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移就”修辞的解读与翻译】英语修辞

摘要:移就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本文对英语移就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语用类型及翻译原则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归纳和探讨。关键词:翻译移就修辞格功能

一.导言

“移就”也叫移就。根据《文学术语词典》和《文学理论》,“移就”的定义是:一种修辞格,在这种修辞格中,移就从可分配名词中转移出来,以修饰另一个它并不真正属于的名词。定义表明,“移就”的特点是把修辞(通常是形容词或分词)从一个应该修饰的名词移到一个不相关的名词上。英国作家霍尔曼指出:“被转移的史诗是一种调整,用于在语法上限制一个名词,它在逻辑上不修饰,通过关系如此密切,意义是清晰的。”[1]美国语言学家大卫?大卫·格兰布斯的定义是:“句子中两个成分的错位或临时组合,例如,将形容词修饰语移到意想不到的位置。”[2]关于“移就”,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将其定义为:“当两个印象相连时,作者将原印象A的特征转移到印象B上,称为移就。把人类的特质转移到不人道或无知的事物上,大概是我们常见的。”[3]后来的修辞学书籍基本沿用了这种说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中的移就定义和汉语中的移就定义基本相同,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相互对应的一种修辞格。例如,《愤怒的葡萄》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坦贝克的一部小说的书名。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时期,大批农民破产逃亡,他描写了一大群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忍痛离开家园,西迁加州,在生死线上挣扎、挣扎。“怒”本来是用来指人的脾气,现在用来修饰“葡萄”,幽默中含有辛辣的鞭笞,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从表面上看,这种修辞手法似乎是词与词之间的一种非正常搭配,从逻辑关系上看是不合理的,不合常规的。但巧妙地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深化意境,发人深省,使语言简洁准确,寓意丰富,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收到良好的接受效果。

第二,移就的结构和语义特征

移就)+的结构由修饰语+名词中心语组成。从表面上看,修饰语似乎是修饰语后面的名词头,但在深层结构上,它修饰的是别的东西,所以它的特点是“不直接说明它所修饰的对象的性质、形象或特征,而常常转个弯来表达对象的某种感觉”[4]。移就作为一种非常规搭配的语言变体,本质上是特定语境中搭配的错位或临时组合。表面上看起来有点不合逻辑,不落俗套,狂妄自大。但正是通过非常规的搭配,其形式总是新颖独特,用词也是独一无二,从而达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比如:18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墓前的哀悼》中的第一节。

曲径敲响了离别日的丧钟,当夜钟敲响时,哀悼的波浪送向白昼。

哞哞的牧群在草原上缓缓地吹过,牛群在草原上盘旋,上下咆哮,

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农夫累了,他跌跌撞撞地走回家,

把世界留给黑暗和我。把整个世界留给黄昏和我。(托马斯·格雷:写在乡村教堂院子里的挽歌)(卞·)译

诗人在两个地方使用了移就:在第一行中,用来指称人的离别被移去修饰日,使人想起“西山日落,夜幕降临”的情景;第三行中的weather(疲惫不堪)本来是用来修饰ploughman的,但被移到了修饰way。看似标新立异,实则生动地展现了庄稼汉在一天劳作后拖着疲惫的双腿踏上归途的场景。另一个例子是:一百年前,一个伟大的美国签署了《解放宣言》,我们就站在这个美国象征性的阴影下。(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今天,我们在这位伟人的象征性雕像的阴影下举行这个聚会。)我们知道影子不可能是象征性的。作者用象征性来修饰这里的阴影。虽然不落俗套,但用词简洁、新颖、寓意丰富,让人产生联想。中国古诗中也有很多移就的例子。如“飞鸟高,孤云独去闲,相望不厌,唯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云”不会感到孤独,只是因为诗人在长期的漂泊中经历了人间的辛酸,看透了人间的冷酷,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从而产生了孤独感,并在云上移动。诗人运用移就表达了他对景物的感受,传达了他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安慰和寄托的思想和感情。我见山厌的感同身受现象,是诗人深切感受到芸芸众生都在为蝇头小利和虚名奔波,很难找到知音的反映。“生气;栏杆旁,下雨歇息。”(岳飞《满江红》)“明日重走石板路。谁* * *会醉?”(陆游《采石思想》)本来只能说“愤懑之情”和“醉酒之人”。在这里,修辞词语“心情”和“人”分别用来修饰“头发”和“马鞍”。通过移就的运用,不仅语言表达更加简洁凝练,而且结构更加紧凑,文笔更富表现力,从而达到移情的目的。

