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年出口创汇占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是,近年来,由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许多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小企业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创造更多的融资条件。

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当高。比如美国、英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都在90%以上。它们在发展中都遇到了融资困难。但其政府为其提供了各种支持,帮助其扫除这些障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政策的调整和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也将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情况不是很理想。我国主板市场上市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只有少数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行业和基础行业的中小企业,才能赢得直接上市或通过资产置换买“壳”的机会。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即将出台公司债管理新规,公司债发行主体将放宽,原有的项目限制也将有所松动,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定时期内不会在券商备选企业之列。员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起步阶段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通过向员工集资来筹集资金。股份制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部分已占总资产的10%。

2.信用歧视。为了搞活企业,中央提出了“重大放小”的原则,要求银行部门重点支持大企业,保证大企业的信用,而不重视中小企业,只在保证大企业的基础上考虑中小企业,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不平等。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关注。据统计,1998期间,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新增贷款20.85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贷款仅增加1亿元,中长期贷款几乎为零。随着各国商业银行提出的业务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机构倾向于“大而不小”,个别银行有规定,达到一定金额或注册资本1万以下的企业不予放贷,这恰恰打破了“急、频、少、杂”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3.缺乏信用体系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就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固定资产少,不够抵押,贷款受限;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重组过程中经常逃避费用和暂停银行债务,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房贷环节多、费用多。例如,在土地和房地产抵押评估和登记程序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调查、价格限制估计等。,而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项权利登记等。,极其繁琐。

4.非国有企业融资歧视。长期以来,无论是政府还是银行都有一种观念,认为大企业是国有的,借给他们是国与国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中小企业多为非国有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差,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都很谨慎,条件苛刻。虽然现在有所改善,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5.一些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它们本应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己任。但在实践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往往与国有金融机构趋同,无法真正面对中小企业,因此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大量存款或者购买国债,却不支持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

6.缺乏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目前,中国极其缺乏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的初衷是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现在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什么区别。其他新成立的城商行,原本是面向中小企业的,但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的限制,逐渐趋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7.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也很难贷到款。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主要表现为:一是抵押难。中小企业能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折价率高,手续繁琐,费用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第二,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为其他企业担保,银行也不允许其为效益一般的企业做担保人,中小企业之间的互保往往流于形式;三是部分基层银行授权有限,程序复杂。即使拿到了钱,也可能错过了商机。一旦贷款,有的企业宁愿接受罚息,也不去办理续贷手续,避免走评估、登记、公证等全套贷款手续。这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将银行贷款视为畏途,不得不走民间借贷的道路。

8.中间业务方面,满足中小企业交易需求的结算工具较少。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办理中小企业托收承付、汇票承兑业务和票据兑现业务。由于资金结算渠道不畅,资金进入账户时间过长,甚至出现梗阻,一些中小企业转而采用现金结算,增加了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9.国内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完善法律法规。目前政策法规只是按照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制定,缺乏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不平等。另外,执法环境也很差。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律保护银行债权的能力低下,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怕贷”心理。

10.我国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缺乏直接融资渠道。中国股票市场对新股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1997之后,证券主管部门不再向各地、各部分分配股票发行数量,而是分配新上市公司数量。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从公司债券市场来看,中国公司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确定当年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分配到各地区、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批准债券发行的期限、品种和利率;中国证监会审查债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条件,并作出是否允许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决定。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发债融资的资格。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包括规模小、资产少、负债率高、担保能力弱;管理者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低;还有银行贷款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还有政府支持不足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搞活地方金融市场,多渠道筹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行政策扶持,政府主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化解风险。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必须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对此,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在政策方面。具体措施是:

1.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现有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规定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这两部法律法规按照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组织形式进行分类,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在金融信用方面,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配套保护法律法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法律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

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法》和日本的《中小企业法》;专业性、区域性或行业性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法》和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资金池法》。反垄断法,如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和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立法。应尽快指定相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法规。首先,需要划分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其次,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制定具体的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再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渠道、执行机构和管理措施。

