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写作法-4。写作逻辑

1.把重要的单词放在开头。

文章的开头是首先呈现给读者的内容。好的开头,或者从头开始,引导读者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要么一步步勾勒和展现文章的内容框架;或者至少有点悬念,让人欲罢不能的想了解内容。

文章的开头有几个作用。首先,它是一篇文章的脸面,从文章开头就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语言风格、逻辑、立意都会在开篇的文字中体现出来;其次,开头是一篇文章的开头,通常是引言,引出接下来要展开的话题;再次,开头是文章的指挥,就像一个将军在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开头决定了文章内容的走向;最后,一篇文章最大的未解之谜往往潜伏在开头,等待读者在以下几个层面深入揭开谜底。

因为它承载了这么多的功能,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设计文章开头的核心原则是把重要的话放在开头,先把文章最吸引人、最精华、最吸引眼球的内容抛出去,这样既能牢牢留住读者,又便于作者沿着开头找到叙述方向。

围绕着把重要的词放在开头的原则,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可以入手:

一、故事的开头

讲故事是最容易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式。好的故事不仅能抓住人的注意力,还能在开头就设置好人物和冲突的线索,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如何写一个故事的开头?一、根据文章主题构思一个故事,故事可以是真实的、听到的、想象的;二、尽量用200字以内的篇幅讲述故事,包括起因、过程、结果;第三,在故事的结尾,说出故事和文章的关系。

第二,总结开头

摘要的开头在文章的最开始,直接给出观点和结论,让读者知道文章的立场和主旨。然后在下一段,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展开,解释清楚。

以总结和结论开头对作者和读者都有好处。对于作家来说,结论悬在头上,他在写作中会一直围绕这个中心;对于读者来说,首先看到结论,好奇心被激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很容易沿着作者的分析一层一层地剥茧。

第三,悬念的开始

文看似山,不喜和平。其实,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想在文本中找到乐趣,而开头是一个绝佳的乐趣入门方式,所以很多开头都会?呈现一个破碎的结构——包括当时事件中的一个场景,站在当下的一个过去时间的假设,或者当事人在某一瞬间的经历。比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巧妙地打乱了时间顺序,现在看看会发生什么。光是这种困惑就让读者好奇——是不是有些事情注定要发生?会有一些反映吗?是不是还夹杂着宿命论?

时间切换引起的悬念是悬念开头的一种方法,此外还有剧情驱动的悬念;违反共同逻辑造成的悬念和语言结构的悬念,等等。

悬念的开头有三种写法。最常见的是百年孤独悬疑的开头,颠倒了时空界限——“很多年后,想起自己当时的决定,真的不后悔……”;二是故意制造不合理的场景——“被抓的那一刻,她拼命挣扎。她不怕死,就怕手里的钱再也不能给她要感谢的人了……”;三是提出问题,引起悬念——“一个人在15天内积累了65438+百万粉丝。这个可怕的写作狂人用了什么方法?”

第四,自然叙事的开始

很多人喜欢以自然的叙述开头,也就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第一句话作为开头。看似没有刻意设计,但可能更能打动人,因为这些不加修饰的简单开头,可能就是作者想说的最重要的话。

自然叙述的诀窍是捕捉微妙的情感。有三个模块可以应用:第一个是人物模板,我,你,他叫+感情。第二种?叫以物表意,看似写风景,实则深意。第三种叫对话模板,看似在自言自语,实则是思维对话。

其实无论哪种打开方式,无非都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未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相应的,大家看一篇文章的时间也会减少。如果一开始就不能牢牢抓住读者,再好的内容也不会展示出来。这也需要编剧把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让读者一目了然,有兴趣继续读下去。

2.使松散的材料粘在一起

好的文章东拼西凑,引人入胜的叙述,深思熟虑的推理,慷慨激昂的抒情,最后的总结,都像是一场精彩的文本建构之旅。

文章再怎么跌宕起伏,再怎么运用写作技巧,文章也一定要有逻辑性,这样才会让所有的材料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个单独分散的存在。

