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10篇社群营销实用手册_看完_看完名著

《社群营销实用手册》是由Akiba/NeisanMarch/Qinyang编写,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书。该书定价69.00元,共400页。文章给出了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社区营销实用手册》的思考(一)——关于社区媒体互联网的“道与术”

@叶秋,前天买了叶秋叔叔和邻居马奇写的《社区营销》,昨天到了之后就马不停蹄的完成了第一次浏览。我的收获很实在,下面简单分几点和大家分享。

1,一看标题就是“社群营销”,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借社群卖东西,感觉很功利。其实我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关于社群的哲学和运营方法。好的社区能满足每个人的情感连接需求,让他们有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三个层次,加上世界观+价值观+认同社群理念+情感联结,这就是我认为的道的层次。

媒体的进化会改变商业的形态,社区就是媒体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社群营销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存在买卖或者广告的嫌疑。熟悉媒体的使用,建立相关媒体的运营团队,是本书教给读者的具体方法,是“技”的层面。

无论是道还是术,这本书的讲解都很详细,很真诚,很翔实,从平等交流而不是夸大高度的态度中让我收获颇丰。喜欢秋叶大叔和他的邻居马奇,感谢分享你的知识。

2、这本书从格局上,打开了我的一些思想障碍。去年买了一个阅读产品,做了一个社区的班长,经常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写文章做微信官方账号。我也从无知和盲目中逐渐开始学习自媒体。但我的思维还是比较局限,对内容生产的定义并不清晰。看不懂媒体/互联网背后的操作规则,需要换个角度思考。

看完这本书,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互联网的运营,不是简单的靠朋友圈转发,或者简单的建个微信群和大家聊天。再比如,内容制作+媒体人+运营人,三大职能分工。但是很多细节我还不了解,以后还需要继续学习。

我经常告诉自己要保持空杯心态,虚心前行。多读书,多思考,不会错的。借此机会总结一下我的想法,帮叔叔做个推广。《社群营销》这本书,推荐给各位朋友。

社区营销实用手册反思(二):如果我给你一个社区,你会怎么做?

1

《失控》作者凯文·凯利的理论是1000铁杆粉丝。

凯文·凯利认为,如果你是一名内容创作者,比如教师、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视频制作人或作者,你只需要1000名死忠粉丝就能维持生计。

死忠粉丝是你的追随者,对你有近乎盲目的喜爱或信任。

他们关注你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发的每一条信息;

他们主动为你的任何最新产品或课程买单;

他们愿意飞去参加你最新的线下讲座;

他们等不及你的下一部作品了...

这样看来,死忠粉丝的行为模式和粉丝追娱乐明星没什么区别。仔细想想,我觉得还是有三个重要的区别。

1身份路径不同。

对于娱乐明星,粉丝的喜爱往往是从其颜值开始,然后慢慢接受明星的个人设计。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粉丝往往是先喜欢作品,再慢慢喜欢作者。

2种不同的互动方式

娱乐明星也需要经常与粉丝互动,但他们与粉丝的互动往往是精心策划的见面会、演唱会、电影晚会。明星要小心照顾自己的公众形象,保持个人设定。他们与粉丝的互动看似密切,其实很难隔着重重的保护层有深入的交流。

能吸引死忠粉丝的内容创作者,往往会和粉丝互动。这种互动更加活跃,大家可以一起吃饭,一起交流,一起唱歌,也就是付费预约,一起上培训班,都是非常亲密的,甚至是一对一的深入交流。这样的通信可以进入高质量。

3个不同的业务半径

造星是个大生意,最终的期望是打造超级IP,这将催生一个巨大的IP创意和衍生授权市场,粉丝可以持续消费,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超一线明星IP身价百万出场费,广告代言也是天价。因为利益链条长而丰富,我们负担得起无数专业团队的支持。

内容创作者是小而美的企业。知识IP本质上是个人品牌,大部分很难成为企业品牌、商业品牌甚至团队品牌。一群忠实的粉丝充其量能让内容创作者过得很好,但很难承担组建团队的成本,所以会遇到业务规模瓶颈。

有了今天的互联网媒体,内容创作者可以更快的自我赋能,吸引更多的死忠粉丝;也可以利用各种知识变现平台获得更大的回报,但相对于造星行业稳定的孵化产业链,还是停留在个体户阶段。