移就这种不合逻辑的表层形式是为提高语言的特殊效果服务的,所以它是有意识地违背或偏离常规模式来重组词语,因为它把词语从简单的逻辑思维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深层的语义关系中挖掘出词语的内涵,拓展了词语的联想、隐喻和象征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得当,体现了人们充满联想和跳跃的思维模式,不仅令人费解,读来更令人惊叹。

第三,移就的语用类型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移就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把人移向物,把物移向人,把物移向物:

1.把人转移到物上,即转移描写人的词语来修饰具体的事物、抽象的事物或某些行为动作。

示例1。这位老人整夜躺在他昏昏欲睡的床上。

老人躺在床上,一夜没睡。在句子中,不眠不休用来修饰老人,而不是床。动昏昏欲睡来修饰具体的物床是不合理的,但它让描写更生动,语言更有表现力。

例2。他用紧张的手指打开电报。

他紧张得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电报。例中把平时用来修饰人的神经这个词移过来修饰手指,使语言简洁生动,含义丰富。

例3。他重重地坐在一把防护椅上。

他一屁股坐了下来,椅子嘎吱作响,好像在抗议。例子中的抗议常用来解释人的行为,现在用来修饰具体的东西,椅子。椅子因不堪重负而吱吱作响,合理转移显得生动幽默。

例4。出现了惊人的沉默,人们慢慢转过头去。

人们大为吃惊,突然变得沉默。句中用形容词Amazing来解释人的内心感受,修饰抽象名词silence,形象地描述了人因为惊讶而陷入沉默的情景。

例5。我把头埋在可怕的床单和地毯下,像个孩子一样撒谎。

我把头埋在床单和毯子里,哭得像个孩子,床单和毯子似乎也感染了我的悲伤。句子中,人的情绪很痛苦,转移到物体上,似乎把事物和我联系起来,产生* * *音。

类似的用法还有:批判的眼神,快乐的五月,无忧无虑的夏天,呜咽的河流,明智的忠告,无望的努力等等。

2.把事物转移到人身上,就是把解释事物的属性转移到解释人或人的行为上。

他不是一个容易写作的人。他是一个作品很难读懂的作家。

Easy本来是用来装饰作品而不是作家的,在这里是用来装饰人类作家的。通俗易懂的作家是指作品通俗易懂的作家。

例7。他甚至偶尔与全国各地的苹果用户进行电子对话。

他甚至偶尔会通过电脑网络与全国各地的苹果电脑用户对话。电子本来是用来装饰东西的,这里却用来装饰人的行为对话。虽然搭配不合逻辑,但被人理解,语言简洁。

例8。我是一个直爽的人

直爽本来应该修饰性格,现在却被搬来修饰男人。整句话可以理解为:我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这种嫁接使得表达更加透彻合理,结构更加紧凑,意义更加深刻。

3.把事物转移到事物上,即转移描述事物A的表达来修饰事物B或概念。

例9。我喜欢温暖的微风吹在我皮肤上的清洁和水的凉爽。

我享受着温暖的风沐浴着我的皮肤,冰冷的水支撑着我的身体所带来的新鲜快感。Clean和cool是用来修饰特定事物的表达,比如微风和水。在这里,他们感动地修改抽象的术语,即淫乐和支撑,生动地展示了我被温暖的风沐浴着我的皮肤和凉爽的水支撑着我的身体所陶醉的感觉。

