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的老年人是多么的孤独。
一个年轻人看到这个广告后,在网上感慨:原来变老是这么可怜的一件事。
在快速逼近的老龄化社会,不仅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需要保障,他们的精神状态也需要关注。一项针对近14000名城市老年人的调查发现,40%的老年人感到孤独、抑郁,无处倾诉。虽然今年6月26日,“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但“不要让父母感到孤独”需要社会和子女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家里父母谁陪?
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讲述了一个老人孤独,儿子花钱找老太太聊天的故事。宋丹丹的一句“再多十块钱”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人对空巢老人的处境感到悲哀。近日,现实版钟点工在重庆上演。
在重庆渝中区一栋楼旁的广告栏里,贴着这样一条信息:“勤劳懂事的黑头发黄皮肤单身女性,空巢老人住窝棚,租金0。非诚勿扰,互相照顾……”小纸上,黑色的字迹工整苍劲。贴这个广告的老人姓吴,今年74岁。当被问及为何发布这样的消息时,老人承认自己一个人生活了很多年。因为患有糖尿病,担心晚上没人照顾,只好用“零房租”的方法找人陪护。
生活在辽宁省朝阳市的李奶奶有着和他一样的孤独。76岁的李奶奶独自生活了六年多,他的三个孩子住在北京和广州。她告诉记者,她“就像在一个鸽子笼里”。她很少出门,每天在家煮两次面。平时孩子经常给她钱,她送的饭总是吃不完。她不饿不冷,但“无尽的孤独难以消逝”。“我最期待过年了,像个孩子。”她苦笑着说,只有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回来看她,但过了初五,“他们都回去上班了,就剩我一个人了”,刚刚被“温暖”过的心又落寞了。
“空巢”,原本比喻鸟儿离巢后的景象,现在引申为儿女离家后的家庭空虚。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得不离开父母,去其他地方工作和定居,从而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留守空巢老人群体。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城乡老年家庭中,空巢家庭占50%以上,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而且,空巢化还在继续。十二五末,我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万,占老年人口的近1/4。因为孤独,空巢老人往往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
与空巢老人相比,他们还能期待子女的“归巢”团聚,而其他人就更惨了。他们只能在思想中独自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住在北京的李先生64岁了,这应该是抱孙子的快乐时光,这是家族遗传。然而,一场车祸夺走了儿子的生命,让他一生的幸福成为泡影。退休后,夫妻俩整天在房间里盯着儿子的照片,几乎断绝了与之前生活圈子的联系。李先生说,中国的老百姓都是为了孩子而活。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有时,为了放松,他们会去附近的公园,从早晨的太阳升起,一直坐到太阳落山。当他们看到和自己儿子同龄的年轻人和自己的孩子玩耍时,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到了中老年,他失去了独子,成了一个失去独立性的无助老人。这样的家庭在无息中悄然增加。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报告,50岁以上失独者的数量正在增长,每年新增7.6万个家庭。失独家庭数量已超过百万,这意味着近200万父母只能独自生活。
“孤独是一把直插老人胸膛的利剑。”
65438今年6月8日,旅顺口区某医院一老人跳楼自杀。4月19日,中山区南山街道某小区,一老人从七楼坠落身亡。6月9日,在沙河口区的一条街道上,一位老人因不堪其扰选择跳楼结束生命。6月24日,甘井子区新集街,一名六旬老人爬楼道窗户坠楼身亡...
这一幕,只是今年发生在辽宁大连的一场悲剧。事实上,关于老年人自杀的报道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这些老人的离去,让亲人落泪,也让熟人震惊。很多人认为老年人选择自杀是因为无法承受疾病的折磨。殊不知,孤独才是背后真正的动力。
“孤独,就像一把利剑直插老人的胸膛。长此以往,过多负面情绪的积累会造成他们的抑郁倾向,严重时选择结束生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对此感到非常痛心。她告诉记者,人的社会关系有“三个圈子”,最外面的圈子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对个人感情没有太大作用;中间一圈是工作上的同事,最里面一圈是直系亲属。老年人退休后主要是失去中圈子,所以需要家庭圈子来弥补,但如果是空巢老人,就要面临“三个圈子”的全部缺失。在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平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安全感会丧失,从而导致负面情绪的增加,而空巢恰恰促进了这种情绪的增长。
中国老年心理保健研究中心对江苏省南京市400名60岁以上无子女或独居老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52.5%的人“觉得自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49%的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58%的人“觉得孤独”,36.8%的人“觉得活着没意思”。
“缺乏精神慰藉将成为困扰中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说,这里既有失踪儿童的孤独,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西北大学中国老龄发展研究院韩教授认为,对子女无私的爱,让独居老人难以承受离开后巨大的心理落差。生病或发生意外时,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往往会有被抛弃的感觉,为自己感到难过。
此外,长期孤独会降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增加慢性病,同时社会功能更加缺失,从而产生自闭症,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美国加州大学对1600名60岁以上老人的追踪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寿命会减少6年。“老人自己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情感障碍,或者认为自己不光彩。他们怕给孩子惹麻烦,逃避就医,更容易耽误病情,耽误治疗。”李娟说。
一个电话,一句问候,时时牵挂。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附近的李奶奶,每天晚上步行10多分钟,到附近的京客隆超市门口,和十几个老人在马路边狭窄的空地上跳舞。如今这样的场景隐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老人居住的地方少之又少。“我们应该为老年人建造更多的场地,让他们走出家门。社区也要组织老人多参加活动,尽可能多接触社会。”李娟说。
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常回家看看”的精神慰藉条款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或者冷落。与老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事实上,在崇尚“孝为先”的中国,子女大多不是不孝,只是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的竞争让他们无法经常陪在父母身边,加深了老人的孤独感。
对此,杨萍认为,离家出走的孩子能做的就是和父母经常保持联系,有效沟通。可以每天打一个电话,1分钟就够了,说一些让老人开心的话题,哪怕只是告诉他们“我很好。”另外,不要以为给老人多买东西就是把老人挂在心里。“多注意精神,听他们讲大道理。人老了,总会有很多感触。不要让父母太为难。他们会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因为你重视他们和你的家庭。”
最后,老人们也要学会自我安慰,正确对待子女“离巢”,没必要为此感到难过。孩子成年后独立离家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老人要学会逐渐改变以孩子为中心的思维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保持精神愉悦。老人过上健康轻松的生活,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心理安慰。
辅助分机信息:/p/3444774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