.8 19.2 34.9

加工贸易134.6 75.6 59.0 8.5 13.4 2.7

保税仓库进出口39.6 2.3 37.3 33.4 51.4 32.4

保税仓库进出10.8 0.9 9.9 13.5 43.8 11.4

边境小额贸易10.0 6.6 3.4 13.8 13.0 15.3

3.外商投资企业在进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取代国有企业。

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农产品352.5亿美元,增长30.8%,高于农产品贸易整体增幅7.7个百分点,占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45.4%,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农产品贸易多年来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2006年,我国民营企业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与国有企业基本持平。2007年,民营企业农产品贸易增速明显好于国有企业。全年贸易总额突破2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031亿美元,增长26.5%。民营企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第二大企业类型。

2007年中国国有企业农产品贸易扭转了2006年的颓势,呈现正增长,但增速仍比农产品总体增速低11.9个百分点。全年国有企业农产品进出口总值181.7亿美元,增长11.2%。集体企业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小,增长速度低。进出口仅为37.8亿美元,增长4.1%(表2)。

表2 2007年中国主要企业农产品进出口总值

企业类型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减(%)。

进口出口进口进口出口进口。

外商投资企业352.5 155.5 197.0 30.8 15.8 45.8

私营企业203.1 116.3 86.8 26.5 23.3 31.1

国有企业181.7 79.5 102.2 1.2 18.2 6.4

集体企业37.8 14.4 23.4 4.1 1.7 5.7

第四,中国农产品贸易具有高度的国家集中度

2007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前10个贸易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83.1%。

2007年,美国继续占据中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中美农产品贸易总值达到1,356,5438+0亿美元,增长18.9%。其中,自美国进口农产品91.3亿美元,增长20.3%。与美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7.5亿美元。

2007年,东盟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11.2亿美元,增长37.7%,高于农产品贸易总体增幅14.6个百分点。

虽然2007年日本退居中国第三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但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来源。当年中日农产品贸易额为87.3亿美元,微增1.3%,在前10个贸易国家(地区)中最低,实现贸易顺差79.5亿美元。

2007年,中欧农产品贸易额紧随日本之后,当年进出口82.7亿美元,增长26.2%。在农产品进口的带动下,中国与阿根廷的农产品贸易翻了一番,阿根廷也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最大逆差来源国(表3)。

表3 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

国别(地区)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减(%)。

进口出口进口进口出口进口。

美国135.1 43.8 91.3 18.9 16.0 20.3-47.5

东盟110.2 39.3 70.9 37.7 28.8 43.1-31.6

日本87.3 83.4 3.9 1.3 1.6-4.5 79.5

欧盟54.8 28.0 26.2 23.9 30.8 26.8

阿根廷52.0 0.2 51.8 114.9 80.7 115.1-51.6。

巴西49.4 1.2 48.2 27.1.41.2 26.8-47.0

韩国39.0 36.0 3.0 24.9 24.4 30.2 33.0

香港31.3 30.5 0.8 14.7 14.4 30.8 29.7

澳大利亚30.6 4.5 26.1 14.0 24.1 12.5-21.6

俄罗斯联邦

五、国内各省市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区域差异显著。

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贸易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在农产品贸易规模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中仅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五省市)农产品贸易总值就达到36543.8美元+0.98亿元,占我国农产品贸易总值的40%以上。中西部地区农产品贸易总额仅占全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1.9%,其中两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占16.3%,进口总额占7.9%。

2007年,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省份农产品贸易额也位居前列。其中,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654.38+05.87亿美元,增长654.38+02.5%,占当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20.5%,进出口总值继续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当年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也突破100亿美元,进出口6543.8+00.39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二,增长20.9%。江苏、北京、上海农产品进出口总值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位,进出口总值分别为72.3亿美元、64.7亿美元、63.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6%、15.3%、45.2%。其中,上海农产品贸易增幅居各大省市之首。2007年,中国13个省市的农产品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但只有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中部的河南省名列其中,分别为11和13(表4)。