如何保证文章内部逻辑的完整性?最常见的方法是概述。动笔之前想好文章的结构和呼应。尤其是写复杂的文章,一定要先做个提纲,想清楚开头怎么写,中间有哪些点,引用什么材料,提供什么数据等等。然后填写大纲需要的支持材料。

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具体写作的四种连贯,即语义连贯、结构连贯、形式连贯和引文连贯。

首先,语义连贯

一篇文章往往使用不止一种写作技巧,如叙述、讨论、评论甚至虚构。感情可能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中,结合各种写作手法。

文章的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用故事偏离出去的方法来表达,甚至可以用逃避来讲述另一件事,但所有的表达方式都要连贯,无论跳出多远,最终都要回到主线。

第二,结构连贯

以前语文课,老师总是让大家把文章分层。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这种联系的意义。为什么要把文章分层?层次感其实就是看作者如何把零散的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

写作时,为了讲述一个复杂的话题,人们会构建文章的内部结构。一篇长文章不能一口气说完,人们会把它分成章、节、级、段,这样有助于写作者更好地连贯内容。所以,无论是文章的分层练习,还是发现隐藏在文章中的层次结构,都是一回事,就是如何让文章结构连贯起来。

第三,形式连贯

写作时,为了更好地表达意思,作者可以设计许多特殊的形式,使文章更像一个整体。比如,你想在文章中引入某种表达形式,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无法引用整篇文章,你可以用“附录”或“索引”的形式,只在文章中提及,而不全文展示。有需要的可以在文末找到。

第四,引用是连贯的

现在的写作越来越习惯使用文字以外的各种表达手段,包括表格、结构图、甘特图等辅助工具。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一些数字、趋势、规律、结构会比仅仅用文字更清晰地表达出来。文字和辅助工具的结合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写作的内容逻辑上很考验写作者安排材料的能力。尤其是在复杂的写作中,比如写大型报告或者中篇小说,一旦故事和人物的关系变得复杂,写作完整性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以上五种方法,还要不断通读之前写好的单词,反复琢磨提纲,边写边调整。事实上,即使是专业写手,要想一次做到大篇幅文章的完整也不容易。

3.把孤立的内容变成一个整体

写文章就像盖房子,不是所有的建材都能用。本来四根柱子就可以支撑一栋房子,而不是五个堡垒,不仅不美观,还破坏了建筑的整体结构。写文章也是一样,并不是资料堆得越多越好。文章的内容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来组织,哪些内容该取,哪些内容该弃,哪些内容不仅有帮助还会拖文章的后腿。这些都是构建文章结构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文章结构的目的是构建文章内容之间的合理关系,把孤立的内容变成一个整体,简单来说就是找到贯穿文章内容的主线。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有一致的价值观,递进的推理,一致的写作目标。有些文章可能开头很好,中间写得满满的,结尾很有特色,但是如果没有主线,每一段都是支离破碎的,那就会让别人觉得很混乱。

文章的结构千差万别,很难说哪种结构更好,也很难总结出一个准确的公式。但文章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有四个症状,即局部浮肿,讲究这个那个,想当然,离题万里。

第一,局部肿胀

局部肿胀是指该强调的地方没有强调,不该强调的地方反而加重。比如命题作文《今天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明明重点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但很多人会跟着感觉走,把重点留在“今天”,就不要继续这样写了。

所有不该用过量墨水的地方都拖延时间,容易造成局部肿胀。太多了吗?环境描写,耽误了人物介绍;比如结尾的个人观点和评论太多,没有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比如文章中的对话过于详细罗嗦,淡化了人物的个性,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文章不通顺,文字语言淤塞,浮肿。