2.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只要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标准,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只要经央行批准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均可设立地方金融机构。并加强监管,鼓励竞争,形成规范的地方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进入退出机制。聚集更多的闲置资金,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3.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对民间主体的融资活动不能简单禁止,而应通过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明确融资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并将其纳入正规金融体系。

4.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要引导中介机构通过科学评估和论证,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信用档案,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体系。

修订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不利于中小企业,其中包含着对中小企业的心理歧视。实践证明,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产生比专业化中小企业更稳定的效益和更强的信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在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中的策略,将对企业经营规模的重视转变为对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视,取消一些歧视性的评价项目。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少,资金匮乏。中小企业,尤其是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对银行来说是非常广阔的信贷市场;同时,资金短缺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能够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的中小企业并不多;此外,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的会计制度还不完善,管理制度还存在不规范之处,使得贷款风险较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应该是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机构,开辟多种渠道筹集担保资金: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银行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切实改善中介机构服务,简化手续,降低标准;金融机构可适当扩大有效财产的抵押范围。此外,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七个核心原则:可预测性、主动性、创造性、协同性、渗透性、人性和渐进性。

目前,很多省市都出台了建立保障体系的措施。为了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信贷市场,银行应积极协助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的程序和条件,允许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作抵押;建立政府贷款担保基金,为通过评估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由政府引导,从而在企业之间调剂担保资源。建议成立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除了地(市)级担保机构外,各区(市)县也要成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鼓励企业实行会员制联保,形成纵横交错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担保基金由政府财政启动,各方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5.鼓励中小企业依托优势企业。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市场占有率高的大企业吸引中小企业成为其零部件生产单位,按图加工生产零部件和配件。这既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尖、专方向发展,又解决了产品的销售,为中小企业找到了融资担保单位。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6.大力推进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公司治理机构,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市场货币中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对手。目前需要以清理乡镇债务为契机,收回旧债,或者以国有商业银行的方式剥离不良资产。使之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逐步推进地方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利率是货币的价格,以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只要利率市场化,政府适当干预,地方金融机构就能活跃起来,竞争力就能提高。

扩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种类和范围。要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动的特点,引入灵活多样的结算工具,畅通收款之路,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工具。尽快增加面向中小企业的托收承付、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此外,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信息量大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机遇、经济政策、管理和投资决策咨询等信息服务。此外,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其资金来源,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持久的支持和倾斜,逐步实现其在融资上与大中型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

7.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的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针对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政府实行分类指导,鼓励优胜劣汰,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措施。优先考虑产品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实施扶优扶强。

8.各地要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全面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尤其是在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就业问题上。当前,应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搞活地方金融机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使其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9.建立非国有中小企业贷款制度。党的十五大已经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对非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在不增加任何政治因素和顾虑的情况下,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投入。而且随着国有小企业改制的完成,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基本上是非国有企业的市场。比如浙江、福建等地区,主要是非公企业的信贷市场,即私营个体和外商投资企业。如果银行忽视对非公企业的投资,将失去一个大市场和一个贷款风险相对较小的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10.积极寻求风险投资。我国约9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在10万元以下。企业规模小导致R&D费用投入不足,一些成果因为企业没有足够的财力进入试点项目而被搁置。因此,对于那些处于良好发展阶段、前景良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应积极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联系,寻找风险投资基金。同时,中小企业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塑造良好形象,加强信息交流和业务沟通,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包括政府部门、咨询公司、银行等,积极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11.加强内部融资,成立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一种资本与人相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积累全体员工的闲置资金,发挥规模效应。对于发展较好的股份合作企业,可以改造为股份公司,最终争取上市,突破融资的障碍和瓶颈。股份合作企业的建立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传统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使中小企业走上开放式经营管理,最终走向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通过重组不断壮大,有些已经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据统计,截至1999年末,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有14家。这些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发展起来的。这可以说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12.建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或联盟。这种协会或联盟应该是互助性的,既能为协会或联盟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又能为中小企业相互交流人才、技术、管理和资金提供场所和条件。协会或联盟中的中小企业应加强互助合作。资金雄厚的企业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先进的企业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互相提供贷款担保。这样可以在协会或联盟内部解决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而且这种联合或联盟为其日后发展为集团公司或关联公司奠定了基础。