表4 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主要省市统计

各省市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减(%)。

进口出口进口进口出口进口。

山东158.7 92.4 66.3 12.5 14.2 10.3

广东103.9 41.4 62.5 20.9 7.6 31.7

江苏72.3 16.4 56.0 36.6 18.5 43.0

北京64.7 20.2 44.5 15.3 57.2 2.9

上海63.6 12.6 51.0 45.2 19.4 53.5

浙江55.0 29.3 25.7 23.2 9.0 44.8

辽宁46.9 30.7 16.2 25.0 27.3 20.8

福建16.7 19.9 14.0 30.9

天津27.4 7.4 20.0 34.1.10.445 . 7

河北22 . 29 . 4 12.8 29.5 11.9 46.4

广西壮族自治区16.5 4.6 11.9 25.3 22.38+0 26.6

吉林12 . 28 . 8 3.4 16.6 10 . 237 . 5

河南10.4 4.9 5.5 15.1 4.3 26.8

六、主要出口农产品表现不一,蔬菜、水产品、畜产品出口增速缓慢,水果、粮食、粮食粉出口猛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受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全球原材料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2007年中国水产品出口仅小幅增长。当年水产品出口47.5亿美元,增长0.1%。蔬菜也是遭受严重贸易壁垒的品种。中国蔬菜生产气候独特,品种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国内蔬菜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但由于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贸易壁垒屡禁不止,正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中国蔬菜出口额达42.2亿美元,增长6%。中国的畜产品出口也面临着与水产品和蔬菜类似的问题。2007年,出口40.4亿美元,增长8.3%。上述三类农产品出口增速低于农产品整体增速。

苹果、柑橘等国内水果品种仍保持较强的出口优势,直接带动了中国水果的出口。2007年国内水果出口37.5亿美元,增长51.4%。其中,苹果汁、苹果和柑橘是重要的出口水果品种,分别出口6543.8+0.24亿美元、5654.38+0亿美元和2654.38+0亿美元,分别增长654.38+0倍、37.6%和49.6%,占我国水果出口总值的52.3%。受国际市场粮价高涨的刺激,2007年中国粮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 *出口粮食986.4万吨(含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及粮食粉,不含大豆),货值26543.8+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3%和89.6%。当年粮食净出口超过800万吨。在我国人口仍在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净出口规模过大,不利于稳定国内粮价。

七、农产品原材料在进口中的主导地位。

国内石油、纺织服装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上游原材料的旺盛需求,直接刺激了大豆、棉花、羊毛等农产品的大规模进口。大豆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品种。2007年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价值超过6543.8+0000亿美元。全年进口大豆3082万吨,货值654.38+065.438+04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65.438+0%和53.2%。2007年,国内棉花产量超过700万吨,供给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棉花进口配额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此外,配额外棉花进口关税计算方式改为滑准税,进一步缩小了国内外棉花的价差,强化了国产棉的替代作用,直接导致进口棉的下降。当年棉花进口246万吨,价值34.8亿美元,分别下降32.5%和28.5%。目前,我国年羊毛加工能力已达40多万吨(净毛),约占全球产量的1/3,初级羊毛生产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每年仅生产65438+万吨羊毛,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2007年,中国进口羊毛31.1万吨,货值1.7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42%。

在国内消费需求增加的刺激下,食用植物油和禽类产品进口猛增。2007年,中国进口食用植物油838.3万吨,价值6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2%和97.9%。进口禽肉及禽肉制品80.4万吨,价值9.5亿美元,分别增长36.4%和1倍。

随着中国-东盟“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以及对原产于台湾省的15种新鲜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2007年中国干鲜果品和坚果进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国内粮糖替代性的加强,2007年我国进口粮糖规模萎缩,同期乳制品进口也有所下降。

2007年,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中,除糖外,其他进口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大豆、食用植物油、禽肉及制品、乳制品、粮食等进口价格涨幅均超过40%(表5)。