如何避免文章局部肿胀?可以用下面的消肿操。在写之前,规划好文章各部分的比例,明确重点和非重点的分布。

文章主题:我的奇妙经历

?故事开头介绍人物,占20%

?故事发展和事件,占30%。

?故事的结尾,占10%

?20%与故事的关联和情感

?反射占20%

在开始的时候,20%的故事发展成30%,在结束的时候,10%感觉到20%,反映出20%

第二,管这个管那个

照顾这个那个是因为观点混乱,前面说一套,后面推翻自己。或者前面有一个重点,后面又有一个重点。

写文章需要整体逻辑才能下笔,不能边想边写,容易不断否定自己的观点,造成前后矛盾。

第三,当然

当然只是呈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没有推理过程。在写作中,我们不能相信自然的推理,所以我们必须找出材料和结论之间的联系。否则读者会很迷茫,找不到方向。

第四,扯远万里

离题就是离题。文章的内容与主旨不一致。偏离主题的常见方式可以归纳如下;流水账就是跑题,核心不明确,就是跑题,跳题和各种新跑题

流水账题外话,说明叙述太散,没有重点,看起来内容都列出来了,但是别人看的时候抓不住重点。

核心不明确的题外话表现在内容过于分散,没有重点,看起来每一部分都有逻辑,但一篇文章却没有逻辑。

跳题,表现为写作中心的偏离,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因为某个部分提到了同学,而开始谈论同学这几年的发展,完全偏离了之前创作的文章的调性。

多中心离题说明文章呈现多中心。一篇题为《女人不能穷》的文章,首先说女人要物质上和精神上富有。终于,文章开始纠结了。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怎么办?精神上的富裕和物质上的贫穷呢?文章中心一开始就不再清晰,反而让人看不懂。

在写作中,如果担心跑题,就在开头限定关键词,找到关键词,抓住关键词,把问题说清楚。

三种方法帮助作者快速理清思路,找到构建文章结构的合理方法:

1.中心原理方法

写作一定要有一个中心,一个道理,一个意境,一个主题。如果发现文字与中心无关,说明文笔有偏差。

中心有时被称为书写的“点”。写人物,性格,甚至性格的某一方面都是一个点;描写事物,事物的某一特征或某一局部细节是一个点;写一个评论,一个观点,或者一个观点的解读,就是抓住了这个点,延伸了分支,文章就会很有说服力;写小说或者故事的时候,人物潜在的戏剧性冲突是一个点。围绕这一点反复强调和展开,会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

2.统一的原则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达到整体效果,需要三个统一,即观点统一、主题统一、文风统一。观点的统一很简单,不能不一致;主题统一,就是在说清楚之前,不要轻易跳到另一件事上;写作风格的统一意味着表达要连贯,这样读者更容易接受你的语言所呈现的文字逻辑。

3.支持原理方法

逻辑似乎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但“逻辑结构”是有套路可循的。什么是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逻辑的必要部分。比如“例子+结论”的逻辑结构,例子在前,归纳总结在后;比如“故事+升华”的逻辑结构,前面讲故事,后面通过感悟实现升华。逻辑结构展示了快速理顺文章结构的方法——如果前半部分是展示,后半部分必须配以特殊内容。

有中心,有始有终,有配套。这是写文章理顺逻辑的三个关键词。

4.让所有的被褥作为结束。

写作要围绕一个中心,所有的内容都要服务于主旨。从写作的逻辑来看,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关系——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结尾。文章的开头,中心内容,叙事逻辑都不是简单的展示。前面所有的设定都是为了结尾。

为什么结局这么重要?这涉及到人的阅读和认知习惯。人的认知通常是从开始到结束,从简单到复杂,从陌生到熟悉。我们看一本书,学一门知识,看一篇文章。虽然我们接触的媒体不同,但认知模式是完全一样的,从开始的介绍到深入了解,最后到结果。