13.加紧兼并、合资、联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个企业的力量已经逐渐单薄,于是一股重组并购的浪潮席卷全球。中小企业应利用这一趋势,积极进行兼并或合资。通过兼并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可以解决自身的资金困难,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合资来达到这个目的。中小企业还可以积极引进外资,通过重组成为中外合资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自身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14.创造新的商业形式。通过引入特许经营、代理制等新形式,克服自有资金的不足。而且,这些先进商业形式的引入甚至可以导致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引起其经营管理的变革,在增强其资金实力的同时实现其发展的跨越。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待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传统问题,不能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而要用现代的观点去分析,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还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借鉴国内外的好经验,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这样,这一传统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将达到一个新的发展境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原因如下:

1,缺少银行认可的担保;

目前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主要是房产、土地等有形资产,小企业在企业。

在行业发展之初,这部分资产正好供不应求;这是小企业融资难的最重要原因。

2.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企业的信用意识仍然薄弱;有些企业觉得晚几天还款很正常。更有甚者,即使他们有钱,也不想还银行贷款。企业的还款意识滞后于银行信用体系和风险管理的需要。这也是小企业很难依靠信用担保融资的原因。

3.企业管理建设滞后,银行缺乏足够的信息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小企业中,不完整和未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是常见的。另一方面,小企业发布的信息相对较少。即使银行依赖企业提供的所有信息,有时也无法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宁愿选择归还贷款。这也是小企业贷款银行更看重担保情况的原因。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企业停产甚至破产,流动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也有企业管理体制因素。

第一,财务状况差。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财务状况差,很难向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即使他们以资产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数额也非常有限。

二是流动性不足。中小企业建成时,由于投资较少,在满足设备、厂房等基本投资后,生产所需流动资金不足,企业无力扩大生产所必需的流动资金,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三、产品销售价格低,员工工资增长与价格背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要靠技术实力,也要靠销售价格竞争。导致产品的销售价格越来越低。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的工资需要相对提高,导致员工工资增长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出现偏差,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决策失误,造成资金损失。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造成企业经营亏损;对投资决策缺乏研究,投资决策随意,急功近利,高风险经营,造成经济损失,挤占生产资金。

五、库存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一些中小企业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盲目生产,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企业相互拖欠,形成“三角债”局面。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赊销,增加了企业负担。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同时,销售款也不能及时回笼。只要实现了销售,企业就必须预付税费。企业的赊销越大,代表企业的税费支出越多,资金短缺越严重。

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措施

第一,树立现代企业的资本意识,优化资产结构,增加融资渠道。要强化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金成本观念,优化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提高企业的财务诚信度,搞好银企合作,从多种渠道获得资金的使用权,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加强资金的统一管理,降低资金成本。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速企业资金回收。资金回收是企业最重要的环节,中小企业更应重视。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之前的很多努力就白费了。因此,要及时结算资金,减少应收账款,对销售人员不仅要制定销售目标,还要制定资金回收目标,规定销售人员的资金回收率要达到90%以上,以此来确认销售的完成。建立赊销和赊销责任制,将赊销和赊销与个人利益挂钩,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防止形成新的“三角债”。

三、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内部资金管理,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计划,严格审查分析行动范围,减少损失浪费,逐步将资金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达到制度财务管理的目的。

第四,加强库存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盘活流动资金。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大部分被库存占用,为优化库存结构,推进消耗性材料零库存,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缩短周周期,建立采购商品公开招标制度,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将库存降至合理存量,减少库存占用,加快流动资金周转。

五、加强投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更加频繁。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投资的风险要求中小企业在理财时注意研究风险,尽量控制和规避风险。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新思路,加强投资决策研究,保证资金的快速高效周转。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已经到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中小企业必须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规范有序经营,把握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永恒主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