表5 2007年中国主要进口农产品量价统计

主要的

品种进口量(万吨)进口值(亿美元)平均进口价格

(美元/吨)比上年增加或减少(%)

进口量、进口值和平均进口价格

大豆3082.1 114.7 372 9.2 53.2 40.4

食用植物油838.3 62.4 744 25.2 97.9 58.0

棉花246.0 34.8 1415-32.5-28.5 5.8

冻鱼181.6 26.4 1451 5.1 9.2 3.9

羊毛33.2 19.1.5738 10.8 40.1 26.4

禽肉及制品80.4 9.5 1177 36.4 103.5 49.2

水果及制品134.7 9.6 709 7.0 25.6 17.3

干鲜水果和坚果136.5 8.3 609 5.3 22.0 15.9

乳制品29.9 7.4 2492-14.1 33.3 55.3

谷物155.7 5.4 344-56.6-36.2 46.8

糖119 . 3 . 8 318-11.5-30.8-21.8

第二部分:国内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政府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农产品进口关税大幅降低,农产品进口配额逐步取消。大量农产品更加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对中国农业造成冲击。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我国农产品在产品质量和质检体系方面与国际接轨缓慢,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一、农产品出口

(一)食品和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农业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滥用国家限制使用的兽药、激素甚至剧毒农药;个别生产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不当;农产品检验检疫体系短期内无法与国际接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和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RASFF对中国产品发布的预警和信息通报数量逐年增加。“毒韭菜”、“毒粉条”、“多宝鱼事件”、“毒饺子”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事件不断发生,“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频发。2007年,美国以食品安全为由禁止鲶鱼等5种水产品进入中国。欧盟对中国进口养殖海产品发起审查,韩国也以类似理由禁止34家水产养殖企业向韩国出口鱼类等水产品。西方媒体大肆夸大中国出口的食品质量问题,贸易摩擦愈演愈烈。食品安全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品和海产品出口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不断加强。

发达国家以健康和环保为由,利用绿色壁垒提高农产品进口门槛。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也是中国农产品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市场。日本2006年对输日农产品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2007年又出台了《2007年度进口食品监测指导计划》,进一步加强进口食品质量监测。受此影响,2006年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速仅为2.7%。尽管2007年有所改善,但仍远远落后于整体增长率。欧盟和美国也相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设置多重障碍,如美国最严格的水产养殖法规(BAP)、欧盟食品和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欧盟新的食品污染物最大限量法规(EC1881/2006)。在面临绿色壁垒的同时,中国农产品也应该受到反倾销的影响。近年来,中国许多出口农产品,如蜂蜜、大蒜、浓缩苹果汁和蘑菇罐头,都遭到了反倾销调查。贸易壁垒的存在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门槛,增加了农产品的出口成本。

第二,农产品的进口

(一)重要农产品进口规模逐步扩大,对国内经济安全产生影响。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重点保护和扶持的产业,部分农产品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国内农业产生了直接影响,大豆产业就是其中的典型。1996之前,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1996之后,大豆进口数量迅速增加,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3年大豆进口量超过国产大豆产量,2007年大豆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达到国产大豆产量的两倍多。进口大豆的涌入严重冲击了国内农业,阻碍了豆农的生产积极性。一些豆农选择种植其他作物而不是大豆,这导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萎缩,国内市场更加依赖大豆进口。与此同时,国际跨国粮商纷纷在大豆上大做文章,在中国投资建厂,收购中国豆油加工企业。目前,他们已经控制了中国80%的原材料采购权和60%的有效加工能力。

(B)缺乏进口产品的“定价权”,相关产业受到压力。

我国农产品进口企业多,采购分散,还有信息不对称。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大量采购农产品时,价格谈判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供应商凭借其“定价权”操纵大宗农产品价格。近年来,大豆、棉花等农产品进口价格波动较大,给我国进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2007年,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部分重要品种涨幅较大。受此影响,我国石油、纺织服装、水产养殖等下游产业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大了国内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