大多数内容创业者似乎都陷入了“焦虑魔咒”。他们在别人眼里是成功的,有专长,有自由职业者,但他们并不轻松,甚至比普通人更焦虑。

我和一天烘焙的创始人cana聊天的时候说:“内容创业者即使今天赚了钱也没有安全感。他们最大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因为不知道明年的市场会在哪里。在不知道未来方向和战略投资的情况下,人们会迅速行动,想抓住一个又一个的出口。但是会持久吗?不持久。越是没有带来产品和口碑沉淀的动作,越让人焦虑,越容易迷茫。企业的核心KPI一定是能看到持续增长数据的赛道。”

然而,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不同可能性的真实案例。

2

有趣的是,这些案例都与社区有关。

2014年,Scaler推出了ScalersTalk成长俱乐部。

Calers与一批核心伙伴一起持续行动,建立了“从初级英语到同声传译”的培训框架,践行“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理念。社区没有专职管理运营,很多小组都是分裂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位组长通过持续经营赚到了钱。2018年ScalersTalk社区规模保持在1000人左右,每人收费2688元。目标变成了在社区生态的基础上,孵化更多通过行动创造深度价值的群体。

2016,猫叔开始推广“勇敢一只猫”微信官方账号。

一开始猫叔拜访大咖,写采访文章,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很快,猫叔大胆的个性开始吸引一群小伙伴。2017年,猫叔让一些核心小伙伴开始了“22天行动训练营”。很多人会参加一段时间的动作训练营,有一个质的变化。现在它们越来越粘了。2018年,他们发布了“阅读训练营”计划。

2016 65438+10 1,马国创办了马国读书打卡小组。

一开始,马国只是每天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给大家,早上5点起床看书,中午11: 30分享语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妈妈成为马国的付费阅读会员。2017年,马国阅读全年新增付费会员不到800人,但会员续费率达到70%。马国的秘诀是“深厚的友谊,* * *共同成长”。她说,“我希望带领一群人,每天坚持读书和练习。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在每个微信群里讲课,和你交流。每个成员都有我的微信号,都能找到真实的、活生生的我。”。

2016年初,我们试图在三月建立BetterMe大本营。

那个时候,还在山上工地的邻居马奇,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宝妈。通过社区,她把越来越多的人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城市做活动。后来,她成为了知识IP大本营的首席运营官。现在,知识IP大本营已经发展到第四期,半年3000元,招募1400多名营员,还出版了畅销书《社群营销》。她发起的各种线上训练营,一开营就开始了。

类似的案例越来越多,很多小区长期坚持。他们早已从单纯的铁杆粉丝社区转型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如王安迪、凯叔讲故事、秋叶PPT社区等。

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商业有了新的模式,我称之为“社区商业三部曲”。

1积累你的势能,努力打造赋能赛事,打造你与铁杆粉丝的多维链接点;

2推出你的产品,找到你的10,100,1000的铁杆粉丝,积累初期口碑;

经营你的社区,让你的死忠粉丝帮你完善产品,做口碑宣传,带来更广阔的商机。

我觉得这三步的顺序不能乱,需要循序渐进的成长。社区是一个缓慢的行业。

可惜大部分社区运营者似乎都认为社区是个快生意,他们的选择是1马上创建社区;②广泛宣传,招募粉丝;3开启社群变现之路。

很多社区最后招人,却让社区成员成为产品分销商。这不过是以社群的名义招募渠道代理,说说关心,以为都是钱。

歪嘴和尚太多,想走正道的人都怀疑自己。

社区的创建者必须首先学会自我授权。

必须有一个人来掌管这个社区。他是社群的灵魂,决定了这个社群的基因。这个人要有说服力,才能在社区招募到第一批1000的死忠粉丝,才有可能孵化出后续的商业可能性。

要想拥有第一批死忠粉丝,社群创始人必须做出在普通人眼里绝对超级牛逼的事情,从而吸引他们的眼球。

Calers以“持续行动”为题,分享了1000天,发表了《刻意学习》。年度社区注册轻松突破1000人,这是他的自我赋能。

2016一个猛猫的《普通人崛起的十大狠招》分享,吸引了突破65438+万人收听,4000多人打赏。他在2017分享的《百年成长为男人》超过65438+万人收听,创造了讲座前万余人打赏的奇迹。

