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文章

2007年6月5438+065438+10月17日至6月5438+08日,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联合举办了“中国改革进入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作为本次论坛的成果,《强国之路——中国改革步入3 0年》(以下简称《强国之路》)一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除了高尚全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作为序言,全书整体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中国进入全面改革新阶段》,收录了部分专家学者和官员对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评价和论述;二是《渐进式改革30年:探索与实践》,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宏观调控、金融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农村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对外开放等不同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三是“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挑战与冲击”,重点介绍国资管理改革、城乡一体化以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深圳的改革探索。第四,“社会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基础”,重点对近年来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改革、地方政府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第五,“他山之石:国际经验与借鉴”,重点介绍德国、英国、欧盟一体化、越南等国家的改革实践,以及一些外国政要、学者对中国等转型国家改革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据我所知,《强国之路》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全面系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书。纵观这本书,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

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来总结、观察和俯瞰改革开放30年。

如何看待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这看似不应该成为问题,实际上却成了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这些年来,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认识都不是很一致。有些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虽然持有这些观点的人很少,但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成对改革的认识,重新凝聚改革的人气,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真正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为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工作大局。

《强国之路》中的许多文章,以大量的事实、数据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给中国经济、社会和普通民众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后果。大多数文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突出问题与我们的渐进式改革战略有关,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关键改革没有深化和到位。因此,继续深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如政府自身的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也是解决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的唯一途径。以这样的视野和高度来分析和理解改革开放,既能清晰地分析和判断大势,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因为过多的具体细节而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整体评价。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言,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最好的总结。

对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其利弊。

众所周知,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国30年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改革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刻板印象,在没有任何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进行探索。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构经济社会秩序,同时加快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然是一项宏伟而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拨乱反正、转移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入手,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

《强国之路》中的许多论文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如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社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这些文章不仅总结了上述相关领域改革的成就和经验,描述了改革的历程,还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改革趋势给予了大量关注。一些观点具有前瞻性,如强调中国发展模式的内涵、特征、机制、目标和途径,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变经济增长目标优先为社会公共服务目标优先,在农村改革中以更加积极的城镇化政策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的互动关系,在开放中防范风险,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完善政府改革的推进策略等。这些观点对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未来中国改革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无疑是为了更好地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未来的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强国之路》正是从这个高度,对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多角度的分析和预测。其基本判断是:经过近30年的实践,我国改革开放总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已经从生存型社会转变为发展型社会。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市场化改革;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时,也有文章分析了中国进入改革新阶段和发展型社会后将面临的更加复杂的形势,如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特殊意义,利益关系的调整将更加深刻和复杂,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将增加等。基于此,许多论文都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协调经济、社会、政治等不同领域的改革关系。当前,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使其与其他改革保持整体平衡。只有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为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加快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不少学者建议中央政府成立独立的改革协调机构,不要隶属于某个政府部门,由总理直接领导,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避免部门利益对改革的干扰和影响。