结果其实就是文章内容的最终目的。虽然文章的所有内容都需要服务于主题,但是在内容的逻辑关系中,文章的所有内容和铺垫都是服务于目的的。结尾可能是结论,可能是开放式的问题,可能是一些感受的表达,可能是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回顾性的总结。无论什么形式,结局都是前面大量准备后的自然产物。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写文章,文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会更强,更像一个整体。

千千的文末有上千种表格。很难说哪个是最好的,但是不好的结局很明确,最差的结局叫口号式结局。很多人写文章,整篇文章没有目标和中心,只能在最后喊口号。“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从今天开始,立即行动”,等等。这种广告语看似把文章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却因为缺乏铺垫而让人觉得空虚虚假。所以,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方式。

第一,顿悟的终结

最忌讳的故事,看到中间就能猜到结局,会让人觉得没意思。一个好的作家不仅要学会设定故事的主线,还要设定一个激动人心的结局。所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就是指这种结局。

在文章中设定推翻前所有伏笔的终结,让人恍然大悟,这也是所有内容为终结服务的一种方式。顿悟的结局会在内容上给人惊喜,但逻辑上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也就是说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读者最后的“哇”,所以这种形式可以应用于写小说和故事,也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最终揭开谜底的文章。比如现在很多新媒体广告都是随意讲很多东西,最后发布广告,给人一种顿悟的感觉。这种逻辑关系是由于顿悟结局的设计。

第二,开放式结尾

一般文章都是在结尾展示故事的结局,或者给出讨论话题的结论,但是很多文章都是以开放式的形式结尾。

比如虚构写作的小说和故事,最后不说明故事的结局;比如非虚构写作中的人物描写,并没有给出主角未来走向的前景;或者在议论文或说明文中,只陈述事实,没有总结和判断。

事实上,开放式结局意味着读者一起完成故事。虽然读者不一定会把自己想法的结局写下来,但是他们会回味或者完整地构建故事,因为他们想完整地看完。结局的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开放式结尾是一种结尾逻辑,把所有的事实、感受、仓促呈现在面前,最后戛然而止,没有给出结论,留给读者一个不完整的结局。这种做法有时会让人不开心,觉得文章不完整,但大多数时候会让人陷入思考,主动投入文章,让人觉得有意义。

第三,秘密结局

一个好的作者,为了让文章有趣,会在文章中设置很多小机关,比如在开头不经意地提一句话,或者在中间安排一两个看似突兀的桥段。这些机构会让读者在揭秘前感到不适,这恰恰是作者安排的目的。因为不适,读者总会希望平复这种不适,然后会进一步阅读,甚至主动搜索相关答案。在写作中,我们往往把机关的破解放在最后一部分的结尾,通过呼应、举例、回答等形式打开机关,让读者把整个内容串联起来,从而发现阅读的乐趣。

常见的揭秘结局有揭秘人物身份、揭秘剧情、揭秘逻辑等。

从逻辑上来说,启示性的结局可以创造惊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写作中有一个技巧叫“先赞”,意思是如果你想赞美某件事,不必一开始就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可以先控制住,先装作没有亮点,然后给人一种惊人的戏剧效果。这就是秘密结尾的好处,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且因为秘密结尾一般都很有故事性,文章可读性更强,最后秘密公开,会把文章的结尾推向高潮。

第四,场景结局

一般一篇文章的结尾都是一个结论或者表达了最激情的感受,但也有一些文章以故事或者场景结尾。比如写一篇关于人物的文章,不是总结人物的优缺点,而是呈现人物工作或生活的一个场景,把读者带入人物的真实生活环境;写一篇关于某个事件的文章,说到底,不是展望,不是感悟,而是截取一个事物的小片段,再现其风格。这种以图片式语言结尾的方法被广泛使用,因为它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思想,而且平易近人,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文章结尾具有两个属性:在内容上,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总结、归纳、引发思考的任务;形式上是之前所有铺垫的目标,之前的所有铺垫都是为目的服务的。而这两点是同构的来构建写作的逻辑——一篇好文章在形式和内容上一定是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