马国每天早起读书,做语音分享,已经坚持了2年。她做了无数妈妈想做又做不到的事。从读书到做有用的APP产品,她用自己的坚持和成长为自己赋能。

更重要的是,这个赋能过程不是他们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社区成员和社区创始人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始人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社群成员了解他不同方面的个性和不同维度的才能,从而形成自己的“魅力人格”,吸引第一批追随者。

有意思的是,这些社区的创始人不一定是该领域最厉害的专家,而最懂新媒体的大师,比如scalers,也不怎么看微信,马国只能把微信当小号看。

为什么大多数一流的专业人士很难成为社区创始人?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知识,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懂新媒体,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温度。

一个人的有趣点,闪光点,比较严肃点,黑点越多,越容易和别人有深度链接,但是太专业的内容容易让人敬而远之。

所以有很多没有成功运营微信微博的妈妈,却因为是一个暖暖的人,在朋友圈里光芒四射,建立了自己的微社区,做服务,做咨询,做团购,比很多自媒体tubas都潇洒。

很多人想先做流量,再通过流量吸引粉丝,然后经营粉丝群成为高粘性社区,最后走上buy buy买的电商之路。这个逻辑就是把“流量经济”套用到“社群经济”上,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普通人之所以一开始愿意做你的铁杆粉丝,并不是因为你可以向粉丝推荐产品,输出知识,分享技能,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感,更重要的是你逐渐成为他们的意见领袖。在他们眼里,你是他们所信奉的价值观的最佳代言人。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愿意关注你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因为通过真实的你,他们感知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别忘了,最初,我们是来和有活力的人做朋友的,而不是在buy buy里从你这里买。

只有少数社区创始人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社区创始人大多是优秀的联系者、陪伴者和倾听者,而不是产品定义者,更不是商业运营者。

社区创始人往往一开始并不会刻意去思考系统运营,而是本能地想为自己在一件事情上取得成功。结果事情成功了,自我赋权实现了,我发现自己被社群自发发展带来的能量推动着。

然后慢慢的,社区的创始人意识到,一个社区必须通过有影响力的分享、活动、事件不断壮大自己,才能吸引死忠粉丝继续追随,社区能量才会进入正增长。

社区创始人自我赋能的过程往往越来越快。当创始人觉得自己的能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动力去创造产品,建立企业。

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在外人看来,你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赢了。只有你知道成为推动者背后的压力和挑战。

作为社群的创始人,你要快速进化,弥补社群缺乏产品的短板,社群缺乏团队的短板,社群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短板。一旦进入产品轨道,大部分社区创始人很难处于两个坎中。

第一道坎是你无法解放自己的能量;

第二个障碍是你不能设计一个有回报的产品。

前者往往是缺乏社区运营的替代品,后者往往是缺乏整合商业资源的能力。

2017推出秋叶私教班,连续举办六期,期期爆满,是帮助社群成员解决商业思维,链接高端人脉,打通产品渠道。2018年,我们悄悄推出了创业在线训练营,售价4999元,但还是挡不住大家的信心投票。

所以社群的运营不是简单的通过产品就能完成的,还是需要系统化的服务,尤其是有温度的服务。

如果社区的创始人总是无法培养自己的运营替代者,总是陷入一线运营,就很难从越来越多的社区日常琐事中跳出来,构思建立商业回报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社区的长远发展,对社区的热情也会消退。即使是优秀的创始人也会发现,没有初心,社群必然会消亡。

因此,在2018年初,我们将自己的运营经验与身边的优质社群相融合,出版了这本《社群营销实用手册:从社群到社群经济》。相信对于所有想经营好社区的朋友来说,这本书会让你相见恨晚。

有了这本书,我相信你遇到的90%的社区运营问题,都直接提供了简单易用、接地气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会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还会告诉你为什么我们的社群要这样运营,这样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培养出我们社群独特的运营模式。

关于社群营销实用手册的思考(三):社群运营的本质是关系。

一:

社区的运营如何增强用户与其他成员的互动。

A.加强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鼓励用户和会员之间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加强用户群体之间的联系,这是所有社区运营的基础和核心;

C.这种策略的操作流派很多,比如扶持KOL,建立规则,配合大量活动推出。所有这些策略无非是互相聊天,增进关系;

D.社群运营的本质是关系;

E.这六种驱动力分为事件驱动、关系驱动、利益驱动、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和地域驱动。它们包含在三句话里:事件驱动不如关系驱动,利益驱动不如荣誉驱动,利益驱动不如地域驱动。

二:

社区的目的是什么?

