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

随着2010即将结束,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也将进入历史。作为“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的关键一年。“十一五”实施五年来,我们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哪些不足?这些答案随着“十一五”的结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十一五的辉煌成就。

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国家发生了新的历史变化。“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加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保持了11.1%的涨幅。同时,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十一五提前一年实现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这是中国经济在波澜壮阔的五年后交出的成绩单,也是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卷。

二是人民群众获得了更多实惠。

作为一个大国,就其发展成就而言,老百姓能得到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么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事实上,通过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的民生政策,不难看出我们党和国家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我国逐年增加预算安排。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2010亿元增加到3185亿元,教育支出从536亿元增加到215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138亿元增加到1389亿元。众所周知,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仅要抵御外部的金融风暴,还要大力救援和灾后重建。尤其是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支出增长31.7%。从这几年跨越式增长的数据中不难看出,我们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对人民的拳拳爱民。

第三,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

“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和困难的洗礼,顽强地战胜了它们。比如我们熟悉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然而,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在抵御危机的同时,我们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第二,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面临的形势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都将降低一两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可能会贯穿整个“十二五”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人口、就业、经济方式转变等严峻问题。这些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将是整个“十二五”时期的重大考验。

但环顾世界,整个国际环境总体上是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增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正在走向经济一体化。在这个特殊阶段,战争的爆发是违背各国利益的。所以,在各国利益多元化的特殊时期,大国之间不可能发生战争。这为中国“十二五”发展提供了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

立足中国,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事实证明,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是适应国内环境的。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市场资源优化程度的提高,面对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的神话将被续写。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完成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改革开放路线,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此,我们需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七,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九,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最后,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过去相比有其独特的亮点和新的想法。

首先,规划建议的方向更加明确。就是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

第二,“科学发展”首次以主题的形式纳入中国新五年规划。科学发展观是“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它为“十二五”规划提供了指导思想,使发展更加清晰和理论化。把“十二五”规划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宗旨。

第三,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模式的调整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点。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方向。“十二五”期间,我们不仅要改革传统体制,消除影响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而且要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推进更加丰富的制度创新活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

第四,“消费”、“投资”、“出口”的顺序发生了变化,扩大内需首次成为独立的一章。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促进国民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国内消费内力的增加,消费、投资、出口的顺序迟早会发生变化。这个规划把扩大内需放在重要位置,首次独立论述。可见十二五规划对国内庞大消费群体的重视。

五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具可操作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 * *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的基本目的是让所有人普遍享有和受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人人享有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过程,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是结果。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想维护社会公平。可操作性的增强表明,十二五规划比以往更加注重成果的可执行性。

综上所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更具方向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将需求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重点发展国内市场,同时将文化产业的目标明确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以更大的努力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