示例10。马克·吐温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因为他写的专栏文章铺天盖地。马克?吐温写了一些尖锐辛辣的专栏,所以他不得不离开那个城市。尖刻用于修饰句中的栏目,以达到借物抒情的目的。

类似的用法还有:如狼似虎的食欲(饥饿)、啃食的贫穷(极度贫穷)、烘焙的法庭(紧张的法庭)、沉睡的乡村小镇(荒芜的小镇)等等。

综上所述,移就,无论是移人到物,移物到人,还是移物到物,看似违反了语言常规,在特殊语境下临时移词,语义重心在“移”,但无论如何移来移去,都没有超出语义前提和语用前提所规定的范围,其存在是基于一定的前提,即双方都知道的信息或背景知识,即修饰语被移去之后。此外,从语用角度来看,移就并不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中的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方式标准。

第四,移就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英汉移就修辞手法基本对应。因此,在翻译移就时,既要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又要兼顾译文的通顺性,准确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翻译移就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一般来说,移就中的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简单明了,因此可以采用直译,尽可能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以保留语义信息和形式对应,再现原文的魅力。比如:

1.他因考试分数低而感到羞愧。

他可耻的考试成绩让他很恼火。

2.律界英豪绕着烘烤场慢慢走着。

律界英豪绕着紧张闷热的法庭慢慢走着。

3.不知疲倦的钟声现在第四次响起。

不知疲倦的钟声现在第四次敲响了。

4.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经历了令人痛苦的贫困。

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经历了令人心碎的贫困。

5.他现在的饥饿醒了,折磨着他。

目前,他肚子里的饥饿感已经苏醒,啃噬着他。

6.他在80岁时结束了忙碌的生活。

他在八十岁时结束了忙碌的一生。

(2)分解翻译法

由于英语移就修辞格中修饰语属性的转移,即修饰语和逻辑修饰语被强行分开,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存在语义不一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拆译的方式恢复修饰语的位置或将修饰语从中心词中分离出来,并将修饰语移到句子中适当的位置,以便读者理解和接受。比如:

1.昨晚深夜,约翰·亨德森结束了一次筋疲力尽的商务旅行,正开车回家。

约翰·亨德森昨晚出差回来很晚,回到家时已经筋疲力尽了。

2.经过一个不假思索的时刻,她把笔放进嘴里。

她想了一会儿,想不出什么,就把笔咬在嘴里。

3.他疼得整夜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整夜在床上痛苦地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3)意译法

因为英语和汉语的文化渊源不同,所以表达方式也不同。如果英语的转译形式大大超过了汉语表达习惯的可接受性,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需要以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为目的,采用意译。比如:

1.你是创造性痛苦的老手。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对白人的蓄意迫害让你深受其害。

2.冬天让我们温暖,覆盖

遗忘雪中的地球,感觉

干块茎的小生命。(《荒原》T. S .艾略特)

冬天使我们变得温暖,大地被帮助人们忘记的雪覆盖着,它给干枯的球茎提供了一点生命。

“忘情雪”应该理解为:雪覆盖了大地,洁白干净得让我们一时忘记了大地的本来面目。

3.他坚持认为我们的假设完全错误。

他坚持认为我们所有的假设都是错误的。

因此,在翻译这类修辞时,要从深层结构的角度分析移就,准确理解移就修饰语和形式修饰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进而正确判断它们在句子或语境中的真实含义,尽量用最恰当的语言将其内涵清晰地传达给目标读者。

参考资料:

霍尔曼. C . h .文学手册[M].伦敦:剑桥出版社,1979。

[2]格兰布斯d .为作者和读者编写的兰登书屋词典[Z].纽约:兰登书屋,1990。

[3]陈望道。修辞学的发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4]王德春。修辞词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5]人皇。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刘·。文体与翻译(修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7]王·。英语移就及其翻译[J]。中译,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