1.同步了解班级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这里上课的进度和结果,校园活动,校园安排等。

2.一些对孩子有用的2.xx知识;

3.学习其他家长的方式或教育孩子的方法;

4.认识一些其他有趣的家长,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三:

母集团运营:(服务产品,护城河)

1.

a所有没有线下活动的社区都是没有意义的,线上社区还得回到现实生活中的链接;

退缩测试表明,一个社群中两个人相互联系的维度越多,这个群体的质量越高;

c交叉覆盖,建立强关系,强关系带来资源,弱关系带来机会;社区中的成员至少有两个维度的链接。除了一个微信群,都是微信好友,微博交换粉,交换电话,经常在同一个城市见面,以至于网络圈,生活圈,职业圈重叠。这是一个沉重的连接;

d .每周、每季度、每年都有稳定的活动,从而建立起有节奏的联系;

e衡量好坏:影响力、连通性、参与和产出;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社区:建立品牌影响力

这个社区给家长带来什么好处:感受品牌温度,* * *销售续费,保持粘性,奖励活动价值10元。

2.抛砖引玉:

A.羽毛群;

季度亲子高尔夫;

C.家长xx福利班;

初衷:能否实现,孩子报名后,家长给所有的休闲娱乐,解决。

对《社群营销实用手册》的思考(四):你应该换一种方式来读这本书,这是对的!

普通人从头到尾看完,这本书也必然从头到尾出错!

今年春节照常。我们忙着拜年,聚会,抢红包。

说起抢红包,就是马云爸爸的支付宝带来的节奏。去年我没有收藏五福,但一直在观察支付宝“集五福过年”的运营方式。今年本来没打算继续参加,但是有人提醒我,给了我一个弗卡,我就“参加”了。

抽奖的时候我发现有2亿多人瓜分这个5亿的活动。

我考了1.88,少数人考了666。不管我得到了多少,我认为这个操作策略是成功的,至少引起了一些话题性,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

不过过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件我觉得有点特别的事,就是看完了一本《社群营销实用手册》。

在这里,想想吧。你多久没看书了?你还有阅读的冲动吗?我选择在这段时间学习,因为我有一些时间可以消磨。平时碎片化时间比较松散,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法专心看书。

想一想,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总有其他事要来,你怎么做选择?

如果你对时间管理或者番茄钟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把一件事情分成两个维度,

我把这些东西分类:

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已经先完成了,

这不紧急,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二位,

把紧急和不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完成,

不急。这不重要。最后做。

读完这本书对我来说很紧急也很重要,所以我必须把它读完。

有没有做好,有没有仪式感?之所以选择在这期间学习,是因为这本书刚好在2月初面世,我要完成论文。所以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和学习,打算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完,给自己一个交待。

不知道你写论文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反正我听到的就是憋不住话,不知道写什么,脑子堵在堵车里。

是的,写完论文真的很难受,尤其是被其他事情打断后,脑子容易短路,不知道怎么进行下去。我的导师曾经告诉我,要安静地写论文,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这和之前古人说的很像,就是气势会高,然后会下降,然后会衰竭。

书刚到,发现已经写完初稿了!

但是,我知道初稿之后,还会有恐怖的修改,所以我静静等待修改的通知。毕竟看不出哪里需要修改。你需要的是具体的意见,而不是简单的赞同。

一句赞同的话说起来容易,一点意见就没那么好表达了。

毕竟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给建议,或者被一句话误导了:知人善任,不审人,最怕得罪人。

而且我非常愿意听取意见,经过思考后采纳。懂的人和我这样交流,不懂的人只能慢慢理解。

仔细算算,你的时间都去哪了?我选择这段时间看书,是因为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事实。

已经工作的朋友真的没什么时间看书,也没什么精力看书,因为时间有限,总有做不完的工作,约定要抽出时间的也往往只是说说而已。

2018年2月,一个陌生人加我微信,聊了很多事情,邀请我进书友会。本来读书会是要我花钱的,但是他给了我预付款,也就是说我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获得读书会的会员资格!

这个有趣的事情第一次发生在我身上,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好。

短暂的交谈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交流非常愉快。你不知道在这样一个冷漠的社会里,两个陌生人会互相分享一些东西。我想这只能用命运来解释了。

既然有人真心交友,我也要真心对待。

用真心换真心,大概是最贵的东西。

最后,这本书的书名是《社区营销实用手册》。据秋叶大叔说,这本书是中国最干的书。

是的,这本书很枯燥。如果你要问我的阅读体验,我只能说读和不读是一样的。最多是完了,没完。

然后,我想分享一下这本书的一些阅读经验。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可以互相交流。

首先,这本书是一本实用手册,所以看完之后一定要实践,但是我没有付诸实践,也不能完全理解书的意思。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却不知道怎么解决。我们知道这是个坑,但我们还是要往里跳。那么,你应该为有这样一本书而感到荣幸,这本书是由一个经历过的人编撰而成,并写成一本书供你指导,因为这种机会并不总是有的,尤其是在你需要解决的时候。

有这么一句话,书用起来很少遭人恨。

如果你看完一本书什么都不记得了,那么恭喜你,你的阅读方法可能错了!

能边学边用才是王道,这是我个人对这类书的阅读理解。

其次,本书对案例的拆解,就像是点亮了社群营销的灯塔。然而,只有我们把这个灯塔拿在手中,它才会走得更远。

最后,我没有看到书上的意思,不是因为我不够专心,而是因为我没有理解书上的意思。

简单来说,我的水平达不到书中那个人的水平,无法理解他操作的巧妙,自然也很难理解书中的全部含义。

就像职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一样,两者是不同的身份。一个职业运动员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一个业余运动员知道“我要做什么”。

最后发现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秋叶大叔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整理出来的。虽然我在微信官方账号看过他的文章,但是当我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总会有新的体验。我可能会回顾过去,学习新的东西,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如果你对社群营销很感兴趣,我建议你试着看一遍,原谅我写的粗糙,但是你不能放这本书。(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秋少笔记)。

这是我个人对《社群营销》这本书的阅读体会。

社区营销实用手册反思(五):从0到1,你需要这10种方法来建立一个优质的社区。

野外行动营从第一期到第六期,一路上收获了知识、友谊和温暖。作为三连的常任连长,连队社区就像我的家,我要把这个家变得更好。社区营销实用手册给我带来了理论指导,我整理了值得尝试的方法,分享给老铁工们。

1.明确为什么要建立社区。

仔细想想你运营前期建立的社区,你打算吸引什么样的人?拒绝什么样的人?

2.想想这个社区带来了什么价值。

聚集在一起的成员必须有强烈的需求,并且必须能够提供服务来解决这种需求。

3.选择合适的运营载体,打造社群。

社群交流一定要选择运营平台,哪种社群运营载体好,要根据自己社群的定位和玩法来确定。

4.确定社区的人员配备

一个优秀的社区应该包括七类人:创始人、管理者、参与者、开拓者、差异化者、合作者和付费者。

5.什么时候开始建设?计划作业要提前多长时间设计?

社群运营的时间段与需求市场的定位密切相关。设计一个可以在群体生命周期结束前销售的产品。

6.建立变现方式。

内部模式主要是从社群内部获取经济回报,拼的是规模。外在模式是群体成员共同创造无限价值,并用这种价值换取回报,拼出群体集体产出的质量。

7.实现社区价值观

有了大家都认同的价值观,才能维持长久的联系和价值,这种联系和价值一般来自于创始人或者一个产品的理念。

8.形成社区规则

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定位的运营规则。规则模型可以从一个社区开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大规模复制。

9.活跃社区气氛

社群的温度来自于社群成员的贡献。一个投入了情感,记录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的社区,会特别有凝聚力。

10.让社区更强大

运营的同时,要发现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成员,并及时引导他们加入核心运营群体进行培养,不断提供人才成长孵化的环境。

综合以上10的方法,可以看出,只有践行这些方法,勇者行动营才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